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好课的四个要

2014-02-26 10:00刘昌斌付霞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4年1期
关键词:好戏孔乙己词人

刘昌斌+付霞

什么样的课才是一节语文好课呢?多年来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标准不一,历来也没有统一的定论。笔者认为,一节语文课能否定性为“好课”,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量。

落实目标,眼中要有人。如果一节语文课只关注了部分学生,或者学生作为配角只是被动地配合教师的表演,那么这只能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漠视,说不上好课;再如果一节语文课失去了课堂的本真和师生思维的交流,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对学生有何益,更遑论一个“好”字?

一节语文好课,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摄取知识的主体地位,教师就必须让学生自己阅读,独立思考,对照问题和学习任务,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从中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不仅能使学生学得深刻,而且能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增强自我意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亲身体验过的知识要比从他人处听到的更要深刻。

一节语文好课,它就必须把学生放在首位,细节应该浸润于课堂的方方面面,各个角落,每个细节,教师眼中要有学生,解决学生所想,解答学生所惑,解放学生所困,让整个课堂灵动起来。

处理文本,脑中要善变。一节语文好课,教师引领学生既要进得去,沉得下,还要善于跳出来,这就体现教师处理文本“变”的智慧。

比如,《羚羊木雕》一课讲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间发生的一场小矛盾,一位教师发问:“假设你就是作者本人,你会怎样做?既能维系你和万芳的友谊,又不会让父母亲责备、迁怒?”让学生跳出文本解决生活问题,很有现实意义;再如,一位教师在讲授《社戏》时,逆向思维,别样求解,从结尾“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一句中,紧紧扣住“好豆”“好戏”四个字,缘木求鱼,追根溯源,文中是怎样体现“好豆”“好戏”?如此开讲,别有一番风味,也让听者津津乐道。

一节语文好课,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根据学习目标对文本进行大胆聚合或取舍,努力开掘文本中能力训练素材和具有思维价值的材料,善于通过变序、连线、比较等方式加以合理组合,立足文本善于“变”。

探究文本,心中要存疑。一节语文好课贵在有疑,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探究;有探究,才有收获。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疑问”是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方法。

比如,读鲁迅的《孔乙己》中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揭示了孔乙己卑微的社会地位,也预示了孔乙己的悲惨结局。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进行换位疑问:“站着喝酒”的是短衣帮,而孔乙己却是穿长衫的,他为什么“站着喝酒”?穿长衫的都是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为什么孔乙己却不能如愿以偿?为什么说孔乙己是介于二者之间的第三种人?

一节语文好课,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设疑,千方百计地将重点、难点、困惑点设计成能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我们提倡让学生提出问题,力求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从而在课堂上形成一种人人思考、个个参与讨论的教学境界。

安排流程,胸中要联动。同样一节语文课,有的教师上的是不冷不热,不痛不痒,青烟缭绕,了无生气;而有的教师则上的是火光熊熊,热烈酣畅,淋漓痛快,映红一方天空。

一节语文好课讲求互动生成,比如,教读南宋词人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有一位同学声情并茂地诵读了课文。一位老师很平静地说:“还不错,你读得不错,很有表情,也很流畅。”另一位老师则很动情地说:“很好,你读得真好!读出了词人深重的忧虑,读出了词人的一腔悲愤,也读出了词人率军北伐、气吞胡虏、金戈铁马、为国立功的人生豪情,让我们为你精彩的诵读喝彩!”教室里响起了经久而热烈的掌声。

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引领学生去认识、去体验、去品味,哪怕是一个故事、一个想法甚至一个微细节。只有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在学生成长的同时,老师自己也得到成长,才能称得上是一节名符其实的语文“好课”。

刘昌斌,男,教师,现任职于湖北省枣阳市刘升镇中心学校。付霞,女,教师,现任职于湖北省枣阳市第三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好戏孔乙己词人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论词人择调与审美联想
扮好“六种角色”唱出“一台好戏”
一出好戏
黄渤的“一出好戏”
孔乙己(下)
林逋梅妻鹤子
词人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