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四法 创新选材

2014-02-26 10:15金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4年2期
关键词:肩膀选材梦想

“文章随世运,无日不趋新。”文章之新首先体现在材料上,材料是文章血肉,是文章的质地,巧用四法,可创新选材。

一.以小见大

一篇作文区区几百字,如果对一个话题泛泛而谈,面面俱到,那么给读者的印象也就像一阵风,吹来又飘去。所以,选材切口要小,点小,就容易写得具体,就能出奇制胜。即使文学大家,在涉及重大的题材时,也总是以小见大,如叶绍棠的反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巨大变化的《榆钱饭》,萧乾的反映海外华人民族感情的《枣核》,都是以小见大的精品。因此,我们作文只有选择生活中最美丽、最心动的一幕,撷取典型细节放大成精彩镜头,才能定格在读者的心间。例如,有一位习作者写父亲,没有对父亲作面面俱到的描写,而是紧紧抓住自己感触最深的“父亲的肩膀”来介绍。突出父亲对自己的关爱,对母亲的疼爱,对家庭的负责。文章最后写道:“父亲的肩膀,那一副曾为我挡风、让我依靠的肩膀,是我作为他儿子最值得骄傲的。那宽阔的肩膀,结实得像一座山,上面生有几个硬硬的花茧,还有一个个印迹,这是父亲长年在地上劳作的烙印。父亲用这高大、结实的肩膀挑出了财富,也挑出了奇迹。”文章这样选材,一定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记忆并引起强烈的共鸣。其实,生活中凡是撩起你驻足欣赏的一道风景,给你丝丝感动的一个镜头,荡漾你心头涟漪的一件小事,给你感悟与启迪的一只小蚂蚁蜜蜂……你都可以毫不犹豫、大胆地将它繁衍成文,千万不要嫌厌它的细小、卑微。

二.以真见情

感人心者在乎真。真实是文章的生命。只有亲身经历,有所感悟,甚至被深深感动、深深震撼的事才能写得具体,写得生动,写得感人。如果朱自清没有他父亲在车站送行的一段感人至深的亲身经历,怎会有脍炙人口的佳作《背影》呢。有一名同学记叙了自己第一次独自行走夜路的经历,平时从不敢走夜路,十分怕“鬼”的她因为要给奶奶治病,于是硬着头皮,独自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文章情节曲折,人物心理描写细腻,感情率真而感人,得到了读者的一致好评。又一位考生写了这样一件事:在我临考的日子里,父亲因腰椎间盘突出而痛苦呻吟。在我的烦躁中,父亲选择“走出家门,踱步在夜色中”,我则选择了自责。真情让我唤回了父亲。作者几乎没有做多少修饰,但由于其中流淌着真实的、深厚的、充满着牺牲精神的父子之情,所以读起来就格外动人。

三.以新见奇

喜新厌旧是人之共性,“文章切忌随人后”。作为一个生活在创新时代的风华少年,应极富个性化,极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站在时代的至高点,抓住时代的脉搏,对生活中的新人物新事物新现象要写出新意,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但对现在的新人物新事物和新现象要这样,就是对前人的某些似乎毋庸置疑的说法,也可以从新的时间地点条件出发进行再认识,来个反弹琵琶,同样可给人以崭新的感受。比如说,人们都说要矢志不渝地维护自己的尊严,你却大胆地说,在特定条件下要敢于放弃自己的尊严,首先维护自己的生命,这能不给人以新的思考吗?再如写“雪”,故意不讴歌它的高雅圣洁,而从贬雪的角度求新。如写它以洁白的外衣掩盖世间的污秽,以及见不得阳光,说明雪是虚伪的;指出它依仗狂风,耀武扬威,不可一世,斥责雪是穷凶极恶的;也可以从雪压冰封、万木萧条的景象,揭露雪是无情的。

四.以深见力

“选材要严,开掘要深”。浮在水面上的东西大家都能看到,哪来的新意。作文要超越平庸,就不能停留于事物的表面,止步于“是什么”、“有什么”之类的问题,而要多思考“为什么”、“怎么办”之类的问题,学会开掘深层意蕴。一个同学写《荒》,先写农村许多人外出打工——田荒,再写菜园无人管理——园荒,最后写家里无人照管孩子,父母干脆让读书的姐姐辍学带小孩——人荒,这样一组织材料,使文章的主题显得特别深刻。同样写绿,有人写春天,有人写环境,有人写和平;同样写梦想,有人写自己的名利双收的梦想,有人写保一方平安的梦想,有人写袁隆平科技振兴祖国的梦想,有人写新时代伟大的中国梦想;同样以历史题材为内容,有些人依葫芦画瓢,泥古不化,不伦不类,有些人则即入得去,又出得来,使人物源于历史又新于历史,显示了新时代的烙印。爱因斯坦说过:“我最突出的贡献,就是能从一般小事中找出别人想不到的问题。”他的话无不启示着我们要对生活进行深入的思考。只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深度,才能使读者折服。

金璐,教师,现居江苏建湖。

猜你喜欢
肩膀选材梦想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没有一座山高得过父亲的肩膀
梦想
要借你个肩膀吗?
这是我的肩膀
梦想
作文选材中的要与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