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防治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应激性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

2014-02-25 02:35钟洪菊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科617068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21期
关键词:消化道循证颅脑

钟洪菊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科 617068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消化道出血是颅脑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诱发大出血,使病情加重或危及生命[1]。随着现代护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真实、可靠的科学证据为基础的护理实践——循证护理正逐步应用于临床,是近年来护理领域发展的新趋势[2]。本文将循证护理应用于防治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应激性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0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后合并应激性消化道出血患者110例为观察对象,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其中男68例,女42例;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49.32±8.13)岁;体质量50~80kg,平均(62.38±10.16)kg;致伤原因:车祸伤70例,高空坠落伤24例,打击伤16例;呕血及黑便12例,从胃管抽出暗红色血液或咖啡色胃液并黑便60例,大便隐血实验阳性者16例,以出血积存肠道、贫血及休克为首发症状者22例,多为中、少量出血。将上述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建立循证护理小组。该小组由护士长、责任护士和护士各1名组成,由护士长统一制定护理计划,该小组所有成员均经循证护理知识培训,能熟练掌握循证护理的相关知识。(2)建立循证问题。将患者健康影响最大的问题作为研究题目进行讨论,从中挖掘出问题症结所在;同时对提出的问题进入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寻找来源于科研的证据。(3)护理计划一旦制定好,将设计出精密、科学的干预方案进一步实施,同时评价效果。即干预方案:(1)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发现患者颅内高压的先兆症状;(2)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针对患者的心理特征、实际情况进行心理疏导,及时解除患者的不适;(3)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病室定时开窗通风,每日进行有效的空气消毒,温度为10~20℃,湿度50%~60%;(4)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有助于减少肠黏膜屏障的损伤和肠源性感染的发生,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并发症发生。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成功率,护理干预前、后焦虑和抑郁情况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止血成功标准:48~72h无继续出血现象,且血压、脉搏稳定。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SD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分。护理服务满意度: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分析,共包括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项内容,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焦虑和抑郁情况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焦虑和抑郁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焦虑和抑郁情况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SAS干预前干预后SDS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 55 65.13±10.23 54.72±9.51# 66.37±11.59 57.73±10.44#观察组 55 63.76±12.38 46.21±8.01#*65.69±12.32 49.66±9.06#*

2.2 两组患者止成功率和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止血成功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应激性消化道出血是重型颅脑损伤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是由于多种应激因素,如外伤、大手术等作用于中枢神经和胃肠道,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和消化道系统的相互作用,使胃和十二指肠黏膜屏障受损所致[3,4]。该病一旦出现,死亡率极高,有报道达30%~50%[5]。因此,在治疗原发性疾病的同时,应密切观察、早期发现、积极治疗以降低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表2 两组患者止血成功率和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n(%)〕

循证护理是护理人员在计划护理活动过程中,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患者愿望相结合,获取证据,作为临床护理决策依据的过程。在传统医学中,医护人员是绝对的主宰,患者只能被动地接受护理;而循证护理要求把患者的主观意愿作为重要的直接证据,使护理人员更关心患者的主观感受,加强了护患关系[6]。本文中,将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防治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应激性消化道出血中,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循证护理可更显著地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应激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心理状况。

早期肠内营养符合人体正常的生理需求,可维持消化道血流稳定性,同时可促进消化道黏膜的生长,有效改善消化道局部免疫系统功能,大大降低了神经源性应激性溃疡和出血现象[7]。因此,早期肠内营养对防治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中,观察组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防治应激性消化道出血中,其止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55%VS 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循证护理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总之,将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防治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应激性消化道出血中,可提高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况,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1] 鹿守华.50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观察及护理〔J〕.黑龙江医药,2012,25(3):499-500.

[2] 董新.循证护理在预防老年重度颅脑损伤应激性溃疡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17):1085-1086.

[3] 郑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消化道出血护理对策〔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3):409-410.

[4] 吴阳.重型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预防与治疗〔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9,15(4):73-74.

[5] 杨露静,李永吉.重型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发病机理分析与护理方法探讨〔J〕.西南军医,2008,10(2):40-41.

[6] 卢霓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症的循证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3):34-36.

[7] 陈锦轮,陈成,赵永阳,等.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和治疗〔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92):231,233.

猜你喜欢
消化道循证颅脑
驴常见消化道疾病的特点及治疗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Dieulafoy病变致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及护理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循证医学在中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小硬膜窗策略在重型颅脑创伤手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