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办事出实招“抓铁有痕”

2014-02-27 08:23钟准
重庆行政(公共人物) 2014年1期
关键词:渝中区质监重庆市

文/钟准

为民办事出实招“抓铁有痕”

文/钟准

编者按: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22件民生实事,努力消除“三无”老旧住宅电梯事故隐患,他们从2007年就开始着手老旧住宅电梯改造更新工作,至2012年,全市已完成上千台老旧住宅电梯改造更新。2013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市质监局与国土房产局等相关部门一起,将用两年时间对全市897台“三无”(无大修基金、无物业管理、无业主委员会)的老旧住宅电梯全部完成改造更新,目前为止,已完成 444台改造更新,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年度工作目标。针对改造更新中出现的资金、质量、管理机制等众多难题,他们想办法、出实招,促进了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此项工程完成后将惠及近20万居民。

重庆市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宗清率队专题调研“三无”老旧住宅电梯改造更新工作

将老百姓的安危放在第一位

渝中区,重庆主城区的母城,这里也是全重庆拥有老旧住宅最多的区域,不少建于上个世纪的高层建筑与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这个城市独有的厚重历史和现代文化。

“这些老旧住宅大多居住着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每天都要乘坐电梯上上下下,出门或回家,但这些电梯几乎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市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说,2013年,消除老旧住宅电梯的安全隐患,被市委、市政府列为需要完成的22件民生工程之一。

其实早在2007年,老旧住宅电梯占全市的70%左右的渝中区,就成为重庆市老旧住宅电梯改造更新工作的试点。

为确保这项“民心工程”圆满完成,重庆市质监局和渝中区政府主动携手,共同推进。

然而,这些工作的困难超乎了大多数人的想象。据市质监局有关负责人回忆,当时,由于缺乏经验,且老旧住宅电梯存在产权复杂,物业管理不到位,业主对收费不理解,维保公司不愿主动担责等问题,改造更新工作从一起步就困难重重。

“千方百计想办法,不计困难往前冲!”在一次动员会上,重庆市质监局局长、党组书记张宗清给他的队伍下达了“死命令”:能开绿灯的尽量开绿灯,能减免的尽量减免,质监部门必须冲在最前面。

与此同时,渝中区政府、基层街道、社区居委会等各部门纷纷行动起来,开始了一场与困难作斗争的持久战。

面对数百台老旧住宅电梯,渝中区政府本着“谁受益,谁出资,政府资助特困群体”的原则进行收费,但费用该不该收?该收又怎么收?房屋产权关系怎么落实?每户房屋的产权面积是多少……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决不能让这项惠及百姓,关系人民群众安危的事情停摆!”在一次老旧住宅电梯推进调研会,张宗清再一次鼓励大家,“既然是问题,就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再多的问题也不能成为问题!”

据了解,为了推动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重庆市质监局额外拿出了15万元工作经费,作为重庆市质监局的直属单位的重庆市特种设备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现名为重庆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不仅免收了电梯改造维修评估费,还将电梯检验费降低了一半。

“你们如果收不到钱,我们质监局一定会积极协调,给你们兑现。”对电梯维保公司的担心,渝中区质监局一位负责人当时这样说道。无疑,他的话语代表着质监部门的承诺,也代表了质监部门推进此次工作的态度,力促各电梯维保公司能够尽快开工。

重庆三力电梯有限公司是参与此次电梯改造维修的单位之一,该公司负责人左其群告诉记者,在他们负责改造维修的望龙门街道鑫隆小区,因为维修需要,只能开一部电梯,但当天住户上下来往频繁,使得不少住户对只开一部电梯很不能理解。为了缓和这样的矛盾,重庆市质监局特监处和渝中区质监局的工作人员放弃了回家团聚的时间,一直陪着维修人员抢修电梯,并不停地向小区住户耐心地作宣传解释。

据了解,在此次老旧住宅电梯改造维修中,质监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很多地方都身先士卒,重庆市质监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钟建东多次深入电梯改造维修的一线指导并检查工作,在电梯公司就改造维修项目进行报价时,钟建东还亲自参与成本核算,最终把改造维修成本降到了最低。

