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开放式课外阅读的尝试

2014-02-26 10:05高桂莲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4年2期
关键词:登记簿书刊阅览室

“人人有书读,处处是教室,时时可学习”是一种理想的读书境界,而目前我们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离这个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一是学校的图书数量和种类远远不够,二是学校的课外阅读空间也相对不足,这种现象在农村小学中尤为突出。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图书、扩大场地尚不够现实,因此,我们有必要从改革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入手,因地制宜地扫除制约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障碍,尽力使学生扩大阅读面和阅读量,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高尔基曾经把书形象地比作面包,而传统的封闭式的图书管理方法,是把那些学生们喜欢的“面包”,整整齐齐地码在图书馆里。学生们只能看到“面包”的目录,不能够随意地挑选和浏览,再加上种种管理条例和借阅规则的限制,往往是自己喜欢的书借不到,借到的却是不喜欢的,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至于阅览室里“严禁偷书”、“不准毁损”的告示,书刊管理员来来回回的巡查,更是对学生阅读心理无形的伤害。鉴于上述弊端,我们在学校里实施了“以学生为本,改革图书管理模式,实施开放式阅读”的实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这个实验的基本做法是,在学校的每个班级、教学楼里的每个楼层都设立图书阅览架,将图书馆的部分图书和阅览室里的全部报纸杂志摆到图书阅览架上。图书阅览架不设专门管理人员,只是在每个阅览架上建立一个“书刊目录和借阅登记簿”,由学生自我管理、自行借阅。自我管理的方式是由各班学生轮流值日,担任小图书管理员。起初可以挑选工作责任心强、耐心细致的同学先行管理,积累一定经验以后,由这些同学对全体同学进行培训,最后让所有的同学都学会管理,都参与管理。管理图书的主要工作是清点归类、摆放整齐、修补破损、整理卫生等。因为是自行借阅,学生读完后很容易把图书摆放得次序错乱,给后来其他同学找书造成困难,所有归类摆放需要天天多次进行,工作量比较大。为了不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每个阅览架可以同时安排多名同学值日,每人负责整理一类,熟练以后,课间用几分钟就能够完成。

自行借阅的方式是,学生只要在登记簿相应的书名后面签上自己的姓名、班级和借阅日期,就可以随时在任何一个阅览架上借走书刊。可以在阅览架旁边读,也可以拿到教室里读,还可以拿回自己家里读,读完了送到原来的阅览架上,写上归还日期就行了。

实施这项实验的基本思路就是“以学生为本”。对于开放式课外阅读的实施,大家普遍担心的是,如果没有图书管理员,学生会借了书不还,或者把书给弄坏了。“以学生为本”就是充分信赖学生。我们相信,天真烂漫的孩子不会拿走了书刊不还,也绝对不会故意毁损书刊的。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

“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和呵护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本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可过多的要求和限制反而会适得其反。开放式阅读改变了专家和教师为学生推荐课外读物的单一模式,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阅读环境,学生不需要通过图书管理员就能直接接触书刊,他们可以在书架上自由取阅,随意浏览,直至挑选出自己最喜欢阅读的书刊。这种方式还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新奇感,进一步刺激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的求知欲望,非常有利于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以学生为本”还要千方百计为学生提供阅读方便。我们把书刊整整齐齐地放在图书馆和阅览室,最基本的思路往往是为了管理方便,其实也就是为了管理者的方便,但是并没有想到阅读者是否方便。目前有些小学,特别是农村小学,办学条件相对落后,短时期内还不可能配齐足够的图书,有的学校即使有图书,也常常因为没有管理人员而不对学生开放图书馆和阅览室。实施开放式阅读,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图书资源,做到“人人有书读”,同时,随时随地的借阅方式,又做到了“处处是教室”。

实施开放式课外阅读还可以跟图书交流和捐赠活动结合起来。学生和教师们可随时将自己的书刊放在阅览架上供其他人借阅,也可以永久地捐赠给学校,只要在“书刊目录和借阅登记簿”上登记即可。这种做法可以让同学们互通有无,相互交流,最大限度地做到资源共享,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互帮互助精神。

当然,实施开放式课外阅读并不是学校撒手不管。一是要通过观察和调查,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给予满足;二是要根据学生的借阅量来了解他们喜欢哪些图书,定期地补充和更新;三是要尽量不断地扩大图书的数量和种类。

高桂莲,教师,现居山东莱西。

猜你喜欢
登记簿书刊阅览室
2023年精品书刊订阅
原创童书阅览室
原创童书阅览室
原创童书阅览室
多翻书刊益处大
三年实现电子阅览室全覆盖 有效发挥育人作用
书刊信息:环境治理
论不动产登记簿公信力与动产善意取得的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