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雅与绚烂
——艺术人生庞茂琨

2014-02-27 08:24穆国库李显彦
重庆行政(公共人物) 2014年1期
关键词:艺术家艺术

文/穆国库 图/李显彦

素雅与绚烂
——艺术人生庞茂琨

文/穆国库 图/李显彦

人物简介:庞茂琨,1963年生于重庆,1977年至1988年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并获油画专业硕士学位,毕业之后留校任教至今,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重庆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重庆画院院长。

虽然已过知命之年,但他身上却没有留下多少岁月的痕迹,眸子里依然闪动着澄澈明亮的光华。人淡如菊,素雅而高贵,艺湛似水,灵动而绚烂。这就是庞茂琨,一个唯可用艺术注解生活的痴狂画家。

逃离与回归

我喜欢在现实中寻找艺术,用艺术的方式来描述我们鲜活的日常现实。在我看来,作为艺术家,我们也许可以换一个视角去观察今天的社会现实,以自我独立的认知去实现新的图像自治。

——庞茂琨

熟悉他的人说,他身上有一种独特的单纯而浪漫的气质。或许,这是三十多年全身心浸润在艺术中的结果。从15岁开始进入四川美院附中读书,由高中到大学再到研究生,然后留校做助教、升讲师、评教授,直至今日。可以说,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川美人”。

一边传道授业,一边游身艺海,生活平顺,波澜不惊。这大概可以概括庞茂琨半生的生活经历。然而看向生活细处,恰如庞茂琨的画作,平淡处自有谨严的构思和华美的笔触。

张爱玲曾告诫年轻人“出名要趁早”。庞茂琨出名不可谓不早。学生时代的庞茂琨就以一幅《苹果熟了》扬名海内外美术界。这幅作品后来辗转漂流到一个美国收藏家之手,美国鉴赏家看到后十分喜爱,专程跑来中国找到庞茂琨,希望多买几幅这种“中国土油画”。然而,这次他们却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原来庞茂琨已经不画这种风格的作品了。

很多作家或艺术家往往会遇到这样的尴尬——“成名作就是巅峰作”。成名之后,成名作就成了困扰或限制艺术家更进一步的牢笼,有的人甚至要用一生去逃离却仍徒劳无功。庞茂琨能够在成名之初就对这一问题有所警惕,并主动寻求转向和变化,这是殊为难得的。

“我不喜欢复制过去,一种风格成了一个艺术家的标签,那就像生命没有了新陈代谢。当面对新的灵感,而我又有创作冲动时,我不愿被形式所束缚。”庞茂琨说。

庞茂琨是一个“善变”的艺术家,在他的艺术生涯当中,曾有过多次风格转变。而且常变常新。庞茂琨的“善变”大概就开始于此时。

作品《苹果熟了》

坚守与突破

我想,艺术实质上是通过不同角度和方式的自我修炼来摆脱思想的局限与束缚,实现精神中的高度自由。

——庞茂琨

庞茂琨有意识地逃离“成名作之困”,却逃不脱他身上那种与生俱来的艺术特质以及对古典的迷恋。唯美而感伤,古典而高贵,这是庞茂琨艺术作品天然的标签。

在艺术上,庞茂琨追求无拘无束的高度自由境界。这可以从他的画中看出端倪。

庞茂琨的画中,处于题材最核心的始终是对人的关注。因为他觉得:人最重要的是看清自己,人物画最容易传达我们深层次的精神状态。通过人物形象、表情、行为、动态,可以清晰传达出人们的生活态度。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艺术家面临的诱惑和考验可能远比一般人多。但真正的艺术还是带有明显的非功利性的。在这个浮华的社会,艺术家如何才能坚守住艺术的本真,突破物欲躁动编织的藩篱?如何一以贯之地保持自我,又不被已经成为过去式的光环和荣耀束缚?这个问题恐怕是所有当代艺术家都必须面对的。

庞茂琨说:“艺术家应该专注于自己的艺术创造,不应刻意去追求这些艺术本身之外的世俗价值。自己应该尽量单纯,当然,商品化也为艺术家提供了一个衡量自身创造价值的标尺,能够获得社会的认可,对自己也是一种鼓励。艺术家应该有自己的艺术标准和准则。艺术家把艺术搞好了,荣誉金钱也会自然而然地相伴而来。”

但是如果以牺牲艺术品质为代价而得到金钱,对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这是得不偿失的。

作品《漫长的夏日》

作品《莎莎》

跨时空的文化自信

长期以来,中国在艺术上都盲目崇拜西方,虽然这些年来在经济上我们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文化艺术上,我们的自信还远远没有建立起来。

——庞茂琨

庞茂琨的成长经历正是中国近三十年来在艺术领域的发展缩影。年轻时,他曾狂热地喜欢西方古典主义艺术,印象画派,喜欢鲁本斯、喜欢列宾、喜欢伦勃朗……庞茂琨博采百家之长,最后又抛开百家,终于可以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形成自己成熟的画风。

对于“当今中国艺术界缺少大师”这样的说法,庞茂琨并不认同。他认为,艺术的价值体现有时候需要些距离产生的朦胧美和陌生带来的神秘感。太过熟悉的事物反而被人忽略了。比如,达芬奇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并没有获得现今这么崇高的地位;梵高生前更是穷困潦倒、籍籍无名;徐悲鸿、张大千等大师地位也是经过了一些时间的沉淀后获后人追封的。我们这个时代也有一些艺术家,无论是从技术层面还是从艺术层面,他们的作品都可以和历史上的一些大师一较高下。只是,他们还没有经受过历史的沉淀和时间的洗礼。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艺术确实长进很大,但是现在大家觉得比较混乱,其实这个时代出了很多伟大的艺术家。我们在这方面不需要妄自菲薄。”庞茂琨说。

有这样的认识绝非盲目乐观,而是源于他切身的生活体验。此次在解放碑艺术中心举行的《素问》艺术展上,庞茂琨参展的一组素描作品名为《莎莎》,画中人是庞茂琨的学生,一名来自俄罗斯的女孩。俄罗斯人来向我们学习写实主义绘画艺术,这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并不意味着什么,但是对于像庞茂琨这样曾经长期崇拜着苏俄艺术的人来说,这种心理体验是十分微妙的。

作品《彩虹悄然当空》

作品《深秋时节》

正如数十年前,西方印象派绘画大师毕加索所说的那样:“我最不懂的,就是你们中国人为什麼要跑到巴黎来学艺术?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第一是你们中国人有艺术。”这样的评价或许有“过誉”的成分,但是足可给中国文化艺术界以些许自信。

建立文化自信甚至比经济上的突破还要重要,当然也更难。显然,在庞茂琨的艺术世界里,这样的自信已经建立起来了。

人淡如菊,素雅而高贵,艺湛似水,灵动而绚烂。这就是庞茂琨,一个唯可用艺术注解生活的痴狂画家。

猜你喜欢
艺术家艺术
纸的艺术
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