在这个过程中,渝中区下辖的街道、社区居委会,在不到半年的时间中,每天的工作强度至少超过15小时,以每层6户,共18层的楼房为例,工作人员每走访一户需要20分钟,完成一栋楼的工作需要2160分钟,也就是36个小时。

努力换来了回报。至2008年年初,渝中区一共完成了119台老旧电梯的改造更新工作,惠及居民达11000多户。

如今,尽管老旧住宅电梯改造更新工作已过去了五年之久,但记者在渝中区望龙门街道等多个小区采访时,几乎每一位居民对此无不拍手称赞。

但在重庆市质监局有关负责人看来,这次渝中区老旧住宅电梯改造更新试点的最大收获,在于它的“破冰”意义,也就是在为老百姓办好了一件看似困难重重甚至不可能完成的事情的同时,更为全市开展该项工作作出了先行示范的探索和尝试,意义重大。

改造更新后电梯机房的基本要求(部分)

政府考核 全员参与 有序推进

如何让试点的成功实践,转变成全面推广示范的可取经验,重庆市做出了有益尝试——从顶层政治设计、健全法律法规,到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完善体系制度,再到深入基层一线,广泛发动群众,全员参与行动,将老旧电梯改造更新由点及线向面有序展开推进。

“三无”老旧住宅电梯改造更新工作中执法人员检查电梯第三方通话

渝中区老旧住宅电梯改造试点成功,在全市掀起了“涟漪效应”。一方面,对这项民心工程老百姓好评如潮;另一方面,更多市民开始关注自己小区的电梯乘坐是否安全,也就意味着更多老旧住宅电梯等待着改造或更新。

据统计,至2009年,重庆市电梯数量达3万台,其中使用10年以上的老旧住宅电梯近2000台,急需改造或更新的电梯也有近千台。

面对如此大的工作量,如何推进才能确保这项工作不走样?才能真正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从顶层设计由上而下,以制度建立和行政考核保障落实。”2009年,由在重庆市质监局的组织下,重庆市特种设备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起草的《电梯安全评估导则》制定发布。这为全市如何组织对老旧住宅电梯进行安全评估和开展电梯大修改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9年,老旧住宅电梯改造更新被纳入《重庆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凡使用十年以上的电梯必须进行安全评估检查。同时,为解决资金筹集难题,按照区县财政补贴部分,受益人出资部分的办法,全力支持该项工作。市政府首次将老旧住宅电梯的维保由企业自管转化到社会监督并将该项工作纳入民心工程。

2010年,重庆市全面展开了老旧电梯住宅改造更新工作。除渝中区按照计划持续开展外,九龙坡区、渝北区、江北区等各区县的质监部门主动牵头、其他部门积极配合,老旧电梯改造更新呈现从中心向四周,从主城向区县全面辐射散开的局面。

2011年,老旧住宅电梯改造更新被纳入重庆市政府“安全保障型城市”规划,电梯安全成为该目录中特种设备的首个项目。市政府将该项工作列为各区县政府安全生产重点工作目标任务的考核内容。

对此,南岸区南坪街道安全监察管理办公室主任雷自坚感触颇深。原本因公需外出学习考察的他,在老旧住宅电梯改造更新工作任务下达后,二话不说,重返岗位,挨家挨户上门为居民宣讲政策。

重庆市特检院检测员正在认真检测改造更新后的电梯

延长保质期 建立长效机制

老旧住宅电梯为何事故频发?改造更新的困难何在?重庆在实践中摸清根源,从解决问题着手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如鼓励大修基金归集、延长质保年限、电梯管理标准化、引入保险机制等方法,逐渐脉络清晰,效果开始显现。

“三无”老旧住宅电梯改造更新工作中执法人员认真查验电梯维修人员作业资质

“必须质保五年,不再是一年。”2012年春节刚过,重庆比快特电梯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健就接到了南岸区质监局一位负责人的电话。

