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天”

2014-02-26 10:39屠海波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4年1期
关键词:天子头顶义项

“天”的本义是头顶。许慎的《说文解字》说:“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颠”就是头顶(“颠”为“页”部字,从页的字都与“头”有关),头顶是人的最高点,故“颠”引申为最高处。“天”是个指事字,由“一”“大”组成,“大”字像一个人伸展开手脚的形状,“一”是个指示性符号,指出人的头顶所在位置。甲骨文“天”作,正像人头顶之形。《周易·睽卦》:“其人天且劓。”这里指的正是人的头顶。因此,“人的额部、脑袋”是“天”的最初意义。《山海经·海外西经》:“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刑天”初本无天神之名,断首之后,始名之为“刑天”。“刑天”即“断首”之意。《集韵·先韵》:“天,刑名。剠凿其额曰天。”由此也产生了“天”的另一种意义:古代一种在额头上刺字的刑罚。

正因为头顶是人的最高点,所以“天”就获得了至高无上的意义,后来又转指人头顶上深邃广阔的空间,特别指空间的极高处。这样产生了第二类义项:天空。《尔雅·释天》:“穹苍,苍天也。”在这个义项里,“天”与“地”经常对举,汉语里有“开天辟地”、“天诛地灭”、“天长地久”、“天经地义”、“天崩地坼”等词。还有一些词,如“天空”、“天气”、“天体”、“天日”、“苍天”、“九天”等中的语素“天”,其最初的意义都跟“高”有关。由“顶部、最高处”又引申出第四个义项: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如,“天棚”、“天窗”、“天线”、“天桥”等。后来又引申出“极;最”之义。如“天文数字”、“天字第一号”等。老舍《茶馆》第三幕:“画的天好,当不了饭吃啊!”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天”与“人”关系密切。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作《史记》的目的就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把“天”“人”紧密结合起来。因此古人谓“天人合一”,这反映在汉语中,许多本来属于人的特质、属性也冠以“天”,从而组成了一个“天人合一”的意义群,例如:“天性”、“天资”(“天分”、“天赋”)、“天职”、“天年”、“天良”、“天机”、“天真”。

显然,这些词的语素“天”已经脱离了“头顶”或“头顶上方的空间”等本来意义,而成为“人”的先天特征或后天能力了,由此又派生出“天”的第二类义项“自然的;天生的”,《庄子·大宗师》:“牛马四足,是谓天。”词条如“天成”、“天物”、“天火”、“天电”、“天堑”等。 “天”和“人”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就这样建立了意义上的链接。还有一些“天”、“人”对举的词,如“天人感应”、“天上人间”等。“天”具有了人化的色彩,因此人们把“天”戏称为“天公”、“老天爷”,把他们居住的地方称为“天庭”、“天宫”、“天府”、“天堂”等。由“自然;天生”之义又引申“人或物的自然形质;天性”。《吕氏春秋·本生》:“故圣人之制万物也,以全其天也。”“天”本是自然之物,“古人指日月星辰运行、四时寒暑交替,万物受其覆育的自然之体。”《庄子·大宗师》:“知天之所为者,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由此又引申出“时间”的义项:(1)泛指时间,如“天不早了”;(2)一昼夜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3)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约莫一更多天,然后睡了。”此义项下的词条有:“天色”、“天气”、“天干”、“天象”等,再细分之,“天气”有“阴天”、“晴天”、“雨天”、“三伏天”、“三九天”等,根据天气的不同还可分出不同的季节,如“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人们把这些总结起来,得出一门有关这些变化的学问:“天文”,所以就有了“天鹿”、“天田”、“天车”、“天根”、“天狗”等有关星座和星象的名称。由“天色”又得出表示颜色的一些词,如“天蓝”、“天水碧”、“天青”。

由“至高无上”这一意义出发,以及人们对一些自然现象的无从解释,如“天灾”、“天夭”等,就把这些现象的产生归于万物的最高主宰“天”,于是有了“天祐”、“天祚”、“天助”、“天亡”等。后来“天”的地位也落实在代表人间最高权力的化身——帝王身上。古代以“天”为万物主宰者,所以帝王亦即“天子”,《礼记·曲礼下》云:“君天下曰天子。”天子当为天帝在人间的子嗣,代表天意而君临天下,故谓为“天”。《说文解字》释“姓”字曰:“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这表明,至少在古代统治者看来,“天子”是代表“天命”、“天意”的。所以在汉语里,有许多“天X”类词被附加上了“帝王”的意义,如此一来,随着词义的引申,“天”已经远远高于天了。

屠海波,黑龙江东方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部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猜你喜欢
天子头顶义项
“立天子以为天下”——周代“立君为民”学说的现代性观照
从儒家思想“礼”的角度看曹操奉迎天子及其政治影响
头顶蛋蛋的小猪
无字碑随想
把党和人民举在头顶
头顶上的花椰菜
头顶生活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