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酒后驾车怎么罚:坐牢、吊销驾照、参观停尸房

2014-02-28 01:10宋河
汽车与安全 2014年7期
关键词:监禁醉酒驾车

文 宋河

国外酒后驾车怎么罚:坐牢、吊销驾照、参观停尸房

文 宋河

从欧洲到北美,从亚太到非洲,酒后驾车,在世界各国都是车毁人亡惨剧的“导演”之一,酒驾者固然悔恨终身,但受害者生命已无可挽回。

对打击酒后驾驶,各国可谓不遗余力,招数多多,重点集中在以下几方面:普及对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的交通安全教育;通过严刑峻法,以“零容忍”的态度打击酒驾行为;选择酒驾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进行严打;利用高科技手段强制性地约束司机;提倡新社交派对方式,防止酒后驾车。

德国:接受“傻瓜测试”

根据德国的《交通秩序管理规定》,如果驾驶员的体内酒精浓度在每百毫升血液中含有30到50毫克之间,属于饮酒驾车,将被扣7分(总分10分);体内酒精浓度在50到110毫克之间,属于醉酒驾车,将被扣7分、处以3000欧元(约合2.76万元人民币)以内的罚款、暂扣驾驶证3个月以下。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失的,会被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体内酒精浓度在110毫克以上,属于严重醉酒驾车,将被扣7分、处以3000欧元以下的罚款、吊销驾照。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失的,同样会被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屡犯,驾驶员将被终身禁驾。一旦在德国禁驾,在欧洲其他国家同样不能开车。

在德国,如果一个人3次饮酒驾车,必须做“傻瓜测试”。这项测试全称是“医学心理测试”,是德国交管部门专门为那些经常触犯交通法规的人准备的。“傻瓜测试”不是测试人的能力和知识,而是测试其性格和思维是否正常。考题往往不难,比如:“你是我儿子,但我不是你爸爸,这话谁说的?”这些脑筋急转弯问题考的是人的智力。在德国人的思维里,智商正常的人不会连续两次酒后驾车。

政府部门也会采取措施。准司机们从驾校的理论课开始,就会被反复告诫酒后驾车的种种恶果。各州政府每年拨出专款,组织大、中学生参加“交通安全日”活动,培养年轻一代的交通安全意识。每年夏天,德国北部小城吕纳堡政府都会对中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学生们坐在一种类似游戏机的模拟驾驶装置中,体验酒后驾车的感觉。设定的醉酒程度越严重,刹车和控制装置的反应就越慢,绝大多数的酒后驾车体验都以一场车祸告终。

不来梅港的创意更别出心裁。那里开展过一项名为“守护天使”的活动。参与该活动的人都是年轻女孩,组织者希望她们“运用自己的影响力督促男朋友安全驾驶,并在其酒后开车时拒绝上车”。负责此项目的警察拉尔夫说:“大约有1万名年轻女孩参与了这项活动。从活动开展以来,年轻人发生车祸的概率降低了约6%。”

美国:醉驾撞死人=谋杀罪

在美国,对酒后驾车采取“零容忍”,甚至可定性为谋杀罪。尽管交通规则在美国各州虽有差异,但禁止酒后驾车这一条,在绝大多数州都一致。部分州规定,司机酒后驾车涉及交通事故,除法庭对司机的判罚外,司机还需负担交警的事故处理费及救护车费用,费用最高可达1000美元。而在许多州,醉酒驾车发生撞人事故致死的,将被定性为二级谋杀罪判刑,并须支付巨额赔偿。而凡是有醉酒记录者,次年的汽车保险费用将上升近10倍。

醉酒驾车即便是没有发生人身伤害交通事故,一旦被警察查出驾驶人酒精含量高于法律标准,就会被拘留关押,然后由刑事法官宣判,最低可判1周监禁,重的可以判1年监禁。司机酒精浓度超过6毫克/100毫升,将被无条件吊销驾驶证。大多数州对第一次超速违章的司机会采取教育为主的方法。但如果再次违反交通规则,就逃不过惩罚。在开车超速罚单最贵的10个州中,最高额的罚单可超过500美元,北卡罗来纳州和乔治亚州的法官还有权追加入狱处罚。

