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的变迁

2014-02-27 08:23卿昭娴重庆市客运索道有限公司供图
重庆行政(公共人物) 2014年1期
关键词:朝天门江面索道

文/卿昭娴 图/重庆市客运索道有限公司供图

江上的变迁

文/卿昭娴 图/重庆市客运索道有限公司供图

名城危踞层岩上,鹰瞵鹗视雄三巴。山即是城,城即是山的重庆,是中国著名的山城。然而,这个山山各异的霸道城市,也有水水不同的柔美之景。被嘉陵江和长江的环绕滋润,哺育出的智慧山城人,在2005年为自己的家乡赢得了另一个美名——桥都。——题记

现有4500多座不同种类桥梁的重庆,光嘉陵江和长江在主城的流域范围内就有14座。复线桥最大跨径连续钢构桥长江大桥、世界最大跨径公轨两用结构拱桥菜园坝大桥、世界最大跨径拱桥朝天门大桥、跨径最大的钢筋混泥土拱桥万县长江大桥、世界最大跨径钢管混泥土拱桥巫山长江大桥一举为重庆拿下了五项世界第一,拥有这种优势,有几个城市能与重庆的桥梁技术水平叫板?

然而,看着一座座豪华大气的跨江大桥,桥上来往匆忙又密集的车辆,你是否还能记起,曾在江面上悠悠荡荡的轮渡和那悬空而过的索道?

一叶扁舟,搭载着回忆游向远方——轮渡

上世纪80年代,每天早上5点多,广阔的江面就已被等待过江的人们唤醒。无论是从朝天门摇到野猫溪,还是从望龙门晃到龙门浩,载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来来往往的轮渡直到晚上10点才能够收航。从1938年1月1日重庆主城的轮渡开航之日起,这是重庆轮渡最辉煌的时期,那时轮渡后需要常年绑拖一艘客驳船才能满足市民们过江的需要。

然而,在历经了半个世纪阳光灿烂的日子后,轮渡慢慢地驶向了风雨飘摇的时代,兴盛的场景早已不在。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轮渡数量从40艘萎缩到只剩4艘;主城通往各区及沿江一些乡镇的过江航线从19条减少到仅从朝天门至野猫溪、江北嘴和磁器口到桂花园3条。而走到现在,江面上仅有一艘轮渡孤独地在朝天门、江北嘴、野猫溪这3个地方不停来回。

据了解,现在仅剩的这一艘轮渡,每天在江面沿着朝天门、江北嘴和野猫溪三个地方来回行驶38趟。而乘坐轮渡的人早已不是当初为了工作、生活奔走把轮渡当作交通工具的人了,大多数都是来重庆旅游的外地人。他们有的站在轮渡中间,眺望着江面,感受它的恢弘气势;有些人晕船,紧张地坐在轮渡座椅上,小心翼翼地望向身后流走的江水……孩子们兴奋地吵闹着,说我们离江水好近,我们走在长江上;大人们安静地交流着江边那些拔地而起的高楼,感叹着重庆的飞速发展,再不来感受一下这古老轮渡的感觉,以后可能都没有机会了。然而,还有这样几个人,他们安静地坐在角落的椅子上,眺望着江面,回忆着过去。对于这些老一辈的重庆人来说,回忆那个时候,能够乘坐轮渡过河,是多么的兴奋和激动,踩在跳板上蹦蹦跳跳,晃来晃去的感觉最是让孩子们欢愉的。而现在,这些感觉只能安静地躺在心里,随着流向身后的水波,渐行渐远……

一根绳索,牵引着希望飞向新生——索道

1987年10月24日,有着万里长江第一条“空中走廊”、城市“空中客车”之美誉的大型长江跨江客运索道竣工投入运行。索道北起渝中区新华路(长安寺),南至南岸区上新街(龙门浩),连接商务繁华的渝中区和山水都市的南岸区,全长1166米,运行速度6M/秒,全程运行4分钟,客厢定员80+1人。其中设有抗5-6级风力的防摆装置,具有安全、环保、快捷、方便、准点、全天候运行等特点,是构筑重庆独具特色的立体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2007年,受跨江大桥修建的冲击,索道的交通功能逐步萎缩,重庆市客运索道有限公司不得不重新对索道的未来发展作出新的规划。通过对公司人员观念的转变、人才的引进、硬件的打造、战略性的计划等方面不懈努力,2010年12月15日,长江索道被重庆市政府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兼有城市公共环保交通、城市旅游观光、特色立体交通文化及定点应急疏散的功能。公司领导秉承着安全快捷、舒适环保、服务为本、乘客至上的理念,始终把安全运行放在首位。索道配有安全系统,全方位视频监控,多重超速保护,进站保护,分段保护及终端停车限位保护等保障索道安全运行。同时,索道还配有一套完整的救护装备,通过救护缓降器垂直救护,确保索道一旦发生车厢滞留空中事故,乘客能快速安全到达地面。在安全投入方面,每3-4年更换一次牵引绳;5-6年更换一次避雷绳;1998年对长江客运索道乘载绳进行了更换;2005年更换了车厢,2008年对辅助设备4台电梯进行了更换;2010年对驱动轮系统进行了更新改造;并对主电机进行了大修更新。因此,长江索道自建成投入至今已安全运行了24年,期间共运送乘客4465万人次,从未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在市政府等相关单位的支持下,长江索道关于3A景区的申报已得到验收,作为重庆城市风光的文化名片,作为重庆人生活的一部分,这条横跨长江的空中走廊,未来将发展的越来越好,它不仅是重庆人的骄傲,更会成为全中国的骄傲,甚至影响世界,成为世界文明的独特文化符号。

