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频共振配合药物治疗神经性耳聋耳鸣患者的健康教育*

2014-02-25 02:35覃月彩冯下芝黄淑梅钟雨琪广西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537000玉林市中医院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21期
关键词:神经性耳聋共振

覃月彩 冯下芝 黄淑梅 姚 敏 钟雨琪 广西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 537000; 玉林市中医院

神经性耳聋耳鸣是耳科常见病之一,大多由全身功能减退、免疫紊乱、维生素或营养缺乏、外伤、噪声损伤、感染等因素所致[1],主要表现为听力功能下降,多伴有耳鸣、耳阻塞、闷胀感及头晕等症状,患者易出现烦躁、焦虑等情绪,对工作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2012年2月起,我科采用了声频共振配合药物治疗神经性耳聋耳鸣患者,并对其进行了系统化健康教育,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69例,为2012年2月-2013年6月采用声频共振耳聋治疗仪配合药物治疗的患者,男41例,女28例;其中双耳49例,单耳20例;单纯耳聋40例,耳聋同时伴有耳鸣29例;轻度聋32例,中度聋28例,重度聋9例;年龄12~73岁,平均年龄41.5岁;病程最短2d,最长10年。治疗前均进行耳镜、纯音听阈、声阻抗、CT等检查,排除中耳炎、内耳畸形、他觉性耳鸣、鼓膜充血、穿孔以及眩晕性疾病伴耳鸣的患者,听力检测结果均为感音神经性聋曲线。

1.2 教育方法

1.2.1 口头一对一的交流指导。由责任护士与患者交谈,倾听患者的诉说,根据患者年龄、文化水平、社会地位、职业的不同,采取个体化教育,进行口头一对一的讲解、交流指导,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让患者全部理解、明白,利于患者配合治疗,提高依从性。

1.2.2 发放健康手册。在患者入院时,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做出评估,根据患者文化程度、阅读理解能力,用通俗的语言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同时给有阅读理解能力的患者发放健康教育手册,让患者能详细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1.2.3 现身说教。让那些性格外向、乐观开朗处于治疗恢复期的患者或治疗效果较满意的患者(回院复查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教[2],通过病友的自身讲述,介绍其做法及感受,分享治疗经历及经验,使患者能很快对疾病及治疗有正确的了解,同时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教育内容 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神经性耳聋耳鸣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需要进行各种检查的目的及方法;患病后的心理表现;疾病的治疗方法及预后;使用声频共振治疗的原理、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用药原则和不良反应;合理饮食、休息与运动、情绪放松等生活指导。

1.4 评价方法 采用本科自行设计的问卷,对69例患者在入院时及健康教育2周后进行问卷调查评价。问卷内容包括患者对耳聋耳鸣病因、诱因、表现及防治知识、生活习惯、声频共振治疗目的和原理及自我情绪调控等,满分为10分,按分数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优为10分;良为7~9分;中为4~6分;差为1~3分。(1)每份问卷内对疾病相关知识及生活习惯、采用声频共振治疗目的和原理等共10个问题,每题1分。(2)由患者对自身的情绪控制进行选择评分,优:心情较好,积极向上、对治疗充满信心;良:心情开朗、乐观;中:心情平静、情绪稳定;差:心情烦躁、忧虑。由责任护士发放问卷,当场作答,当场收卷,对不能自行填写的经责任护士逐条阅读后由患者自己做出选择。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统计,进行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在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生活习惯、声频共振治疗目的和原理及情绪控制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及情绪控制比较(n=69)

3 健康教育的具体做法

3.1 心理干预 耳鸣、耳聋的患者多数会感觉耳部闷胀、堵塞不通,影响其与外界的交流,患者情绪易急躁,伴有紧张、焦虑、害怕无法治愈等心理,患者很难适应现状,耳部的闷胀感、堵塞感越发明显,越发的烦躁不安,形成了恶性循环,心情无法放松。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时即热情接待患者,介绍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详细介绍病区环境,使其消除陌生感,尽快熟悉及适应新的病房环境;保持病房安静,安排患者住单人或双人间,减少噪音;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耐心倾听患者内心感受,以了解患者最真实的想法及烦恼,认同其不适感,安抚、鼓励患者,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以放松心情;让处于治疗恢复期的患者或治疗效果较满意的患者现身说教,给予患者最大的信任,帮助其树立积极信心;也可采用心理暗示的方法[3],肯定患者的积极言行;护士主动与患者亲属交谈,告知亲属的感情支持对患者治疗的意义,提高患者家属的重视,使其积极参与患者的治疗,帮助患者康复。

3.2 疾病认知教育 由责任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耳鸣耳聋的病因、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消除其对疾病的恐惧感,使患者对疾病有一定的认知,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解答其疑问,讲解使用声频共振治疗的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用药原则和不良反应,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纠正其对疾病的错误认知。

3.3 行为干预 (1)饮食指导:宜低脂、低钠、高纤维、高维生素的清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含有维生素E的食物,如植物油、蛋黄、豆类、白菜等。禁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2)休息指导: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指导患者治疗期间注意卧床休息,全身心放松,保持情绪稳定。(3)生活方式指导:要求生活要有规律,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禁止长时间看电视、听电话或玩手机;注意保暖,防止出现感冒、鼻塞加重耳部症状;戒除挖耳习惯,避免过度疲劳或情绪激动,心胸要宽阔,温和达观,情绪要乐观;注意戒烟戒酒;若夜间耳鸣加剧,可睡前用热水泡脚。

3.4 声频共振治疗指导 在使用声频共振治疗前,应向患者详细讲解配合的要点,告知在治疗过程中将会出现声响、震动感、温热感、麻胀感,让患者主动诉说其感觉,并根据患者的感觉进行调节共振频率及输出强度,为患者提供最合适的强度,避免因共振频率及输出强度过低无法达到治疗效果,或共振频率及输出强度过高出现不良反应。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4]。通过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对耳聋耳鸣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方法、注意事项有正确的认识;能够帮助患者了解自身哪些生活习惯对耳聋耳鸣有影响,使他们能很自觉地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建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行合理的饮食、休息、运动等;通过心理干预,减轻了患者焦虑、恐惧情绪,提高患者对情绪的调控能力,积极配合治疗;提高了患者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降低了耳聋耳鸣的复发率,从而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促进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 刘裔武,连宇辉,梁芳健,等.耳复康方剂治疗中后期神经性耳聋49例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0,21(2):53-54.

[2] 赵玉芳,鲜红玉,邓华英.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情绪及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7):130,146.

[3] 张雪梅.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影响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3):339-340.

[4] 段文燕,刘二江.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1):4225-4226.

猜你喜欢
神经性耳聋共振
彭顺林对神经性耳鸣耳聋的治疗经验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ZJP56型组合绳锯组锯机超谐共振分析
安然 与时代同频共振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选硬人打硬仗——紫阳县党建与脱贫同频共振
聚焦超声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效果观察
探究神经性关节病利用X线诊断的临床价值
改革是决心和动力的共振
马铃薯片缓解带状疱疹神经性疼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