除了罚款外,司机还要重新到驾驶学校里上课,学习内容除了有关法律文件外,还包括到医院里专门看护那些住院的交通事故受害者,看驾校播放的醉酒驾车造成惨不忍睹的交通事故片。还有人被罚到道路上执勤,做30天至90天的社区服务劳动等。屡次犯错的,甚至会被送去参观停尸房,让他们看在真实车祸中死亡者的残破尸体,希望他们从此警醒。

整体算下来,醉酒驾车即使没造成事故,一次所缴纳的罚款、律师费用、车辆保险上涨费、为期3年的车辆附加费、社区安全费、驾校重新教育费、戒酒中心治疗费、误工费等也会达到18000美元,这样的处罚,让大多数人谨慎行事。

在美国预防醉酒驾车的教育是从孩童时期开始的。“反醉酒驾车母亲协会”在所有的高中学校内,都张贴了醒目告示,上面写着“要开车,莫饮酒”等,遇到自己的朋友已经喝醉,给出的建议是替他叫出租车;开车送他;请他留宿,酒醒再走;替他藏起车钥匙;必要时,请求警方帮助。

瑞典:吊销驾照+坐牢

对超过酒精浓度的司机,重者将坐牢2年,轻者被扣驾驶证1年。司机血液酒精浓度超过0.2‰驾驶车辆第二次被发现,将面临终身吊销驾驶执照的处罚;如果发现血液酒精浓度超过1%,将最高判处2年监禁。

改过自新至少30天:如果发现司机在饮用了两罐啤酒后开车,那么就得交出执照。他同时还会收到一张出庭应讯的传票,到法庭上面对驾驶法审判。酒后驾车司机还会被送入强制机构改过自新至少30天,费用自付。

法国:微醉也被注销驾照

法国是葡萄酒消费大国,

相关链接:母亲的愤怒美国母亲反醉驾运动

美国人凯丽·纳逊,她被称为是“第一位反醉酒驾车的母 亲”。1900年12月27日,身材高大的凯丽·纳逊,手提一把斧头,开始了她斗争之旅。她奋力捣毁了一个酒吧间里存放的大酒桶,称这些酒吧是“毁掉人们性命的制造所”,因为就在圣诞节期间,她所在的小城出了车祸——马车夫醉酒驾车造成了新的孤儿寡母。从此,凯丽的大斧出了名,她走到哪里,哪里的酒桶就成为碎片,为此她被逮捕过30次,凯丽却不为所动,在她的有生之年,凯丽带领着许多母亲和妻子们,为他们被醉鬼夺去生命的亲人伸张正义。至今,反醉酒驾车母亲协会仍是美国宣传和抵制“酒司机”最重要的力量。

由此可见,不仅美国政府严厉打击酒驾、醉驾的现象,民间自发的组织也为了各个公民的安全不懈努力着。警方对醉酒驾车非常敏感,即使司机只是处于轻微酒醉状态,驾驶证也会被注销,并缴纳相当于1000美元的罚款。如果醉酒司机导致其他人死亡就会直接被判入狱,如果导致受害者受伤,司机必须支付医疗费用等巨额赔偿。法国的警察,对检测目标的判断力相当准确,他们善于在晚间出动,堵在酒吧舞厅出口处,一抓一个准儿。他们的辛苦,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车祸事故。

法国交通部门的数据统计显示,该国31.5%的交通事故由超速行驶造成,所以法国警察对超速驾驶者毫不留情。法国法律规定,超速50公里以上被视为犯罪行为。2005年,法国政府将超速作为重点打击对象,在公路上设置1000台自动雷达测速器。凡是超速行驶的车辆按照严重程度罚款135欧元至3750欧元不等,并按不同情况扣分,同时可并处吊销驾驶证3年或监禁3个月的严厉处罚,甚至可能没收车辆。

法国电视一台曾播出吕克·贝松的飙车大片《出租车》,激起了法国民众严重不满。法国三大汽车制造集团相继在新车型上配备了限速装置。一旦速度被设定,即使司机再踩油门,汽车也不会加速。

