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区域的洞庭湖城市群合作发展模式探索

2014-02-23 13:30王运斌
武陵学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洞庭湖经济区区域

王运斌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南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湖北宜昌 443005)

□环洞庭湖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跨区域的洞庭湖城市群合作发展模式探索

王运斌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南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湖北宜昌 443005)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已进入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根据对跨越湖南湖北两省的环湖四市岳阳、常德、益阳、荆州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分析,其城市群合作发展模式,可以从合作思想、组织形式、区域互动、资源共享、产业集群、四化同步这六方面进行探索,以实现四市跨区域合作发展、跨越式绿色发展。

洞庭湖;城市群;合作发展;模式

跨越湖南、湖北的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经过近20年的精心研究论证,经过湖南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的努力推进,成为国家重要的跨区域合作经济发展战略已获得广泛共识,并进入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本文不揣浅陋,基于“中三角”城市集群发展战略视域,对洞庭湖城市群的发展问题进行探讨,仅就实现跨区域合作发展、跨越式绿色发展模式在合作思想、组织形式、区域互动、资源共享、产业集群、四化同步等方面提出六点具体建议。

一 思想指导的共赢模式

长江流域湘鄂赣皖城市集群发展,是实现中部崛起的最大战略引擎,最核心的部分是“一江两湖”,即长江经济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是典型的大江大湖流域城市经济集聚形态。在这一视域内,对各个板块进行考察,不难发现,板块间具有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经济地理区位相近、自然资源禀赋相近、历史文化渊源相近的特征,区域内大江大湖,得“中”独厚,水网密布,通江达海,具有舟楫灌溉之利,历史上曾创造过辉煌的农商文明,但现实是应该发展,有条件发展,却没有发展起来。将“一江两湖”的这些区域特征再进一步聚焦到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其表现就更加典型而鲜明。

所不同的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相对于长株潭城市群及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皖江经济带城市群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来说,城市群的个体发展水平具有更高的同位度。列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湘江、资江、沅江、澧水、荆江流域城市化发展水平基本处在一个层次上,这从岳阳、常德、益阳、荆州四个中心城市2012年基本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比较就不难看出。按照现代发展经济学理论,最能反映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水平的指标有国内生产总值、全要素生产率、工业增加值率、增量资本产出率、城市化率五个,据此,我们选择2012年数据,对环湖四市做一个比较(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四市之间有差距但差距不大,基本都处在发展潜力很大,但发展严重不够,亟待发展的行列。这种没有中心、没有领跑的发展状态决定,在思想指导上的区域经济“中心城市辐射模式”“首位城市带动模式”显然没有市场。它所需要的是以合作互助为途径、以共赢同富为目标的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级“互助组”“合作社”发展模式。

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发展的思想指导上提出以上设想,首先,符合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思想指导的均衡性原则。党的“十六大”以来,一直强调经济的跨区域协调发展、均衡发展。显然,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就是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下的产物。因此,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的发展必须按照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统筹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要求,推进城市群经济社会的均衡协调发展。其次,适应跨区域经济发展思想指导的合作性要求。在发展水平差不多、区域产业低质态条件下,推进跨区域合作发展,最大的难题是行政壁垒及产业的同质化恶性竞争,因此,只有在思想指导上为共赢同富的目标走到一起,以行政合作为先导,在产业聚合、资源整合、优势集合、发展竞合上探索新路,形成合作发展的长效机制,才是正解。第三,紧扣跨区域城市群共建思想方法的耦合性需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成为国家顶层设计是湘鄂两省的高度共识,这种跨省域合作发展思想方法的高度耦合,是来自于两省对这一“本该发展起来,有条件发展起来,历史上曾几度辉煌,而现实的尴尬是没有发展起来”区域的共同关注和思考,有共同的发展需要和思想基础,当然,不谋而合、一拍即合也就顺理成章。

二 政府推导的抱团模式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相对于“中三角”其它城市群,还有三点独具特色的创新点:一是首创跨省域地市集群合作发展,二是首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状态下实现跨越式目标的同位度城市集群合作发展,三是由地方经济学者创议、政府推动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流域合作发展。这三点创新决定其组织模式为政府推动、导向的区域抱团发展模式。