所以,请选一个晴朗的日子,买上一张双程票,带上轻松欢愉的心情,登上这个见证了重庆改革开放以来的变迁、记录了重庆直辖后飞速发展的重庆符号,踩在离双脚只有数十米的江面上,饮一罐饮料的时间,远眺重山叠嶂,近观两岸风光,俯视滚滚长江,体验腾空凌云之感,观赏着对岸鳞次栉比的高楼与古老会馆交相辉映,感受出世和入世的相互交替,闭上眼睛,用心聆听长江对重庆喜爱的欢笑、索道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歌唱……

长江索道

一桥飞架,架通了天堑驶向未来——过江大桥

轮渡的衰落,索道的转型,如若怀旧一点的话,也许我们会说是大桥的“错”,是大桥的飞速发展,冲击着古老文化的延续。但现实一点,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跨海飞云,翻山跃水,一座座大桥跨江而过,连山渡水,挂成坦道,带给我们的是快速便捷的生活。

1958年,重庆市第一座跨嘉陵江的城市桥梁牛角沱大桥开始修建,历经没有水泥、自然灾害等各种磨难终于在1966年1月竣工。这一座全长600.56米,车行道宽14米的钢桁梁城市大桥,连接渝中半岛和江北区,不仅带动了观音桥片区的发展,对整个江北区到现在的江北、渝北和北部新区的影响也极其深远。此后的40年,重庆人民靠自己的双手修建了4座桥,虽然进展缓慢,但是为现在的发展打下了结实的基础。1996年至2000年,一场“建桥风暴”席卷重庆,越来越多的跨江大桥如同雨后春笋般跨立在两江之上。

“铁龙卧波气如虹,天堑从此变通途”是对重庆直辖后主城兴建的第一座桥——黄花园大桥的描述。1999年建成通车后,拉开了新直辖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形象工程的帷幕,全长1208米,桥面宽31米的双向六车道大桥横跨嘉陵江,南起渝中区黄花园,北至江北区廖家台,打通了江北、渝中、南岸三地,建成通车完成了重庆中环路上的关键一环,让两江、四岸、三区紧密连成一片。

目前国内最大的公共交通和城市轻轨两用大跨径拱桥——菜园坝长江大桥,是一条内外兼修的大桥。它拥有世界第一长钢箱拱梁跨距、世界第一座公路轻轨两用城市大桥、世界第一采用缆索吊机安装的三项世界第一的荣誉,整座桥身也采用环保的红色防腐涂装,既能防腐又能防晒,两道橘红色的“飞虹”让整座大桥像是洒落在江上的彩虹一般美丽。

重庆这一座山水之城,其发展离不开桥梁的建设,而重庆的社会经济发展又推动了桥梁建设的飞速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重庆社会经济发展和桥梁建设将会更多、更好、更美。你若来重庆,我想你走时,带走的最美回忆,绝对不会少了这些在嘉陵江和长江两条巨龙身上凌波而起独具特色的跨江大桥。

从摇晃的轮渡,到腾空的索道,再到横跨江面的大桥。翻滚的江水始终敌不过智慧人民的双手,无法阻挡时代前进的步伐。桥是未来,是让重庆发展越快越好的保障。然而,无论历史如何变迁,在我们向美好未来大步迈进的同时,请不要忘了曾经那些美好的事物,将永远留在我们心间,那是我们永远无法抹去的回忆。

菜园坝大桥

猜你喜欢
朝天门江面索道
可爱的红嘴鸥
夕阳的江面
可爱的红嘴鸥
朝天门
浅析索道桥性能的改善方法
取水隧道修复工程江面深井降水施工技术
点绛唇 朝天门
走出重庆的那扇门
朝天门编年史
固定抱索器索道吊椅拆装工具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