对于酒后驾车,相关法律规定:即使只是属于微醉,司机的驾驶证也会被当场注销,如果醉酒司机导致其他人死亡就会直接被判入狱,如果导致受害者受伤,司机将支付巨额赔偿。

英国:公交车安装“酒精锁”

和德国一样有着酒吧文化和酒驾顽疾的国家是英国。最近一则醉驾的新闻更是让人瞠目结舌:英国西北部坎布里亚郡一名9岁男孩因醉酒驾车被捕,后因未达到负法律责任的年龄被释放。

按照英国相关法律规定,任何人酒驾被发现后,将被吊销驾照1年,并被处以高达5000英镑(约合5.3万元人民币)的罚款。情节严重者,会被判处6个月的监禁。如果10年内有一次以上的酒驾行为,驾驶者将被禁驾至少3年。在购买汽车保险时,所需的费用也要比安全驾驶者贵得多。

2008年,英国发生了一起因公交车司机酒后驾驶造成的车祸,导致36名乘客受伤。这次事件之后,为了防止醉驾,英国政府为公交车安装了“酒精锁”。

这是一种专门监控驾驶者是否有酒后驾车行为的车载电子系统。一旦发现驾驶者喝多了,发动机便“罢工”,无法起动,并会自动通知控制中心。现在,加拿大和美国不少地方也采用了这种“酒精锁”。

不过,目前英国的酒后驾车标准在欧盟各国中是较为宽松的,英国认定司机醉酒驾车的标准是每100毫升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超过80毫克,而大多数欧洲国家的标准为50毫克。因此,英国国内也有人呼吁把标准定在50毫克,以更好地打击醉驾。

澳大利亚:酒驾司机登报示众

澳大利亚对于违反交通规则的处罚方法有:一是累计扣分,二是罚款,三是吊销驾驶执照,四是取消驾驶资格,五是监禁。小车超速一般罚款2200澳元,并处暂停驾驶3个月。

对醉酒驾驶员,如系初犯,罚款10美元;如系重犯,要处10年有期徒刑。除判刑外,还要把驾驶员的姓名登在报纸上的《酒醉与入狱》大标题下示众。在新南威尔士州,血液酒精浓度超过0.2‰,就将受到最高1年坐监的刑罚。

新加坡:对酒驾“零容忍”

酒后驾驶,初犯者将受到1000至5000新元的罚款或者长达6个月监禁;重犯者强制监禁1年,并且处罚金3000至1万新元;累犯者的罚金为3万新元及最长10年的监禁。

马来西亚:妻子“连坐”

一旦发现酒后驾车者,立即予以拘留,并将他的妻子也一同拘留,关在一起,令其妻彻夜教育丈夫。

印度:制定严苛的法律

在印度首都新德里,每天行驶在街头巷尾的机动车中,有将近45%的车辆是由刚饮过酒的司机驾驶的。针对屡禁不止的酒后驾车情况,印度政府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出台了相关法规。即使从现在的角度讲,当时的法规也相当苛刻:倘若司机体内酒精浓度超过0.03%,就会被认定为初次犯罪。

日本:醉驾者被判处入狱监禁20年

日本是一个对酒后驾车、醉酒驾车的处罚在法律上趋严规定的国家。纵使无伤亡事故发生,最高亦可处拘役3年(旧法规为2年)。当驾驶员血液中酒精浓度超过0.05%时要判两年以下劳役,罚款5万日元,吊销驾驶执照,同时追究向驾驶员供酒者的责任。醉酒开车两次以上要处六个月的徒刑,违章者被关在特殊的监狱里,令其盘腿静坐反思,检讨自己的错误。