众所周知,区域规划建设的各自为政、产业政策的自我为主、市场主体的恶性竞争、利益博弈的地方保护,是影响城市群经济发展壮大的四大顽疾。因此,要破解多方利益关系均衡与协调的难题,实现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跨越式发展,仅靠自发“倡导”或“联谊”是很不够的。抱团模式是浙江省民营经济成功发展的创造,它的活力在于按发展要求抱团,按市场需求运作,靠政府引导发展。据此,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的抱团发展,在没有孰大孰小、孰先孰后的平等合作中,实现政府推动、导向机制的创新,将是成功的关键。

就我国现有试验来看,政府推导区域合作基本还是围绕某一特定方面展开,如围绕能源、贸易、产业发展合作等提供优惠政策支持来构建模式,而包括交通运输、环境保护、资源补偿等方面在内的跨区域合作发展综合试验还处在萌芽状态。目前资源补偿、产业转移、生态保护及环境治理等方面跨区域合作发展机制还未建立起来。因此,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抱团发展,还是一个全新的试验,这里就此谈一点浅见。

第一,以“合作发展”为中心,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导向两个基本要求,建立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政府协调机构。在国家发改委中部崛起办公室设立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协调工作专员,归口受理区域重大合作发展事项和体制机制建设的协商、协调工作;在湘鄂两省政府设立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协调领导小组,在荆州、岳阳、常德、益阳四市及下属县市设立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协调办公室,推进跨区域合作综合制度体系和发展机制建立,加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合作发展推动、领导和日常协调。

第二,以“抱团合力”为准则,坚持“跨越发展、区域共赢”基本目标,建立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地方政府协调制度体系。这些制度包括行政议事准则、市场准入和政策工具各方面,涉及内部贸易、产业发展、交通运输、资源补偿、生态保护及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外部环境、公共服务、国家重大项目及财政支持政策争取等领域。但目前必须把基本的制度建立起来,如:磋商、议事制度,合约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区域中介制度,联合行政制度,政策工具与其它补偿性措施,以解决地方政府之间的协调规范,完善政府合作协调机制,打破行政壁垒,避免区域恶性竞争。

第三,以“网络体系”为重点,加强区域合作发展的长效机制建设,构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抱团发展网络模式。在整个区域网络体系中,信息网络体系是基础和支撑,创新网络体系则是灵魂和动力。要在强化这两个重要网络体系建设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政府网络体系、社会网络体系、文化网络体系、企业网络体系、基础设施网络体系、生态环境网络体系等“一体化”构建,打牢紧密合作、抱团发展的基础性管理平台。

三 交通先导的联动模式

已有的实践表明:区域联动是深化地区间的开放合作、推进区域一体化的重要抓手,而且是一个成本低、效益高、收获多的抓手。它的利好是便于实现区域合理分工,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有利于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实现良性互动;有利于合作互助,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也有利于延伸发展空间,在更大的范围内整合资源,实现区域的共赢发展。

实现跨区域合作,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打造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区、“四化”协调发展先行区、“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粮食与食品安全保障区、大流域人水和谐示范区,选取什么突破口启动区域一体联动非常重要。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经验,区域经济的整体繁荣是靠区域整体联动实现的,而整体联动是以某一单项突破形成一体联动,不断深化到区域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实现的。有的是靠贸易及贸易加工实现一体联动,撬动整体联动,如大多数海岸经济区;有的是靠大型工程项目实现一体联动,带动整体联动,最典型莫过于美国田纳西运河经济带。据此,就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现状分析,湘鄂岳阳、常德、益阳、荆州四市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和后三峡工程时代洞庭湖流域水土治理、生态保护及减灾增利两个问题,而且交通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着整个流域水土治理、生态保护及减灾增利的效率,是造成洞庭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的根本所在。因此,解决交通基础设施落后问题,是区域四市利益的最大交集。理所当然,它应该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启动区域联动突破口的首选。

以铁路、公路、水运综合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一体联动”,就是从大交通建设开始,破除行政藩篱的长期制约,共同争取国家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规划落地湖区四市,加强湖区四市的铁路连接、高速公路连接、水运航道连接建设,形成区域内外畅达的交通网络,以此带动市场的全方位开放、生产要素的无障碍流动与配置,并不断深化,形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联动。按照这一路径,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首要的是交通、流域治理、灾害防治与生态保护及环境治理规划。因此,必须依据“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原则,首先实施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交通不动,市场不通,产业不兴,治理无功”。况且,大交通基础设施落后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面临的最大实际,不解决,一切都将无功而返,整个区域的塌陷状态将无法根本改变。

