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卓越计划”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2014-02-22 07:21李希胜沈琳
关键词:卓越计划卓越工程师教学体系

李希胜 沈琳

[摘要]文章分析了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与工程管理专业特点及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根据工程管理培养目标和卓越工程师的要求,建立了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程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对该体系的各个层次实施内容、实施方法、注意问题等作了详尽的阐述,为培养具备工程技术和管理能力的高级复合型工程管理人才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 工程管理专业 实践 教学体系

一、前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对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1]。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理论教学密切相关、相辅相成,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2]。工程管理是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实践教学对人才培养的地位和作用更为突出。工程管理专业应该侧重于通过实践教育,验证和巩固学到的理论知识,从系统性和学科体系出发组织专业教育,解决理论知识与需求脱节的问题。因此,研究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对于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卓越人才、促进我国工程管理水平快速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要求及存在问题

经过近60年的发展,工程管理专业已经明确了技术、管理、经济、法律为专业基础平台,确定了比较明确的培养目标。工程管理专业属于应用型学科,其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工程实践的发展,通过教学实践环节,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专业热情和创新能力。同时,实践教学是拓展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根本途径,可以大大缩短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期,实现学校与企业“无缝连接”[3-4]。实践教学是培养实务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学生受到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重要途径与手段。构建科学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工程管理专业理论教学的延伸,也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5]。

总体来看,国内目前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比较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所占学分和学时均有所提高,但实践教学效果仍不够理想。首先,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的现象仍然存在,教学中心停留在填鸭式的知识传授上,教学效果不理想[1]。其次,由于存在实习安排困难、企业不愿接收实习学生等原因,现在的生产实习与认知实习基本采取同样的方式进行,即学生以班为单位到项目现场观看施工场地、听取现场人员介绍工程概况,学生并没有参与实质性工作,使得相当部分的实践流于形式。另外,在毕业设计这一关键环节上形式单一,缺乏新意,在选题、过程监控等方面均存在问题,大多数学生是在学校里完成,缺乏实际课题或项目的支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抄袭现象比较严重,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对于存在的种种问题,可以从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的角度出发,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培养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3.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体系

卓越工程师即具备杰出工程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具备优秀工程素质的技术人员不仅在本领域内拥有丰富的工程技术知识和经验,同时也拥有包括市场、管理、质量、安全、经济、法律等在内多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特别是创造贴近市场、贴近企业的工程教育环境,使学生能够在相应的工程条件和背景下,通过项目教学促进自身工程素质的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6]。现代产业对于工程技术人员提出的用人标准,不仅局限于工程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是在身心、思维、管理、协作、道德等各方面提出了全面要求。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内涵在于工程教育理念的凝练和提升,在于深化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优秀工程素质培养的核心目标是基于现代产业对工程师提出的要求,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工程技术知识、经验的积累,培养和锻炼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和品性。

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与卓越工程师的要求是相辅相成的,其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理论学习、实践训练和素质教育是卓越工程师和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所不可或缺的三个基本环节。而其中“实践训练”是卓越工程师素质相交最多的环节,可见实践训练在在卓越工程师培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工程管理专业四大平台课程知识点的加深和巩固,必须通过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大赛等五个实践形式实现,进而实现巩固知识、掌握技能、培养专业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四种能力的获得又对应着四个层次的实践。

4.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实施

由图1可知,工程管理专业拓展实践的四个层次是由先到后、由浅入深的渐进式、贯通式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1)基础知识实践层。如图2所示,共分4个模块,主要集中在1-2年级。实践形式相对比较简单,主要通过随堂实践联系完成。如计算机的上机实习、外语的的口语、写译等通常安排在教学计划之内。而其他四个模块通常以案例形式,结合工程实际进行讲解。尤其是经济、管理等相对偏软的课程,更应结合工程实际案例加以讲述。这个阶段,对于学生的引导尤其重要。每个任课教师,都应根据学生对象的不同,加以专业实践的引导,从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在实际中,由于每个教师的专业背景和素养不同,往往很多教师是照本宣科、从理论到理论,所谓的实践实习往往流于形式,未达到目的。尤其是一年级末或者二年级初的认识实习,应该制定实习大纲,明确实习要求,严格考勤和过程管理,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和将来要学的专业课程,制定可行的实习方案,切忌“一窝蜂”“放羊式”的认识实习。

