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诞生记

2014-02-21 06:03
红岩春秋 2014年2期
关键词:副歌歌名周总理

“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尽管刚刚起步的新中国建设困难重重,但是人们只要唱起这首激越雄壮、荡气回肠的《我们走在大路上》,便会意气风发,信心倍增。即使50余年后的今天,我们再唱起这首歌曲,仍热血沸腾,豪情满怀。那么,这首歌曲是怎么诞生的呢?

萌生谱写新时代战歌的强烈欲望

《我们走在大路上》虽然完稿于1963年3月,酝酿和构思却早在1962年春夏就开始了。当时,共和国告别了三年困难时期,作为作曲家和沈阳音乐学院院长的李劫夫,压抑的心情开始好转。1957年春,他在“整风”、“鸣放”时对全省文艺工作提出了一些批评意见和建议,后来险些被划为“右派”。1959年冬,他在反右斗争中受到了严重冲击,被定为“犯有右倾主义错误”。情绪的低落影响了歌曲创作,他在那两年创作的音乐作品屈指可数。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被称作“七千人大会”的扩大中央工作会议,对“大跃进”以来的工作进行了比较客观的全面总结,确立了以调整为中心的经济工作方针。该会召开前后,全国各地对在那几年搞的一系列政治运动,特别是在1959年冬天搞的“整风反右”运动中受到不恰当甚至错误批判和处分的一批干部普遍进行了甄别平反,李劫夫所谓“犯有右倾主义错误”的问题也在1962年春及时得到甄别。

看到共和国历经几年的艰险与磨难,在那个新春开始了国民经济建设的全面复苏,加之三年自然灾害的亲身体验,全国人民咬紧牙关与困难顽强斗争的精神和自力更生发展经济的冲天干劲,李劫夫感动了!春回大地,正在为毛泽东诗词倾心谱曲的李劫夫,萌生了为祖国和人民谱写一曲鼓舞人们继续斗志昂扬、奋勇前进的战歌的强烈欲望。自此,表达这一战歌主题的词语和基本旋律开始在他的脑海中不停地盘旋。不过,当时还没有歌名,也没有“向前进,向前进……”的副歌。要将异常复杂的情感用比较明快的歌曲表达出来并不容易。李劫夫在创作这首讴歌新时代的歌曲时并非像在抗战时期的创作那样顺口而出,一气呵成。此外,是否应当写出这样的歌曲拿出去发表,他依然有些拿不准。

春去夏来,李劫夫利用到北京出差的机会,向曾经担任热河军区胜利剧社社长的老战友、时任中共辽宁省委文化部部长的安波谈了自己的创作意向及其雏形。安波听到李劫夫的话很受感染,当即热情地鼓励他说:“你这个创作路子是对的,歌曲还是得反映时代本质的东西。”他的态度和看法坚定了李劫夫创作的信心和勇气。

天赐良机。当时,中共中央东北局和辽宁省委决定为正在沈阳主持召开工业调整会议的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组织两场文艺演出,电召安波火速返回沈阳准备。李劫夫也随之赶回沈阳。

与周总理长谈后深受启发

1962年五六月间,为落实“七千人大会”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周恩来与国务院一些部、委主要领导人来到沈阳,从5月29日起主持召开有东北局和东北三省主要领导同志参加的工业调整会议。

两场文艺演出是在工业调整会议即将结束时举行的。6月14日晚上,周恩来观看了辽宁省文艺工作者以音乐会为主要形式的歌舞晚会。始终陪在总理身边的安波,介绍了李劫夫与总理见面。演出结束,周总理上台接见演员后余兴未尽,便邀请安波和李劫夫到北陵休养所座谈。

交谈时,周恩来向两位音乐家讲述了当前国家所面临的严峻的经济形势,并直言不讳地谈到了苏联撕毁协议、撤走专家等问题。他说,你们要相信,党和国家有能力、有力量率领全国人民战胜困难,继续前进,对此大家要充满信心。

这次谈话,持续到下半夜两三点钟。由于时间太晚,安波和李劫夫就在工作人员的房间里临时加床睡下。周总理的一席话,令两人兴奋异常,睡意全无,他们整整聊了一晚。李劫夫一再向安波表示:“总理的话,对我的教育和启发太大了,一定要以周总理的谈话精神为宗旨,唱出中国人民高抬起头,挺着胸膛,鼓足勇气,振奋民族精神,战胜一切自然灾害和艰难困苦的勇气和精神。”略作停顿,李劫夫深思熟虑地说:“而且我要把周总理的原话‘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用到歌词里,直接把周总理倡导的不屈精神和钢铁意志传达出去,表现出来。我还要再写个副歌,像《斯大林颂》一样,用副歌来展示主题。”他还激动地说:“对!歌名我也想好了,就叫《我们走在大路上》吧。”那天,李劫夫十分兴奋,一直说个不停。就在两人彻夜未眠之际,最终定下了这首歌的歌名和基本主调。

此后,《我们走在大路上》成了李劫夫分外看重、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音乐作品。那一年,他一面反复琢磨此歌的词曲,一面从正在谱曲的毛泽东诗词中汲取营养。据林成敦在1983年第2期《音乐生活》上发表的关于谈《我们走在大路上》诞生与特色的文章《唱而不衰,析而见长》中回忆,《我们走在大路上》初稿的歌名和第一句歌词都是“我们走在宽广的大路上”,句子长些,作为歌名不简练、醒目,谱成的曲子也有点拗口,不利于音乐表现。当时,李劫夫在家里试唱时,有人提出能否把句子改得再简练些。后来,他又多次修改,去掉了“宽广的”这一形容词,把歌名和第一句词都精炼成“我们走在大路上”,才使歌名显得更加明了、响亮,起句的旋律也颇有气势。

瓜熟蒂落 唱遍神州

1963年春天,在李劫夫赶写一些歌颂雷锋的歌曲前后,《我们走在大路上》的创作终于瓜熟蒂落,形成雏形。经过反复修改推敲,还加上了强调主题和气势的副歌,他不仅自己反复吟唱,还多方征求修改意见。

沈阳音乐学院的许多人都记得,当时,李劫夫几乎见谁都唱他这首歌。当时在北京读书的李劫夫长女李青也记得,一次她父亲走进商店,把这首歌唱给素不相识的营业员听,然后就诚恳地征求意见,把人家搞得莫名其妙。还有一次,她与父亲在北京的街上散步,走着走着,敞着衣襟的父亲突然昂首挺胸,迈着大步,高声唱起了这首歌。李劫夫还向刚刚从北京调到沈阳音乐学院任党委书记的卢肃征求对这首歌的意见。卢肃是其战争年代的战友,因创作《团结就是力量》而广为人知。他看后说:“挺好,我提不出什么意见。”李劫夫说:“你还是给改改。”卢肃还是看不出有什么可改之处,他这才作罢。

猜你喜欢
副歌歌名周总理
周总理“喝”饭
副歌:致爱米莉·狄金森
在阳光下拍照
在阳光下拍照
Let Her Go
周总理用身体保护毛主席
歌名连连看
歌名连连看
歌名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