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观察

2014-02-25 02:35朱登凤江苏省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26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21期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评分

朱登凤 江苏省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 226000

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是治疗晚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许多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续[1],但治疗过程中躯体的痛苦、工作能力下降、社会参与性明显减弱,许多患者会丧失信心,放弃治疗,甚至自杀[2],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本文对血透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男37例,女23例,年龄21~83岁,平均年龄(51.22±11.34)岁,病程6个月~11年,平均(2.67±1.04)年,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23例,中学文化程度32例,大学及以上5例;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下列护理干预。

1.2.1 心理护理。患者由于长期受病痛的折磨产生焦虑、抑郁;病后对家庭承担的责任明显降低产生内疚及负罪感,因病被迫放弃正常工作,社交活动减少产生的失落与寂寞等心理障碍使其不能正确对待疾病,不能安心接受治疗[3]。护士多与患者沟通,多与患者换位思考,倾听并理解其抱怨,保证患者良好的情绪,友善的态度,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通过合理的治疗及护理后,如病情允许,可适当鼓励其在家庭及社会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使其找到自身价值;必要时给患者介绍一些已克服心理障碍的患者,通过患者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使消极者有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面对生活。

1.2.2 饮食管理。指导患者合理膳食,使患者了解饮食上应摄取哪些食物。如蛋白质的补充,优质蛋白的摄入;限制钠离子、钾离子和磷的摄入;控制胆固醇的摄入等等。此外,无尿的患者应控制液体的摄取,最好以每2次透析之间体重的增加不超过原体重的4%为宜[4];同时,摄入适量的糖类和油脂,并遵医嘱补充钙和维生素。

1.2.3 引导患者正确应对方式。减轻工作量注意休息;适当的运动,如步行、游泳、跳绳、骑自行车、练气功、打太极拳,运动的频度和强度要求每周至少3次,每次半小时以上,强度达到最快心率的80%左右;告诫患者谨遵医嘱,按时服药,同时讲清所服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严重时应及时与医生和护士联系[5]。协助患者解决社会、家庭问题,透析治疗具有周期长、费用高、依赖性强的特点,需要家庭成员、单位、社会的支持和帮助理解,护士应了解何种需求是患者最迫切的需求,对其疾病的防治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最为有效。

1.2.4 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业务技能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透析质量、舒适状态、并发症的发生等。因此努力提高穿刺成功率,合理设置治疗指标,根据不同的病情进行个体化的透析,是提高患者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身疗法,所以必须保证患者有良好的血液通路,合理保护好患者的生命线——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是一个慢性失血治疗,医务人员在操作中或终止治疗时,应尽量避免血液的丢失和剧烈拍打、挤压导致红细胞的破坏[6]。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应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5]各维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以后随访3~6个月,平均(4.78±1.78)个月,观察组躯体功能评分(59.28±7.89)、心理功能评分(58.56±8.43)、社会功能评分(59.78±9.50)、物质生活评分(58.56±8.56)均高于对照组的(50.38±7.78)、(51.34±9.45)、(51.98±8.45)、(51.45±8.67)分(P<0.05),见表1。

3 讨论

随着透析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生存期大为延长[7],尽管我国目前绝大多数透析设备从国外引进,国内大医院的透析技术和水平已与国际接轨,依靠透析存活10~20年的患者也逐年增多,但我国的整体透析技术和透析效率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所以患者生存质量的状况尚不尽如人意,甚至有的只能维持生命[8]。许多研究者使用不同的生活质量量表均证明了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显著低于一般人群。因此,在血液透析的质量管理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不断改进服务,为患者创造安全、舒适、高效、个体化的透析服务;还应调动患者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9],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护理干预中实施心理护理,使消极者有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面对生活;通过饮食管理患者能够合理控制2次透析之间体重的增加;引导患者正确应对方式使患者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增强了治疗的信心,提高了自我监测病情的能力,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10],结果干预前生活质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以后随访(4.78±1.78)个月,观察组躯体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显示干预后生活质量提高,同时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护理人员自身学习和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提高服务满意度,融洽护患关系,由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应用[11]。

表1 血液透析患者不同护理方法生活质量的比较

[1] 鲁新红,姚景鹏,魏军,等.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需求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705-707.

[2] 李惠梅,赵学珍,杨铁成,等.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调查及护理对策〔J〕.现代护理,2007,13(4):317-318.

[3] 林亚语.对生命质量与生命数量内涵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3,37(4):291-292.

[4] 李春芳,陈长香,吴晓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现状调查分析〔J〕.天津护理,2006,14(2):95-96.

[5] 罗世香,苏兰若,王爱平.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7,21(6B):1526-1528.

[6] 刘学平.个性化护理干预提高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4):147-148.

[7] 赵春燕.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2130-2131.

[8] 于颖,郭洋洋,任艳.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3):35-36.

[9] 吴雪.认知行为干预可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后的生活质量〔J〕.中华护理杂志,2006,8(8):715-716.

[10] 丁莉.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36):4881-4882.

[11] 余丽萍,杨金芳,董书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教育对生 存 质 量 的 影响〔J〕.吉 林 医 学,2013,34(23):4802-4803.

猜你喜欢
维持性血液评分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计算机辅助口试评分稳定性历时研究
——以PRETCO口试为例
我给爸爸评分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
多彩血液大揭秘
神奇血液
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红细胞增多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透邪止痒汤治疗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皮肤瘙痒疗效观察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与炎症的联系
分步增值评分——提高主观题评分质量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