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论语》所提倡的学习方法

2014-02-26 10:34王新明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4年1期
关键词:善者公孙虚心

笔者近观《论语》,发现这部记录我国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古代书籍,对学习方面的论述非常独到,并且这些方法都是千百年来每一个做学问的人必须用到的,即使现在也不过时。为何这些方法有这么顽强的生命力呢?下面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其在学习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学而时习之”的方法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说,学习知识以后,在一定的时候去温习它,不也很愉快吗?

现在有朋友说,这是不是我们常说的复习法呢?是的,这基本就相当于现在我们常说的复习方法。但二者也有不同之处,大家注意到没有,这儿特别强调一个时间作用,是“学而时习之”,而我们所说的复习没有强调时间作用,是“学而习之”,二者区别就在此了。那么,这种强调时间作用的复习方法在学习中的应用为什么这么必要呢?

大家知道,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给自己的大脑输入了信息,但这信息一旦输入就可永久保持下来了吗?不会的,因为我们的大脑有遗忘的现象,为了克服这种现象,我们必须采用复习的学习方法,来提高识记的巩固程度。

我们的复习就应该采取与之相应的先密后疏的方法了,也就是在刚开始学习新知识后,要复习的次数多一些,等记得牢固了之后,就可以进行阶段性复习。中外有成就的人,无一不注重复习,孔子的弟子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第三省就是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用心温习了吗?可见,“学而时习之”的方法在学习中的应用是多么必要啊!

二.学与思结合的方法

原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只是学习却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认真学习,就会疲倦而无所得。因此而得出,我们必须采用学与思结合的方法。

下面,我们来看两个实例:

第一、做法:我们读一篇没看过的两千字的文章,用最快的速度去读,没有思考的时间,用一分半钟读完了,然后回想一下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呢?

结果:连文章的题目都没有记住。

结论:学而不思则罔。

第二、做法:我们做数学题的时候,遇上一个难度比较大的题目,绞尽脑汁地想啊,想啊,想了一整天。

结果:思而不学则殆。

然后我们改变了两例中的做法,读文章的时候不贪快,一边读,一边思考,读完了文章的内容也就基本上都理解了。我们做题时,不只是思考而是去查阅资料,偶然从某个相关资料中获得了解题的灵感,于是这道题便迎刃而解了。由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学与思的关系是一个辩证关系,只有将两者紧密结合运用到学习中去,才能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学无常师”的方法

原文:“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不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只有。”意思是,卫国的公孙朝曾问子贡,仲尼的学问是从哪里得到的呢?子贡说,文武之道并没有丧失,仍然在人间流传,贤能的人抓住大的方面,不贤的人抓住小的方面,但都有文武之道在里面,我们先生哪里不能学习,又何尝能有专门的老师呢?

通过以上子贡与公孙朝的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多么谦虚好学呀,并且子贡从根本上阐述了我们“学无常师”的原因,是因为许多大道理并没有丧失,而在人间流传,无论是贤能的人,还是不贤的人,都或多或少地抓住其中的道理,所以,我们又怎能有专门的老师呢?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就是说我们要虚心地向任何人学习他们的优点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的学习绝不是靠我们自己就能成就的,是依靠随时随地向任何人学习成就的啊!其实何止“三人行必有我师”,两人行也必有我师,因为人是各有所长的,任何两人比较起来,都会有不足的地方,有擅长的地方,那么,我们“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吗?

有的人因为别人地位高,就不肯低头请教,认为这是件可耻的事情,其实这种不懂装懂、骄傲自负的人才真的是可耻的,孔子曾经这样称赞孔文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可谓文也。”真正有学问的人是不会把向别人请教当做是耻辱的,不耻下问是一种美德啊!我们要做好学问,就必须虚心地向任何人请教才行,用《论语》上的话来说,学无常师,择其善者,敏而好学,虚心发问。

以上论述了《论语》中所提倡的几个学习方法,《论语》中所提倡的学习方法不多,大抵也只有以上这几个,虽寥寥数语,却一字千金啊!这些都是我们貌似理解而又不真正明白,经常运用又得不到足够重视的学习方法,仔细想来,它们真的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学习良方啊!

王新明,教师,现居河北盐山。

猜你喜欢
善者公孙虚心
公义与私交
Chapter 11 A clear conscience 第11章 良知未泯
丞相的爱好
求知若渴 虚心若愚
呆奇的故事
虚心求上
《论语》节选
三人行,必有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