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市2010-2013年儿童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及流行特征分析

2014-02-25 02:35周红娟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156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21期
关键词:肠道病毒病原学口病

周红娟 严 飞 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215600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丘疹、疱疹,一般预后良好。引起手足口病发病的肠道病毒有20余种,以EV71和CoxA16为多见,而重症病例主要由EV71病毒感染所致,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严重并发症,极个别危重病例可死于神经源性肺水肿、脑干脑炎[1]。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进行预防。为掌握我市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征和流行规律,进一步做好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现收集我市2010-2013年289份进行肠道病毒监测的手足口病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病例资料来自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张家港市2010-2013年手足口病疫情信息,我院作为张家港市手足口病监测点之一,每月采集临床诊断手足口病的病例咽拭子5~10份,共计289份标本,病原监测结果由市疾病控制中心提供。

1.2 方法

1.2.1 病原监测: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病毒进行鉴定。

1.2.2 统计分析:本文所有数据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统计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流行概况 在2010-2013年间全市各年的手足口病报告发病数(发病率)分别为2 273例(171.41/10万)、3 634例(232.74/10万)、2 547例(165.03/10万)、1 837例(117.07/10万)。在我院监测点共采集了289份临床诊断手足口病的咽拭子样本,共检出239份肠道病毒阳性,阳性率为82.70%,2010-2013年各年的样本数分别为76、72、69、72份,检出阳性数各为64、66、51、58份,检出阳性率分别为84.21%、91.67%、73.91%、80.56%。

2.2 人群分布特征

2.2.1 年龄分布:239份肠道病毒阳性病例中,发病年龄从3个月~9岁5个月,1岁以下23例,占9.62%,1~3岁116例,占48.54%,3~6岁90例,占37.66%,6岁及以上10例,占4.18%。从中看出以学龄前儿童发病为主,1~6岁发病者高达86.19%。

2.2.2 性别分布:在239例确诊手足口病病例中,男143例,女96例,男女性别比近似1.49∶1,每年度男性发病数均高于女性。

2.2.3 职业分布:在239例实验室确诊的手足口病患儿中以散居儿童为多,有138例占57.74%,幼托儿童91例,占38.08%,学生10例,占比4.18%。

2.3 病原学特征 在实验室确诊的239份病例中,2010年64例肠道病毒阳性中EV71感染最多,共33例占51.56%,其次为CoxA16和其他肠道病毒感染;2011年其他肠道病毒感染增多,共28例,占42.42%,EV71感染退而次之;2012年及2013年,其他肠道病毒感染构成逐年加大,13年高达74.14%,其次为EV71感染。近4年中EV71构成比逐年下降,其他肠道病毒感染构成比则逐年上升,自2011年后均以其他肠道病毒感染为主。经χ2检验,4年间各病毒株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χ2=45.41,P<0.01),见表1。

表1 2011-2013年HFMD病原检测结果统计表〔n(%)〕

在男女童手足口病患儿中,均以其他肠道病毒感染为主,但在82例EV71感染病例中,男童51例,发病率为62.20%,明显高于女童的发病率(31例占37.80%),男女童各病毒株构成比有统计学意义(χ2=24.14,P<0.01),见表2。

3 讨论

手足口病在我国于1981年上海首次报道该病,自2008年安徽阜阳报告手足口病出现暴发流行后,该病列入了我国丙类传染病的管理,近年我国各地均有疫情报告,并出现重症及死亡病例,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市在苏州地区12个县市区中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处前五位内[2],故了解我市的手足口病病原分布、优势病毒株及流行特征对于本地区手足口病的防控和及时准确的诊治是至关重要的。

表2 男女童HFMD病原检测结果统计表〔n(%)〕

本组资料显示,在人群分布上我市手足口病的发病人群集中在6岁以下的散居及幼托儿童,尤其在1~3岁组发病最多;在性别分布上男性儿童的发病要高于女性,与国内的相关报道一致[2,3];且男童的EV71感染率明显高于女童。已有研究证实在重症手足口病病例中,EV71是主要的病原体,且男童更易发展为重症病例[4],故这部分患儿在临床上要引起重视。从病原监测结果来看,其他肠道病毒是导致我市手足口病发病的优势菌株(占44.35%),其次为EV71(占34.31%)。在2010年的确诊病例中以EV71感染为主,2011年EV71构成比有所下降,而其他肠道病毒感染率则加大,与周边地区报道的流行株相一致[3,5]。而此后2年内EV71构成比继续下降,而其他肠道病毒感染占主导地位,且构成比明显上升,尤其在2013年达74.14%,这与李月华等预测手足口病病原有可能会向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的方向发展[5]比较一致。这点对于手足口病的防治是有重大意义的,建议在我市可进一步开展其他肠道病毒血清型的检测,以便今后更好地指导防控及临床诊疗工作。

有报道显示手足口病发病可能存在周期性(3~4年),在发病率较高的年份EV71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而非流行年则以CoxA16或其他肠道病毒为主[6]。近4年中我市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在2011年最高,实验室确诊的阳性率亦最高,在2011年以后我市手足口病的发病率是逐年下降,在2013年仅117.07/10万,且其他肠道病毒的感染占明显的优势,故在2014年本市手足口病有可能又会出现一个较高的流行水平,应引起重视。

由上述资料看要做好今后我市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除加强健康宣传、提高认知水平、加强传染病的督导、做好防护措施外,还应在病原监测方面加强对其他肠道病毒的监测,医疗机构中在小年龄男童等高危人群中要密切关注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发生,做到早发现、及时救治,减少重症及死亡病例的发生,从而切实保障儿童的健康。(因本市大部分重症手足口病均转诊上级儿童医院诊治,故本组资料中缺少本市重症手足口病病例的病原学资料,若能完善这部分资料将更有助于我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的监测和防治工作)。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J〕.柳州医学,2012,25(2):140-143.

[2] 杭惠,陈立凌.苏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1,22(1):19-20.

[3] 薛黎坚,王文明,王华,等.昆山市2010-2011年手足口病肠道病毒监测及流行特征研究〔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10):1-2.

[4] 周文亮,邢秀伟.216例重症手足口病高危特征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6):119-120.

[5] 李月华,李蓓菡,包云娟.东阳市手足口病病原学检测结果〔J〕.浙江预防医学,2013,25(2):36-37.

[6] 王志彬,李言彬,王晓利.濮阳市2008-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2,40(5):63-67.

猜你喜欢
肠道病毒病原学口病
人腺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现状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2013~2014年深圳市腹泻疾病的病原学分析研究
EV71-CA16肠道病毒荧光定量RT-PCR诊断试剂盒的研制
阿留申病病原学研究进展
儿童手足口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医三联法治疗手足口病12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