“滴血验亲”为什么不科学

2014-02-20 12:39
大众科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滴血亲生细胞膜

现代人进行亲子鉴定的方式主要是检验DNA,古代人则常常通过“滴血验亲”来进行鉴定。那么,这一方法是否科学?

影视剧中的滴血验亲

电视剧《甄嬛传》中,甄嬛被告发与太医温实初有奸情。滴血验亲的水碗里被掺了明矾,滴血后温实初与皇子血液相融,甄嬛提出水有问题;《寻秦记》中,大殿滴血验亲一幕,穿越到古代的项少龙也是利用“加料”的小动作,证明了假嬴政与秦王的亲子关系;《九品芝麻官》结尾,恶霸常威不肯招供强奸戚秦氏的事实,包大人掉包让其与自己儿子滴血验亲,两滴血相融,骗得常威招供。

古代滴血验亲的方法

古代滴血验亲的方法,分为两种。一种叫滴骨法,另一种叫合血法。

滴骨法早在三国时就有实例记载,是指将活人的血滴在死人的骨头上,观察是否渗入,如能渗入则表示有父母子女兄弟等血缘关系。《洗冤集录》记载:检滴骨亲法,谓如:某甲是父或母,有骸骨在,某乙来验亲生男或女何以验之?试令某乙就身刺一两点血,滴骸骨上,是亲生,则血沁入骨内,否则不入。俗云“滴骨亲”,盖谓此也。

合血法大约出现于明代,是指双方都是活人时,将两人刺出的血滴在器皿内,看是否凝为一体,如凝为一体就说明存在亲子兄弟关系。

滴骨验亲和合血法,按现代法医学理论分析,都缺乏科学依据。骨骼无论保存在露天地,还是埋藏在泥土中,经过较长时间,一般情况下软组织都会经过腐败完全溶解消失,毛发、指(趾)甲脱落,最后仅剩下白骨化骨骼。白骨化了的骨骼,表层常因腐蚀发酥,滴注任何人的血液都会浸入。而如果骨骼未干枯,结构完整、表面还存有软组织时,滴注任何人的血液都不会发生浸入的现象。对于活体,如果将几个人的血液共同滴注入同一器皿,不久都会凝合为一,不必都是骨肉至亲。

不同血型不相融

不同血型的血一旦被混合,可能会出现沉淀之类的情况。民间传说中的“非亲属关系血液不能相融”,说的就是发生这种沉淀的情况。

通常说的血型是指ABO血型,即A型、B型、AB型和O型。它是根据血红细胞表面ABH抗原进行分类的。特定血型的血,红细胞膜上有特定的抗原、血清中有不同类型的抗体。红细胞膜上只有A抗原的为A型血,血清中有B抗体;红细胞膜上只有B抗原的为B型血,血清中有A抗体;红细胞膜上同时有A、B两种抗原的为AB型血,其血清中无A、B抗体;红细胞膜上只有H抗原为O型,血清中同时有A、B抗体。同类型的抗原、抗体可以结合,从而使红细胞由于重量增加沉积下来。举例来说:如果一滴A型血与一滴B型血滴在一起,A型血红细胞结合B型血中的A抗体而沉淀,B型血红细胞也会结合A型血中的B抗体而沉淀,这样便产生很多沉淀性颗粒。这就是不同血型的血相混合会产生沉淀的原理。

这些沉淀看上去就像小颗粒(血量越多、颗粒越多),表现出来便是不能融合。这种现象只会发生在不同血型的两滴血相混合时。而相同血型的两滴血,红细胞不会结合抗体,因此可以融合而不发生沉淀。

血型相同≠亲生

但血型是否相同和是否亲生并没有关系。中国人口有13亿,而ABO血型就只有四种,相同血型的人有千千万万,如果就根据血型是否相同来判断是否有亲子关系,那世间的冤假错案也就太多了。可见,能融合也不一定是亲生的。另一方面,即便是具有亲生关系的父母和孩子,血型也很可能不同。ABO的四种血型是由基因决定的,存在一定的遗传规律,但父母和子女的血型对应关系是比较复杂的。例如,父亲是AB型血,母亲是O型血,生出来的小孩血型却可能是A型血或B型血,与父母的血型都不同。所以说,两滴血相融可以说明血型相同,但并不能进一步说明是否亲生。

血滴入清水,永不会沉淀

值得一提的是,在很多影视作品中有这样的滴血验亲片段:取一碗清水,再将两滴血滴到清水中。这种滴血验亲的方式,其结果就更不可信了。因为红细胞只有一层脆弱的细胞膜,没有坚固的细胞壁。由于渗透压的关系,红细胞在清水中会吸水而胀破,让细胞膜破成碎片。碎片上的抗原与抗体也能结合,但不像完整的细胞膜一样能结合大量抗体,这样便达不到沉淀所需重量,也就不产生肉眼能看清的小颗粒,所以用这种方法,不管这两滴血的血型是否相同,看上去都是融合的。

结 论:

滴血验亲的鉴定方法并不可信。古人缺乏认识人体的科学手段,因此想当然地认为一家人血脉里流着相同的血。而相同的血混合便能融合,不相同的血混合便不能融合。实际上,现代医学已经证明,这种看法是极不科学的。

父母血型血型和血缘(遗传)规律一览表子女不会出现的血型×子女会出现的血型√A、B、AB O B、AB O与O A、O B、AB A与O A与A A与B A、O O、A、AB、B B、O无A 、AB A 、AB B与O B与B AB与A AB与B AB与AB B、O A、B、AB A、B、AB A、B、AB A、B O O O O、AB AB与O

猜你喜欢
滴血亲生细胞膜
黄道培
外周血红细胞膜脂肪酸C20:1n9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测血糖到底用哪滴血
细胞膜色谱研究进展及其在中药活性成分筛选中的应用
不是亲生的
亲生的就好
滴血认亲
宫永宽:给生物医用材料穿上仿细胞膜外衣
第二部
香芹酚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