2011年,经过招投标,比快特电梯公司成为南岸区老旧住宅电梯改造更新过程的施工单位之一。叶健说,按照行业惯例,电梯大修后的质保期只有一年。“这下我损失大了。”得知质保期从一年提高到五年后,叶健一度很是郁闷。

如今,两年过去了,在市质监、国土房管、发改委等多个部门联合签署下发的《重庆市三无老旧住宅电梯改造更新工作方案》中,已明确提出,所有更新改造电梯的质保期全部延长至五年。

因为提前实施该标准,叶健的公司走在了不少同行的前面,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同时,他不停地接听电话,他笑着解释,因为负责的施工工程较多,不少区县的质监部门要求他必须亲自到现场监工,所以显得有些忙。

质保期从一年到五年的变化,南岸区花园路街道福田大厦物业管理处负责人廖培忠很有感触:“这下好了,维保公司全权负责肯定要比物业自己维保专业得多,电梯寿命也肯定会长些嘛!”

南岸区质监局一位负责人接受采访时介绍,南岸区政府非常重视老旧电梯的改造更新工作,除了2012年在全市率先要求维保公司将质保期提高到五年,同时,为减少业主的资金筹集压力,区财政和所属街镇分别对该项工作给予三分之一的资金补助,即政府补贴从原来的50%提高到66.6%,业主只需自行出资三分之一。记者了解到,照此办法,该区一户居民出资约600-800元。

在2013-2014年重庆市在三无老旧住宅电梯改造更新过程中,已明确规定实行三个三分之一资金筹集办法,即市级财政补贴三分之一、区县财政补贴三分之一、电梯产权人出资三分之一。据悉,按照该办法,今年市级财政将拿出5980万元,区县财政出资5980万元,总投入超过1亿元。

“2013年至2014年两年时间,完成全市897台三无老旧住宅电梯改造更新工作目标。”重庆市质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健介绍,质监部门将负责该项工作的计划安排、数据统计、安全评估、技术把关、检验检测等工作。此外,他们正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完善电梯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等工作。目前,该局正积极协调国土房管等部门,探索在行政许可方面,规范物管公司的资格许可、电梯的使用许可、维保单位和检验单位的资格许可,通过加大对获得许可单位的日常监察,把一些不具备准入考核条件或未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生产的单位清退,真正实现许可的准入和退出。

践行群众路线 实施安全发展战略

老旧住宅电梯改造更新之所以备受关注,一方面因为它的安全关系着老百姓的日常出行,另一方面,也因为电梯产权复杂,物业或有或形同虚设,业主因经费问题产生抵触等,成为一个难啃的“硬骨头”。

但“老百姓的事情大于天!”在市委、市政府以关怀下,把老旧电梯改造维修纳入了“民生工程”,财政补贴年年提高。质监等职能部门,突破原有办事规章的禁锢,狠抓宣传落实,尽职尽责,将解决当前的困难放在第一位,最终将这些民生工程从试点到示范,在全市全面展开。

当前,全国上下正积极开展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市质监部门将群教活动与服务型质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三无”老旧住宅电梯改造更新这块“硬骨头”面前,以“为民”、“务实”、“清廉”为准则,将群众的安危和需求摆在首要位置,坚持再真一些、再深一些、再实一些。

同时,重庆质监部门广泛发动各方力量,其他职能部门、镇街社区、普通群众积极响应参与,也正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体现,发动更多社会力量共同解决这一难题。这进一步表明,必须也只有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才能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落实安全发展战略,真正做到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安全和利益。

猜你喜欢
渝中区质监重庆市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重庆市渝中区噪声污染现状、问题及防治对策
重庆渝中区政府与区块链企业合作打造食药品追溯平台
开展个性化干部教育培训的创新策略探析——以重庆市渝中区为例
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政务服务模式的探索——以重庆市渝中区为例
走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质监之路
新常态下多举措实现质监工作新跨越
在实现“三转”中加大质监工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