图2:基础知识实践

(2)专业技能实践层。如图3所示,根据工程管理专业主要培养方向和专业特点,专业技能亦可以分为六个模块。本图中所表述技能按项目管理和房地产两大方向分列,项目管理按着基本建设程序工作内容分类。本层面实践形式主要是生产实习、课程设计两种。生产实习是学生在学习完若干专业基础课程后,以熟悉工程项目生产过程为目的的实习,其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了解与熟悉工程项目的生产活动,重视过程管理,从而感受与体会工程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管理问题。课程设计一般是针对核心主干课程在教学计划内安排的实践课程,目的是对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训练,掌握基本专业技能,为以后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是实际工作的模拟和预演。

图3:专业技能实践层

(3)综合实践层。综合实践层相对于专业实践层的主要区别是对技能掌握的要求从时间和范围上有所不同。综合实践要求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回顾、熟练所有的知识点,而不像专业实践层那样,是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及工作内容不同做以相应安排。综合实践的要求更高、更全、更难。综合实践层是将专业课程所涉及的系列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等集成,循环递进地对学生进行实务能力的合成训练。如图4所示,综合实践主要通过两种模拟和毕业设计形式完成。综合模拟形式之一为实物模拟,主要是采用用广联达的沙盘模型,对项目的决策、招投标、合同管理、竣工结算、质量管理、进度管理等知识点进行系统集成训练,可以加深学生对项目团队组织结构以及将理论知识实践应用的理解;之二是计算机模拟,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技术,如基于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的项目集成管理技术、企业ERP集成管理,其他如Crystalball风险管理软件、Extendsim软件、普华项目管理软件等模拟工具也可以很好的对工程项目的未来变化预期有较好的把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发展,计算机模拟技术将有更加广阔的空间。

图4:综合技能实践层

毕业设计(论文)是整个大学四年的最后一次实践,也是时间最长、最为重要的实践形式,是对四年掌握的知识和学习效果的总结归纳。毕业设计可以分为设计和论文两种形式,设计应以具体工程项目为背景,可以从方案拟定、流程管理、三控三管一协调方面入手,题目应该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工作量要适当。毕业论文对于学有余力,将来可能从事理论研究的学生为首选。论文选题可以结合工程管理的研究热点难点及导师的研究课题产生。毕业设计鼓励学生到生产实践单位实习,强调有针对性地进行实习、参与实践。在毕业实习过程中,学生可整合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深入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强化对专业知识的运用和实务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创新实践层。如图5,本层次的实践内容与综合技能实践层相同,实践形式包括毕业设计(论文)、学科竞赛和创业大赛三种。

图5:创新实践层

毕业设计(论文)在撰写过程中,是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具体化的过程,学生的文字能力、专业知识运用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将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尤其是毕业论文,从选题、确定研究内容、明确研究思路和方法都是对学生探求能力、归纳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

学科竞赛近年来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也受到各学校的高度重视。学科竞赛的初衷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在学校(或学院)的支持和教师的指导下,以竞赛的方法激发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能力,通过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大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的活动。它是高校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特有的组织方式,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协作能力、竞争意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独特的功能。但应该明确的是,学科竞赛不能为了获奖而竞赛,应该从面上入手,重点培养优秀选手,不能仅仅为了获奖只抓个别尖子生,这就违背了竞赛的初衷,也达不到学生整体素质能力提升的目的。而且,相对于其他专业,工程管理专业能够参加的学科竞赛甚少,仅有广联达每年举办的全国算量大赛可以参加,如何设定新的竞赛项目,调动全体工程管专业师生的积极性是应该考虑的问题。

五、结语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提出对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工程管理专业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是卓越人才培养过程中至关重要重要的环节。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教学体系主要由实践能力培养环节、实践教学方式以及环节和方式间按专业特点构成的逻辑架构所组成[7]。工程实践活动在层次间的推进可以实现在知识体系上从点到面、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在实务技能上实现从单项能力到能力合成、再到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培养[8]。目前,我国工程管理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还处在一个探索和发展阶段,多样化的态势为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应该进一步开展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及评价体系、实践能力多样化培养、实践能力培养模块优化设计、实践能力培养方法设计、实习基地的建设、实践能力考核方法及评价标准的设计和研究。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view/4131329.htm

[2]张彦春.工程管理专业产教结合模式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3):124~125

[3]刘武成,王进.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1):109~ll2

[4]张飞涟.试论我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优化改革[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2):11~12.

[5]秦曼,郭小宏,李红镝工程管理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1,11(5):104~107

[6]王浩程.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构建现代工程实训平台[J].中国大学教学.2011,(6):83~85

[7]张安富,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56~59

[8]康怀远.高校教学质量具体论[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1):132~134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卓越计划卓越工程师教学体系
国际化、大工程背景下机械类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土木工程专业对外交流项目初探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依托“卓越计划”构建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化探索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