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临床护理个性化带教方法的应用

2014-02-25 02:35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广东省深圳市518028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21期
关键词:优良率急诊科实验组

胡 芳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广东省深圳市 518028

急诊科的救治过程就是整个医院流程的一个缩影,对于来急诊科实习的护理系学生及带教老师而言,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急诊科护理技巧是一个难度很高的挑战[1]。为了观察个性化带教方法应用于急诊科护理的实际效果,笔者特进行本次实验,现将相关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2月来我院进行实习的护理系学生300名,通过计算机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0名。两组学生在性别构成、年龄大小、学历分布上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实验方法 对照组按照传统的带教模式进行带教,即为老师进行初步讲解,随后进行相应的操作示范,再由学生进行操作练习,最后进行出科考试。实验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带教,具体如下:(1)加强职业道德培养,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当实习的护理系学生进入我院后,立即召开师生见面会,在见面会中利用多种形式对其进行教育,让学生树立起一个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以及职业道德观。(2)加强入科宣传,做好角色转变。在学生入科的当日就由护士长带领进行入科的宣教,宣教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急诊科室的护理流程、护理工作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急诊科的相应纪律。(3)在互动式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每周急诊科的带教老师进行一次以急诊科的典型病例为基础的讨论会,让学生在讨论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及不足,从而促使其进行主动的学习。(4)培养学生与患者的沟通技巧。由资历较高、在患者中口碑较好的护师介绍与患者沟通的技巧,教会学生根据患者不同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环境进行沟通。

1.3 观察指标 两组出科考试成绩的优良率以及学生对于带教方式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设定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实验组学生出科考试的优良率为96.00%,远远大于对照组学生的73.33%;实验组学生对带教方式的满意度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0%,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的出科考试优良率以及对带教的满意程度比较

3 讨论

临床的护理实习是护理系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一个重要步骤,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机会[2]。急诊科相对于其他科室而言,危重症患者较多,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病种也最多,抢救任务的强度也大[3]。而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得来急诊科实习学生掌握急诊科护理的精髓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本次实验中,笔者对实验组学生进行了个体化的带教,在进入科室的第1天就针对这些90后的学生进行了思想上的教育,让他们树立起一个积极负责的学习观,有了一个正确的态度才能更好地学习。在入科时,大部分学生都会感到新奇,同时也会有一些茫然,部分学生甚至可能还会有紧张、焦虑的情绪产生,而入科的宣讲能够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明白自己该做什么,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实现角色的转变,从而在实习中学到更多东西[4]。在本次实验中笔者特别重视了学生互动式学习的建立,因为相对于传统的“填鸭式”教育而言,互动式的学习能够更加容易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对于实验组学生还特意注重了其与患者沟通能力的培养,与患者做好沟通不仅能赢得患者的信任更加有利于后续工作的展开。从本次实验结果来看,实验组学生出科考试的优良率以及对带教方式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综上,笔者认为个性化带教方法应用于急诊科护理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值得临床推广[5]。

[1] 黎巧云.急诊科临床护理带教的体会〔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 (19):110-112.

[2] 倪永莲.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科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2):241.

[3] 雷金花,刘雪梅,占绘华.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科临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2):98-99.

[4] 易桔红.急诊科临床护理带教构想〔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491.

[5] 贺慧玲,韩娜,李宁宁.急诊科护理临床带教与管理体会〔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2):804-805.

猜你喜欢
优良率急诊科实验组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护理绩效考核在急诊科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