交通先导带动整个区域发展联动,首先是掀起区域大交通建设的一体联动。这个联动提前一年,就会使整个“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繁荣至少提前五年。因此,在区域大交通规划上,各方要树立“不求所有,便利所用”的整个区域交通发展共识,立即行动起来,把区域内湘鄂四市岳阳、常德、益阳、荆州中心城区放在全国交通大格局下进行规划建设,实现四市铁路直达、城际高铁沿湖环达。在高速公路上实现四市城城直达,县县通达;在水运上,一定要恢复历史上两湖平原的紧密联系,要结合流域治理、灾害防治与生态保护及环境治理,走新的技术路线,改造现有江河控制闸门,建立船闸,疏浚航道,恢复历史上的通航水系,最大力度发挥区域水网密布的舟楫之利,尽快恢复千帆竞渡的繁荣水运局面。

同时,要大力破除地区间交通管理上的行政壁垒,让本不发达的区域交通消除人为因素,做到车畅其行,物畅其流,人畅其情,一步步把区域一体联动引向更高的层次。

四 市场引导的互融模式

打破把市场限制在行政笼子的传统作法,把配置资源、整合生产要素、推动产业发展的权力还给市场,并通过市场一体化引导区域一切市场主体的快速优质成长,推动经济社会一体融合、快速发展,是实施“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跨区域合作发展战略的目的。实现这一目的,市场一体化是关键,抓好这一关键,必须认真抓好以下三点。

第一,加强市场引导区域各种资源配置。资源配置的一体化,是区域发展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和效率基础。这种效率来源于相对稀缺资源在地区之间的合理配置,让最少的资源消耗生产出最适用的商品,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突破“行政圈”造成的长期束缚,降低行政壁垒造成的地区间运输成本增加、利益博弈制约,降低市场制度差异带来的区域交易过程中的巨大经济损失,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在启动市场引导区域资源配置,推进经济融合方面还有几个重要环节性基础工作要做。一是通过政府合作,打破地区界限,启动区域市场的制度安排,加强区域市场一体化制度供给,建立完善区域制度性资源配置机制。二是将政府对资源配置的所有权与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最终决定权高度结合起来,制定并不断完善区域一体化的市场经济政策,大力优化区域市场环境。三是将区域各个地方政府的推导力与市场的配置力高度结合起来,尊重市场规律,推进制度性资源配置,促进区域范围内土地、资金、信息、人力资源、农业资源、矿产资源、社会资源等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并通过合作不断深入,资源配置的不断“试错”,不断重复“博弈”,随着区域市场的成熟,让制度性资源配置逐渐淡出让位于市场性资源配置,使区域经济完全跳出“行政圈”进入经济圈良性发展。四是使地区间通过市场机制形成整体、有机、协调、相互依存的关系,这种依存关系体现各个城市的比较优势、各有的特色资源、各自的发展侧重,体现地区间资源双向互动,功能相互配合,优势相互补充。

第二,推进市场引导区域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通过市场引导向着便于充分利用、延伸价值并能创造更高效益的地方流动、汇集,是优化资源配置。但资源进一步从流通领域在市场引导下进入生产领域,与生产环境和生产条件等其它生产要素结合起来,其组合的优劣,则属于生产要素优化的范畴。就现状而言,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岳阳、常德、益阳、荆州四市由于传统农业、传统工业制造业比重很大,要实现向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跨越发展,所面临的生产要素的最大短缺是资金、人才和技术。因此,推进区域整个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一是要从整合区域资金市场、人才市场、技术市场入手,完善政策体系,推进一体化,建立生产要素优化组合机制。二是实行区域资金市场、人才市场、技术市场与外部市场的无缝对接,从外部获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资金投入、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撑。特别是在资金投入上,不但要大力争取国家财政资金,而且要加强金融创新,消除民间资本、社会资本进入壁垒,不断提升区域筹资能力。三是引导企业按照市场需要优化土地、厂房、设备、动力、原材料、技术、资金、信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投入组合,创造更高的生产效率。

第三,加速引导区域市场主体成长发展。区域市场主体的数量多寡代表区域的生产力解放程度和发展水平。通过区域市场一体化,加速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各种市场主体的发展,特别是企业这个最主要市场主体的发展尤为重要。首先,要制定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根据结构要宽、数量要多、素质要高的要求,培育新的主体,壮大已有主体,吸引更多的优势制造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金融证券企业落户发展。二是要大力发展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社会中介组织,建立完善的区域市场服务体系,为区域市场主体的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五 产业主导的互补模式

