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输注6%羟乙基淀粉预防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后低血压的临床体会

2014-02-25 02:35江苏省海安县曲塘中心卫生院麻醉科226661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21期
关键词:羟乙麻醉学腰麻

黄 波 江苏省海安县曲塘中心卫生院麻醉科 226661

近年来,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CSEA)被广泛应用于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麻醉,该法既具有腰麻用药少、起效迅速、肌松满意的优点,又具备连续硬膜外麻醉的作用、时间灵活且术后镇痛方便等优点,但CSEA所致的低血压为其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30%~60%[1],对低血压的防治一直是麻醉界关注的问题。我院自2004年起应用预输注6%羟乙基淀粉预防CSEA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时的低血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择期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患心、肺及肝、肾功能不全疾病者除外,同时Hb>10g/dl、HCT>35%,具有可比性。将其随机分为预输注6%羟乙基淀粉组(A组)和预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组(B组),每组均含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5例和下肢骨折内固定术患者15例。所有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见表1。

1.2 麻醉方法 术前常规禁食、禁水,术前30min肌注苯巴比妥钠0.1g和东莨菪碱0.3mg,入手术室后测无创血压、心电图及脉搏血氧饱和度。开放静脉后A组于麻醉前30min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德国费森尤斯.卡比有限公司产品)500ml;B组于麻醉前30min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安徽双鹤药业有限公司产品)500ml,均于30min内输完,然后两组均按10~15ml/(kg·h)的速度维持输液后即行麻醉,所有患者均行腰-硬联合麻醉操作,穿刺间隙为L2~3或L3~4,见脑脊液回流后蛛网膜下隙缓慢匀速注入0.75%的重比重布比卡因1.5~1.8ml,注药毕硬膜外腔头向置管3.5cm,转为平卧位,控制麻醉平面在T6~8。麻醉后定时测量生命体征,如术中发生低血压[低血压定义为:收缩压<90mmHg(1mmHg=0.133kPa)或与基础值相比较下降超过30%,并持续1min以上],予快速输液及静脉注射麻黄素纠正。术后均保留硬膜外导管接术后镇痛泵。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

1.3 监测指标 记录基础收缩压(SBP)、基础心率(HR),麻醉注药后5min、15min、30min和术毕时的收缩压及心率的变化,统计各组低血压发生率及麻黄素用量。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前、后SBP和HR比较 两组患者入室时基础收缩压及基础心率差异不明显。B组患者麻醉后5min、10min、15min、30min及术毕各时点SBP均较术前下降(P<0.05和P<0.01);A组麻醉后5min、10min SBP也较术前下降(P<0.05),但麻醉后15min、30min及术毕时SBP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组间比较A组麻醉后各时点SBP均较B组显著增高(P<0.05)。B组患者麻醉后5min、10min HR与术前比较显著增快(P<0.05),A组患者麻醉后各时点HR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组间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麻醉前、后收缩压(SBP)和心率(HR)比较

2.2 两组患者低血压的发生率及麻黄素用量比较 B组低血压发生率和平均麻黄素用量与A组相比较明显增加(P<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低血压的发生率及麻黄素应用情况

3 讨论

CSEA是一种用药量少、起效迅速、效果确切的麻醉方法,它具有腰麻作用迅速和硬膜外阻滞连续作用的优点,但CSEA后由于快速及较大范围的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阻滞,其支配的动脉和静脉血管均扩张,血液重新分布,导致相对性低血容量和回心血量减少,血压迅速下降,而对心脏无明显抑制作用[2]。另外由于择期手术患者在麻醉前的禁食禁饮,导致手术前患者都有轻度脱水。脱水可使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减少,尤其是功能性细胞外液的丢失,更加加剧了血压的下降。因此,麻醉前扩容的目的就在于纠正已存在的水、电解质平衡失常[2],以维持有效血容量减少低血压的发生。一般而言,晶体液经静脉输入后半衰期短,大部分将分布到细胞外液,超过1h后仅有输入量的20%可留在血循环中,扩容效果不满意,要达到相同的扩容效果,晶体液的用量明显多于胶体液[3],而6%羟乙基淀粉是第五代人造胶体液的一种,由于其向组织间隙分布慢,输入后在血液循环中停留的时间长,达24h左右,100%容量效力维持时间约3h,可避免快速下降,且很少引起外周组织水肿[4],可起到较好的扩容效果,从而改善心排血量和氧输送量,改善全身血液动力学状态[5]。本文结果显示,预输注6%羟乙基淀粉能有效地防止CSEA后低血压的发生,减少麻黄素的用量,从而保证了患者在麻醉和手术期间的安全,与其他报道结果一致。

笔者体会,CSEA前预输注6%羟乙基淀粉用于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是一种简单实用、可行的、安全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1] 张庆,张晓辉,殷莫杰,等.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用于妇科手术的体会〔J〕.临床麻醉学杂志,1998,14(3):195.

[2] 徐启明,李文硕,主编.临床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1,32,

[3] 吴新民,于布为.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2007)〔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8,6:487.

[4]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11.

[5] 郭晓丽,葛衡江,刘怀琼.羟乙基淀粉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1,21:416.

猜你喜欢
羟乙麻醉学腰麻
国家药监局批准羟乙磺酸达尔西利片上市
麻醉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的回顾与展望
保留自主呼吸浅全麻复合腰麻在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治疗体会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围术期应用研究进展
中美麻醉学家合作研究发现丙泊酚可有效控制剖宫产术中产妇恶心
取代硼酸与羟乙基胺化合物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可视化技术在非麻醉专业学生麻醉教学中的应用
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芬太尼腰麻剖宫产效果分析
PBL教学法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高渗盐水羟乙基淀粉与甘露醇治疗神经外科患者颅内压升高的疗效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