2006年5月,日本福冈一起酒后驾车案的判决,引起了日本社会极大的关注。22岁的肇事司机今林大,在酒吧喝酒后超速驾驶,在跨海大桥上追尾一辆驶往福冈的吉普车,导致吉普车冲出大桥护栏坠入海中,车内3名幼儿因撞击加溺水无一生还。此事在日本引发了极大的社会震动。在该事件中,孩子父母侥幸逃生。在限速50公里的跨海大桥上,今林大把小车开到每小时逾80公里,撞了前面的车子,不但没有刹车,反而继续加速。当时该事件就上了《读卖新闻》的头版头条。事隔两年多之后,这场日本举国关注的官司有了结果。今林大“危险驾驶致死伤害罪”成立,被判监禁20年。

在2001年,日本把违法驾驶导致死亡者的最高刑期提高到15年。2005年,日本又将酒后驾驶导致死亡者的最高刑期提高到20年。今林大被判20年,法理依据就在此。很显然,这是一个趋严的法律架构。

在2001年以前,日本关于交通肇事的法律规定,最高只能判处5年有期徒刑。而在2000年,发生了“小池大桥案件”,无照驾驶者在人行横道轧死两名大学生。有关报道说,日本法学界和民间人士由此发起了对法律进行修订的运动,37万余人联署签名要求修改法律,惩治恶性交通肇事行为。

2001年12月25日, 关于“危险驾驶致死伤害罪”的新法通过施行,在2007年还增加了对摩托车肇事同样严厉惩治的条文。严刑的威慑力是显见的,近年来在日本已极少发生酒后开车伤人的恶性事件。

对于超速的处罚,日本2008年实施的新《道路交通法》非常严厉。一般的超速会根据超速多少增加罚金。日本人一年有16点,因为违规超速会被扣点数,扣完不但要罚钱还要上课更可能被吊销驾照。如果超速行驶危害公共安全,有可能面临服苦役半年的命运。如果超速不多,需缴纳800美元罚款。

加拿大:民间自发组织反醉驾协会

“反对醉驾母亲协会”民间组织,是反对醉驾最有影响的全国性组织。这个协会从2007年起同各地警察局一起推出“911运动”,只要公众看到疑似醉驾者,都可拨打“911”报警。尽管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加拿大对“醉驾”显得较为宽松(加拿大规定的驾驶员血液酒精浓度合格标准为每升0.8克,而其他发达国家是0.5克),但加拿大醉驾事故死亡率较低(十万分之二点六一),因为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相比,加拿大拥有很多如“反对醉驾母亲协会”这样的反醉驾民间机构,他们在推动政府立法、协助警察纠察以及向公众宣传安全驾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俄罗斯:造成事故的 判五年以内监禁

俄罗斯《反酗酒法》规定:驾驶员最多的饮酒量相当于一杯啤酒的量为限,行车过程中驾车人不得喝酒,酒后行车如果是初犯,会被取消一至三年驾驶资格;再犯的话,就会受到三至五年不许开车的处罚。如果因饮酒造成交通事故,驾驶人员将受到五年以内监禁,罚款、吊销行车执照,剥夺终身驾驶权利等处罚。

波兰:醉酒司机难找工作

波兰警方则更进一步,抓到醉酒司机就把他们的姓名、年龄、所驾驶汽车的型号和牌照、被扣地点和当时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外加司机近照,都上传警方专设的网站,再发给全国的大报刊,在指定的版面上曝光。这一招比单罚款更让人“难受”,这对找工作,做生意都会有负面影响。

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挂上特殊车牌

在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三国,警方会对被拘留过的醉驾者发放以字母“O”开头的特殊牌号。遇到带这种号牌的汽车,行人会“敬而远之”,警察也会严加监督。

西班牙:严格管理

西班牙交通法规对于酒后驾驶车者的处理近年来逐渐加重。2007年西班牙议会修改了道路安全法规,将酒后驾车列入刑事处罚范围。按照西班牙现行法规,如果司机的呼气酒精浓度超过每毫升0.25毫克,就属于酒后驾车;对于职业司机和驾龄一年以下的新手来说,这一要求更加严格,呼气的酒精含量不能超过每毫升0.15毫克。交通执法人员在进行检查时,如发现司机呼气中的酒精含量高于每毫升0.6毫克,那么不管有否造成交通事故,司机都会面临刑事处罚,将被判处3到6个月的监禁或者处以高额罚款加上31天到90天的社区劳动,同时吊销驾照1年到4年。