一个地区的发展支撑是产业。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作为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一极,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加速区域产业集群发展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战略任务,将长期处于主导的地位。

但面对区域四市相同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水平,同质化的产业构成,对已有产业的发展只能走优势互补、要素重组、和谐发展、共同壮大的路子,即采取同位互补模式,力避区域同质化恶性竞争,保证区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成为优势产业。同时,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差异,实行相对错位发展,即采取错位互补模式,下大力气向那些技术水平较高、规模报酬递升特征明显、产业盈利能力较强的产业结构转换,大幅度提高对前沿性、战略性、原创性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投资,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农业产业,鼓励跨区域的合并重组,推动企业尽快实现结构升级,形成区域各具特色、各有优势的新的支柱产业,不断壮大区域的经济发展规模。采取两个互补模式,一是不损害区域各方利益,二是不伤害区域本来弱小的产业基础,并加快产业的集群发展、规模发展。实现这一设想,区域产业合作发展要抓好以下三点。

第一,推行以资本、管理、技术这些重要生产要素为纽带的产业重组,以专业化、集团化发展解决产业同质化问题,实现区域产业规模化经营。这种方式,不改变企业主营业务,不改变企业注册、纳税地点,不改变区域既有利益格局,只是输入了一种管理组织、一种企业发展急需的资本和技术,就能保证区域产业整体的互补推进,实现区域产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证明:区域产业的同质化是规模化的基础,并不是制约区域现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制约的原因只能是管理和组织的落后。德国大中小城市和农村都呈现出较强的同质化特征,但由于实行全面协调发展,没有形成过多的超级城市以及带来的生态环境灾难,也没有影响现代化发展进程。这一点值得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借鉴。

第二,按照要素重组思路和同位互补模式,引入战略投资者或扶持区域龙头企业,加速对区域农业及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与农业紧密相关的轻工业产业、农机装备产业等传统产业的互补推进、深度融合,组建企业集团,形成航母编队,推进集群发展、转型升级,壮大传统主导产业,提升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综合实力。

第三,按照错位互补发展要求,大力推进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精心打造区域经济发展竞争新实力。一是要根据区域特点,大力发展船舶、水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科学探测装备等光、机、电、智一体化大型设备制造产业,使之成为区域支柱产业。二是大力发展热电、核电、风电、生物质发电、太阳能发电产业及相关制造业,形成区域新的主导产业。三是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大力发展宽带通讯,发展以新一代平板电脑、4G手机为代表产品的制造业,打造中部光电子通信器材制造业高地,形成区域领航产业。四是建设农业高新区,推进农业产业化,使之成为区域新质态的龙头产业。五是依托区域丰富旅游文化资源,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将自然景观与文化演绎有机结合,大力开发旅游文化产品,打造区域各具特色旅游景区,创作“天下洞庭”实景风情表演作品,把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为区域特色产业。

六 “四化”同步的生态模式

实施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战略,就是要通过先行先试使洞庭湖区域成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实现生态型发展的示范区,也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这一要求,对环湖岳阳、常德、益阳、荆州四市提出了在实践中如何放大得“中”独厚、大江大湖、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探索实现“四化”同步的生态型发展的新任务。

实现“四化”同步的生态型发展,概括地说,就是坚持生态导向、生态标准、生态目标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解决区域工业化严重滞后,农业现代化刚刚起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不够,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不足,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不力,环境治理及生态挑战日益加重的落后状态。具体而言,应做到以下方面。

第一,要以资本市场创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面临着以生态理念加速实现重工业化、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双重任务。要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其政策取向必须以资本市场的创新形成驱动经济不断实现质量提升的长效机制为重点,也就是说,必须依靠完善的资本市场这一重要推手,制定完善的资本支持政策,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成功。基此,一是大力引进金融机构,建设注重绿色金融服务业务开发,支持绿色产品开发、清洁生产、绿色产业发展的金融企业,或组建“洞庭湖绿色发展银行”,完善绿色融资、投资、担保及征信体系;进一步完善区域金融市场,不断完善包括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产权交易市场、创业板市场、中小板市场、主板市场在内的一系列投资体系,扩大区域中长期信贷市场以及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基金市场、保险市场、融资租赁市场等证券市场,为区域的主体创新活动提供市场化融资支持。二是开放和规范民间资本市场,加强民间资本市场征信建设,建立健全民间资本市场融资、投资、担保主体,鼓励民间投资,增加资本竞争力。要通过资本市场的不断创新,满足区域高端、高新、智能科技产业及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持续投资需求,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

