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治疗36例分析

2014-02-20 08:32曹长春马济雷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21期
关键词:糖尿病足创面血脂

曹长春 朱 红 马济雷 凌 冰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江苏省宿迁市 1 内分泌科 2 介入治疗科 223800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溃疡及感染等多重病理改变的结果,如果不积极治疗,其结果可能是残疾,甚至死亡。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急剧增加及糖尿病的控制率增高,加之人口老龄化,并发糖尿病足病人约12%~25%。2011-2014年我院收治36例糖尿病足病人,笔者进行了经皮球囊成形术(PTA)和内科保守治疗,并进行比较观察,现汇报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1年9月-2014年3月在我院住

院的糖尿病足病病人,符合WHO诊断标准,Wagner分级2~4级,共36例。其中观察组17例予以介入治疗,男12例,女5例,年龄(72±6)岁,糖尿病病史(12±5.6)年,空腹血糖(FBG)(11±5.3)mmol/L,餐后2h血糖(2PBG):(16±7.2)mmol/L,HbA1c:(9.9±3.5)%。Wagner分级:2级2例,3级9例,4级6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下肢血管狭窄为节段性并且狭窄程度>50%以上者,临床症状明显,予以进行血管球囊成形术(PTA)9例,或PTA+支架植入术(Stenting)8例。对照组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70±5)岁,糖尿病病史(12±6)年,FBG:(10±5)mmol/L,2PBG:(15±4.6)mmol/L,HbA1c(10±4)%。Wagner分级:2级3例,3级11例,4级5例。进行MRI或DSA检查,提示下肢血管狭窄为节段性,并且狭窄程度>50%以上;但由于多种原因未行PTA。2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肢神经病变、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一般性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病人住院期间均给予胰岛素控制血糖,ACEI、ARB、CCB等类降压药物控制血压,他汀类降脂药物降低血脂,阿司匹林肠溶片、低分子肝素钠等抗凝,第三代头孢类抗菌素控制感染,甲钴胺注射液、维生素B1片、依帕司他片等营养神经治疗,加强创面清洗和消炎,使用银离子敷料、长肉膏等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创面每日换药清洁,加强对症支持治疗、心理治疗及多点血糖检测等;治疗前后机完成,数据用(±s)表示,2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病人的血糖、血压、血脂等均控制比较理想,2组病人的血压、血脂、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尿素氮等均无明显变化;对ABI、足部皮肤温度、足背动脉、下肢创面愈合、截肢及生存率进行观察,2组病人有明显的差异;17例介入治疗的病人术后足部皮肤温度升高,足背动脉搏动增强,下肢皮肤血供明显改善,创面愈合比较快,无截肢,部分病人调查2年无死亡病例发生;对照组的情况则不同,病情控制明显长于观察组。详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病人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Wagner分级、终点事件等比较

3 讨论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轻者致残,重者导致死亡,其主要发病原因是,长期高血糖、高血脂导致下肢动脉血管硬化、狭窄及闭塞[1];同时伴有下肢周围神经损伤,温、触、痛觉下降,易发生溃疡。糖尿病足病人下肢血管病变多发生在胫动脉和腓动脉,常同时侵犯其他小动脉,其中包括足和跖部的血管;部分病人发现血管病变在股动脉及髂内动脉主干动脉,由于侧支循环代偿不足临床症状明显,以活动后下肢及足部疼痛休息缓解等规律性为主要表现。

糖尿病足的治疗包括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抗凝、营养神经、扩血管、防治感染及创面换药等为主。目前,大多学者认为解决血供、改善组织供血是糖尿病足治疗最重要的一点,而糖尿病足血管病变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手术和介入等三个方面,药物治疗包括血管扩张剂、抗血小板、抗凝及溶栓等,但疗效不确定;而手术治疗主要适应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进行自体血管及人工血管旁路术为主[2]。由于这类手术创面大、易形成再次溃疡。自体干细胞移植术是新的治疗方式,由于多种原因,不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

介入治疗糖尿病足病是目前比较好的手术方案之一,优点明显,局部麻醉,并发症少,且不影响其他手术方法,可重复进行。本文观察2组病人的预后及治疗效果表明:介入治疗后病人的下肢血供、皮肤温度、血管再通、溃疡愈合时间等均明显优于对组,而且,经皮血管成形术后,血管可保持通畅2年以上,见如下一病例:右股动脉经介入治疗2年后,给予MRI检查,提示通畅良好。见图1、图2。

图1 2012年2月DSA检查结果

图2 2014年2月MRI复查结果

本文的对照组病人截肢率达到21%(4/19)以上,观察组的病人截肢率则为0%,说明介入治疗的效果有明显优势。

进行血压、血脂、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双下肢动脉多普彩超、踝/肱动脉压比值(ABI)、下肢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等检查;并对病人的足部皮肤温度、血供、足背动脉情况进行观察。病人出院后持续进行跟踪调查,最少为60d,少数多达2年时间。观察组设备采用Philips integris CV DSA,检查方法是经股动脉穿刺,逆行插管至患肢动脉,分别对髂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及足背动脉等造影,应用DSA,结果提示17例病人均有下肢动脉血管节段性狭窄,其中9例分别使用直径4~6mm的血管球囊(约6~10atm)施行PTA,8例病人血管植入支架,术后安全返回病房,无出血及局部血肿等并发症发生。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分析软件,由计算由于本文统计的病例有限,糖尿病足的治疗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1] 刘辉,卢辉俊,赵翼,等.糖尿病足腔内治疗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2011,6(12):1519-1521.

[2] 郭晓华,程永德,胡素银,等.糖尿病足介入治疗17例回顾性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3,12(5):338-339.

猜你喜欢
糖尿病足创面血脂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rn-bFGH(盖扶)对创面修复的影响
创面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系列丛书
你了解“血脂”吗
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银离子敷料在治疗慢性创面中的应用
中西医对血管病变致糖尿病足的认识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伴血脂异常4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