墨西哥:强制拘留

墨西哥规定每100毫升血液中含有超过80毫克酒精即为违法。违法司机要被强制送到墨西哥城郊一环境极差、饮食难以下咽的拘留所拘留20至36小时,并扣6分。墨西哥尤卡坦州对普通私家车司机酒后驾车最高可判5年有期徒刑,公交驾驶员则是10年。圣路易斯波多西州对酒后驾车可判处吊销驾照16年。

土耳其:押解出城

土耳其对酒后驾车的驾驶员,由警方押出城至20公里外的地方,然后强迫他步行回城。

瑞士:可把每宗交通违例看作醉酒驾车

瑞士可以把每宗交通违例看作醉酒驾车对待,而司机也有权利证实自己没有醉酒,如果属于重犯,就会被判至少三年监禁。

新西兰:加大对20岁以下和反复酒驾司机打击力度

新西兰政府日前修改交通法,拟对因酒后驾驶和危险驾驶致人死亡者实施更加严厉的法律制裁。修改后的交通法加大了对20岁以下司机和有醉驾前科司机的打击力度,规定这两类司机的非醉驾标准是血液酒精含量为零。此外,有关部门还打算在有醉驾前科者的车上安装“防醉驾”装置,这样驾驶人员在饮酒后将无法起动汽车发动机。

根据统计,新西兰每发生3起致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就有1起与驾驶员饮酒有关。目前,新西兰社会上有越来越强烈的呼声,要求把酒驾标准从每100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80毫克降为大于或等于50毫克。

韩国:加大处罚力度

近年来,韩国政府对《道路交通法》中有关“禁止醉酒驾车”的条文进行了数次修改,并不断加大处罚力度。在2009年10月起实行的新条文中,“酒后驾驶及拒绝酒精检测”的处罚规定由此前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和500万韩元(1美元约合1182韩元)罚款,提高至3年以下有期徒刑和1000万韩元以下罚款。

开栏语:

本期起,我们新增“交警在线”栏目,主要由战斗在一线的交警,用他们的丰富经历向大家讲述人、车、路之间存在的冲突、矛盾以及他们认为有效或者已经被实践证明了行之有效的解决之道。希望这个平台成为沟通交警与同行、专家、驾驶人等的纽带,既是一个交警同行们可以用来“切磋技艺”、探讨问题、分享经验的地方,普通读者也可以借此深入了解交通与安全知识。

本期推出的是上海交警总队原副总队长陈元高的《浅谈如何提高现有道路的通行能力》。

陈元高:

从事交通管理工作38年,是位名副其实的实干家,对城市交通管理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退休前,受聘于上海市人民政府投资咨询公司、市建交科技委原市政管理局、原市交通管理局、市规划院设计院、市外滩通道越江设施工程等单位。现为海南省海口市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顾问,并到海南海口、山东潍坊市、河北唐山市进行实地指导,解决交通拥堵难题。同时,还到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经济管理学院对外省市来沪培训的同行进行授课。

他喜欢站马路,人称“马路队长”。特别是喜欢在早晚交通高峰最拥堵、秩序最乱、矛盾最突出的、事故违章最多的路口、路段进行调研、分析,直到拿出解决方案为止;面临新的交通困难时,能够运用新的理念和方式来解决,不会被条条框框制约,只要有利于交通畅通、安全的措施想尽办法上,也不惧怕他人的不理解和非议。

相信路是人走出来的,勇于创新;重实际效果,不迷信纯理论知识。

希望尊重一线民警,认认真真听取他们的想法和建议,因为他们对现场情况最有发言权;脚踏实地,不宣扬。

他最大的缺点就是说话直接,易得罪人。

猜你喜欢
监禁醉酒驾车
秦刚与马斯克驾车交流
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论终身监禁在贪污罪中的适用
论终身监禁在贪污罪中的适用
美国醉酒史
驾车寻访英雄的故乡
韩国:酒后驾车者将被判刑
20周岁的女青年是否可以申请中型客车准驾车型驾驶证?
老叔醉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