第二,以信息技术创新加强共享网络构建,推进区域信息化。资源配置效率是决定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的关键,而决定区域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是信息化。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要实现跨区域合作发展、跨越式绿色发展,毋庸置疑,加速实现信息化是关键。要抓好这一关键,首先必须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成果,给予专项政策倾斜,或对信息企业启动社会责任条款,解决区域农业农村信息化落后这一难点问题,实现区域信息化全覆盖。其次,以企业信息化为重点,完善ERP信息系统,实现区域企业信息化全覆盖,提高企业资源利用效率。再次,重点支持4G、物联网、传感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区域先行先试,推进区域政务网、商务网、银联网联通,构建无障碍网络,实现区域信息资源共享。

第三,以社会管理创新加速城乡一体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生态型发展的城镇化,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人性化、信息化向智慧城市管理转型的城镇化。简言之,就是绿色产业、绿色城市、清洁生产、低碳生活、城乡一体、信息共享同步叠加的城镇化。因此,新型城镇化具有集聚效应和联动效应,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手。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发展的现状来看,用好这一推手的难点在于政府与市场的有机结合,重点是重大产业布局与发展,关键是城乡一体化。对此,一是要把政府的一手放在合作建立规则上,把市场的一手放在有序主导发展上,加强政府与市场的有机结合,推进社会管理制度创新,取消户籍及居民管理的地域歧视及城乡歧视,建立区域城乡一体化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二是大力抓好重大产业的规划布局与发展,形成新兴城镇化持续发展的强大产业支持。

第四,以财政金融创新力助“三农”问题解决,推进农业现代化。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是我国农业最重要的主产区,发展中最集中的问题是“三农”问题。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就是集中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对此,一是必须继续推进财税制度改革,建议国家对农业产业及以农副产品为对象的加工业实行结构性减税,对城市各类盈利性经营企业征收“新农村建设税”,对城市使用农民工的企业和雇主征收“农村人力资源使用税”,在高盈利行业企业设立“社会责任金”比率,引导企业关注支持农业发展,集中专项财力,加大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完善反哺农业的长效保障机制。二是在国家和社会财力支持下,加速区域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公共交通设施建设,保证农业生产发展能够便捷获得城镇资源,建立完善的现代生产体系。三是要通过财政优惠政策的补贴,大力支持区域农业高校发展和科研活动,形成优质的教育科研资源,推动农业高新产业园区发展和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吸引人才,提升人气,拉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

[1]黄发红,郑红.在德国看城市化[N].人民日报,2013-05-06(23).

[2]范恒山.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若干重大问题的思考[J].新华文摘,2013(8):21-23.

[3]祁斌.未来十年:中国经济的转型与突破[J].新华文摘,2013(8):46-48.

[4]陈锡文.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三农”问题[J].新华文摘,2013(6):51-56.

[5]白春礼.世界正处在新的科技革命前夜[J].新华文摘,2013(6):119-122.

[6]叶裕民.全国及各省区市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和分析[J].经济学家,2002(3):115-121.

[7]刘思峰,方志耕,等.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途径:一种以主导产业为牵引的互补推进模式[M]//刘思峰.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论文集.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141-145.

[8]胡荣才,颜涵.中国产业结构与收入分配结构的互动关系[J].武陵学刊,2012(2):47-52.

(责任编辑:田皓)

On the Cooper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Cities around the Dongting Lake

WANG Yunbin

(Zhongnan Equipment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CSIC,Yichang 443005,China)

The Dongting Lake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Zone is now a state strategy.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Yueyang,Changde,Yiyang and Jingzhou around the Dongting Lake and proposes that they can enjoy leapfrog development by cooperation.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ir future cooperation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cooperative idea,organization form,regional interaction,resource sharing,industrial cluster,fourmodernizations.

the Dongting Lake;city group;cooperation development;mode

F061.5

A

1674-9014(2014)05-0020-06

2014-06-18

湖南省软科学重点项目“湖南绿色产业评价及发展路径研究”(2013ZK2006)。

王运斌,男,湖北沙洋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南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总经济师,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洞庭湖经济区区域
洞庭湖
分割区域
轻松松聊汉语 洞庭湖
区域发展篇
洞庭湖的麋鹿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
区域
洞庭湖遇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