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运用

2014-02-26 10:03施建梅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4年1期
关键词:探究教学模式过程

中学语文教学阶段的探究式教学,具体指的是在语文教学课堂之上,根据新课标的不同要求,教师与学生通过不断的合作与要求,从而产生一些全新的思路与发现。这个教学过程事实上是相互的影响和补充的,学生不仅仅能够养成一种全新的合作意识,还可以形成良好的认知品味,在相互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之中,通过对问题的互相交流和探究,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努力创新的能力。

一.创造新的语境

对于学生来讲,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知最主要在于有一个适合学习的良好的环境。要注意到这一点,教师在导入新的课程时,就应该努力去创设一个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注意,且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积极性的语言环境,而且,保证这种语言环境的新颖性和独特性。譬如在教授一些有关生物的课程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顺势导入一些实物,包括绿色的植物以及动物等等,学生在一开始就能非常明显的感受到生物入侵的严重性。比如说,可以很明显的展示白蚁对于建筑物所造成的严重危害,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从而为学生在下一阶段对材料的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通过有效的阅读来进行感知

如果说创设出有利于学生阅读的环境的话,那么学生对于语言材料的进一步掌握,就可以认作是学习知识的开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材料的过程中,需要促使他们认真的从全面把握局部,从整体到个别的方法去阅读。譬如说,在教授鲁迅先生的名篇《社戏》一文时,应该知道学生首先应该要准确地感知整篇文章的大概内容,在这个过程中,重点应该放在月夜中行船以及归途中偷豆子的情节,特别是在偷豆子的过程中,作者进行了几乎全感官的描写,不仅仅有视觉范围内的月色、渔火,还有嗅觉范畴的清香,当然有听觉范畴的横笛等等,内心中的感触与朦胧美妙的夜色结合在了一起,那种感觉需要学生去认认真真地品味和阅读。只有通过不厌其烦的多次阅读,才能体会到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对自己喜悦而又迫切心情的烘托。

三.号召学生进行合作研究

学生在对材料进行感知性研读的过程中,他不可能很深刻很完整地了解到所有知识点,也肯定会存在很多的疑难问题需要得到教师的帮助与指导。在这个过程之中,教师就需要因势利导,首先要求学生尽可能的自主的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把自己不太清楚的问题汇集起来,然后分成具体的小组来要求同学们进行讨论,教师也应该参与到讨论的过程中去,及时的为同学们解答问题。这种解答的方式也要讲究技巧,要以点拨为主,促成学生之间的互相协作,从而解决相关的问题。我们再以鲁迅先生的名篇《故乡》来作为例子,教师应该动员学生来探讨闰土由之前的少年英雄变成了现在的木偶人的具体原因,学生们针对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这是由于封建势力和外国帝国主义互相勾结造成的,还有其他的外部原因,包括饥荒、苛捐杂税等等,而且闰土生了很多孩子,这也是他贫穷的一个主要原因,因为即使在现代社会,如果一家人的子女过多,那他肯定不会太幸福。学生们指出,作者在体现润土贫穷的原因的过程中,将多子放在了首位,说明作者本人也认为孩子太多是导致闰土贫困的一个首要的原因。通过学生不断的讨论,本文的思想内容也得到了无限的延伸,而作者的内涵也得到了挖掘,对于文章的主体思想,学生也逐步的得到了领悟。

四.扩展与延伸

合作探究教学的最主要目的绝不仅仅只是要求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它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使知识获得扩展和延伸,从而促成文章主题思想的升华。教师在引导学生不断地延伸与扩展所学的内容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除此之外,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辅助他们在具体的合作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并能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规律,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

我们通过多次实践也能够证明,合作探究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具有非常强的科学性、可行性,除此之外,它还便于教师在课堂上全面推行。不仅完全符合当下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而且也能够体现当下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从另一个角度考虑问题的话,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促进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主体地位的交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动力。所以,在当下来讲,将合作式探究教学方式引入中学语文课堂,对于从根本上提升中学语文教学的效益是有着非常大的益处的。

施建梅,教师,现居江苏灌云。

猜你喜欢
探究教学模式过程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