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解读文本 用足教学资源

2014-02-26 10:08刘少惠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4年1期
关键词:情景交融教学点品味

叶圣陶说:“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这句话体现出正确的教材观。可惜的是我们很多人并没有充分发挥它的例子作用,甚至白白浪费了这些宝贵的教学资源。所以,语文老师有必要思考一下,如何多维解读文本,用足用好教学资源。

一.扣紧目标

语文阅读材料的多元和开放性决定了不同个体对它的解读的多样性。语文老师有必要按照一定的规则约束、引导学生的阅读活动。这个规则就是教学规律制约下的合适的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堂要引导学生做到品味语言、积累名句段篇、整体把握内容、对话文本、提高文化品味、发展思维、陶冶情操等。教材编者把这些目标形成一个个小目标,针对不同单元、不同文本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且按照目标实现的难易程度,依此有规律地列入教材,形成序列。教师要做的就是牢牢坚守这些目标,以灵活多样的形式,解读文本,发挥教材的例子的作用。

比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6课《小石潭记》,所在的单元的学习目标是:1.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理解文意。2.学习古人描写景物的方法。3.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4.品味古诗文名句的思想感情,结合亲身体验加深理解。5.结合作者、写作背景、写作心境理解诗文含义。这就是我们展开本课学习的单元目标。具体到这一课,其课后的练习题针对学习的重点而设计。第一题包含的学习目标有:背诵;写作顺序;把握主要内容。第二题有:品味语言、写法;口语复述。第三题有:资源拓展;名句积累;初步赏析。这些目标均从单元目标生发开来。如果我们把眼光再放开阔一些,还要考虑年级甚至学段目标。

心中有了目标,就不会做无头苍蝇,避免繁琐的解读文本。

二.多点多用

教学目标明确之后,可根据文本和学情实际,锁定若干个学习重点,引领学生逐点探究,定点扩展,扎实学习,学习致用。比如《小石潭记》一课可以提炼出重点阅读点:内容理解;情景交融;品析语言。

1.内容理解。单元学习目标5告诉我们理解内容的途径。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在梳理大意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初步感知,再适时地交流有关资料,知人论世。课后练习第一题即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提示我们可以具体从理清顺序和线索、把握景物特点、体会书写的感情等几个方面展开。这是阅读教学必然绕不开的坎,必然需要教师花费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逐步揣摩其中的规律,切实培养解读文本内容的能力。

2.情景交融。古代游记的散文一般都会使用这种写作手法。这些作品中的景物描写非针对景物而言,而是吐露心语,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的思考。因此“披文入情”也就成为理解作者心境和诗文内涵的必然形式。教师不能只满足于让学生知道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还要进一步弄清楚情景怎样交融的,体会行文艺术。本课其实有两条线索,一是游:发现小潭→坐立小潭→离开小潭;二是感:“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其境过清”。一方面作者要描写好景,为抒情找个凭借,另一方面还要不忘抒情,思考该如何借助写景实现,从而进一步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写景抒情的运作方式,为形成写作能力打下基础。

3.品析语言。品味文学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是语文阅读的重要任务,教师务必留出足够的时间,带领学生涵咏咀嚼。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具有典型意义的文本资源,教会学生品析语言的方法,培养语感,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短短的《小石潭记》一文,其语言处处体现出无限的美意。课后练习第二题要求品味“潭中鱼可百许头”这段文字。作者先用“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夸张地表现出水的清澈,以致于能清清楚楚地估算出鱼的数量。鱼的影子竟然还清晰地投射到潭底的石头上。这就使鱼的存在和水的清澈给人的印象比较具体。就是因为这样的微妙的景象使柳宗元感觉心清如水,静若坐禅。而鱼动静状态的转换则平添了生气,乃至使柳宗元感觉“似与游者相乐”,心情暂时好了许多。当学生领悟到这个层面的时候,他们对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对文旨的理解、对语言的体会才会更加深刻。如果只是浅尝辄止,那么学生即使背诵极熟,也仅仅停留在感性层面,是无法真切体悟到语言的魅力,遣词造句的能力也就不可能取得较大的提升。

三.举一反三

用足资源还体现在善于发现同一个教学点,在不同文本里的表现形式,比较他们的异同,从而使学生举一反三,加强纵横多个维度的认知,抵达教学点的本质。比如情景交融这个教学点,可与《与朱元思书》《三峡》《雪》《雷电颂》《海燕》《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等不同体裁的文章作比较,认识到情景交融在不同文本中的地位和占据的分量,提升认知。

刘少惠,教师,现居广东潮安。

猜你喜欢
情景交融教学点品味
情景交融更有效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伦敦风景》中的情景交融
品味桂峰
虚实相生 情景交融——浅谈图片新闻标题的意境营造
情景交融赏日出以《海上日出》为例谈细读文本
品味四季
关于办好农村小学教学点问题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