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应用于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

2014-02-25 02:35张慧敏江西省铅山县人民医院3345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21期
关键词:高敏细菌性感染性

张慧敏 江西省铅山县人民医院 334500

感染是婴幼儿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多发病,该疾病所导致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均居于各类婴幼儿疾病的首位,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早期通常缺乏典型且明显的临床表现。随着近年来我国临床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敏C-反应蛋白逐渐成为了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临床检查与诊断的主要措施和标志物[1]。笔者通过本文论述对高敏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应用于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了分析,现介绍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选取100例我院2012年1月1日-2013年6月1日收诊的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为观察对象,女52例,男48例,患儿胎龄2~31d,平均胎龄(25.5±12.3)d,主要疾病类型包括:上呼吸道感染、脐炎、皮肤感染、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肺炎等。同时选取100例非感染的健康儿童为对照对象,两组患儿相关临床资料对比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观察对象均抽取静脉血,实施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检测,通过金标免疫斑点定量检测技术进行检查测定,具体标准为:C-反应蛋白<8mg/L,结果为阴性,C-反应蛋白>8mg/L,结果为阳性。C-反应蛋白包括5个24KD原聚体,且主要为环形结构。C-反应蛋白能够与微生物外膜或死亡细胞的磷酸胆碱相结合,从而达到补体系统激活作用。若患者存在组织损伤、细菌感染或急性炎症,则C-反应蛋白会出现在数小时内,并于疾病治愈后迅速消失。C-反应蛋白临床检测的主要作用在于细菌、病毒感染的临床诊断,其线性范围较宽(1~200mg/L),其中,常规C-反应蛋白与高敏C-反应蛋白均能够用于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以及心血管疾病危险程度和抗生素应用合理性分析。但相比常规C-反应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具有成本更低、准确性更高以及操作方便快速等优势[2]。

1.3 统计学分析 本文通过SPSS17.0软件对小儿口腔溃疡患儿临床治疗数据实施统计学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分析方式为χ2检验,数据间处理方式为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如果数据统计值P<0.05,则证实临床数据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与健康对照组儿童高敏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检查结果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新生儿是儿科感染性疾病的高发人群,尤其是早产儿,其败血症发病率甚至高达0.2%~1.0%,临床死亡率为15%~50%。由于早产儿和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和肝细胞发育尚不完全,因而机体刺激感染的发生率较高,患儿发病后,免疫应答反应速度会逐步放缓,CRP浓度会逐步降低,C-反应蛋白会降低至8mg/L以下,因此,利用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进行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易发生误诊问题,而高敏的检测范围能够扩展到0.5~200mg/L,能够更加灵敏地反映轻微的病变,因而相对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表1 两组儿童高敏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结果分析〔n(%)〕

综上所述,高敏C-反应蛋白是一种敏感程度较高的临床检测技术,且其检测结果不受脂质、血红蛋白、红细胞和外界因素等的影响,是一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的感染性疾病评定指标。血常规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感染性疾病临床检查方法,但其准确性较差,易受到心理因素、时间、运动和饮食等的影响。因此,高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查用于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有助于诊断准确率的提高。

[1] 杨慧聪,袁敏,杨彩娥.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儿科细菌性疾病的应用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9,20(5):268-269.

[2] 张亚敬,陈彦香,黄列,等.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血清甲状腺激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J〕.宁夏医学杂志,2013,2(1):34-35.

猜你喜欢
高敏细菌性感染性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差错情况分析及改进措施
Doublet luminescence due to coexistence of excitons and electron-hole plasmas in optically excited CH3NH3PbBr3 single crystal
《思考心电图之177》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代表中国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细菌性肝脓肿64例诊治分析
脂联素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