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型大学专利模块化管理的探索

2014-02-28 02:16张志生杨美成
关键词:通知书研究型专利申请

张志生,李 彤,杨美成

(1.江苏科技大学 科技处,江苏 镇江212003;2.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河北 承德067000)

近年来,在大学排名、科技指标要求以及主管部门专利政策导向背景下,高校在职称评聘和业绩考核中,提高了对专利的重视程度,这激发了科研人员在发表学术论文外,对申请专利的积极性,高校专利的申请数量呈大幅增长的态势。本文着眼于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专利管理,教学研究型大学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在科技管理方面虽制定了各类政策,比如设立专利基金用于资助专利申请,但在专利的全面系统管理方面,尚未建立专利管理体系,管理工作不够规范,保护措施不够得力,专利实施与转化不够到位,未形成鼓励创造、加强保护和开展运营的良性循环机制[1]。

一、教学研究型大学专利的现状

当前,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背景下,政府对专利申请实施鼓励政策,如基层政府对专利申请和维持费用提供资助等,这大大促进了各行业的企事业单位申请专利的积极性。教学研究型大学是区域、地方和行业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在某些领域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体现在标志性科研成果、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较多的科研经费以及一定数量的专利等。同时,学校自身管理也将专利作为科研项目结题、科技成果奖励申报、教师业绩以及学生奖学金评定的考核指标[2],这从外部及内部两方面均提高了教学研究型大学中教师和学生对专利申请的热情,以某大学专利申请数量为例,2008~2010年,年申请量100件左右,2011年近200件,2012年突破300件,专利申请的数量年递增显著。但存在专利质量不高的现象,专利的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专利的权利要求范围小,在专利申请时缺乏对科研过程中涉及的保护对象、保护范围、保护方式以及如何确定自己的权利边界不去侵害他人的权利等全面系统的分析;二是专利权维持期短,发明专利保护期限是20年,据统计,我国高校有效发明专利维持年限仅为3~5年,而国外有效发明专利维持年限一般在5~9年[2];三是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少,这也从侧面说明国内大学的专利商业价值不明显,专利质量有待提高。

专利质量不高导致专利的实施及转化效果不好、转化率低。一方面原因是国内大学的专利自身缺乏市场化的商业价值;另一方面,目前专利转化机构是国内大学专利转化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多数高校未形成面向市场的、独立的、商业化运作的专利转化机构,还停留在计划经济背景下以行政职能为主的管理机构,高校专利转化机构在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这大大影响了专利转化机构职能的实现[3]。

综上,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专利现状是专利申请数量多,而质量不高,专利实施与转化效果不好。

二、教学研究型大学专利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一)缺乏专业的专利管理机构和人员

在专利管理机构方面,目前,国内大学专利管理机构主要有3种类型:一是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二是在科技管理二级部门内设两个以上的科室共同管理;三是未设立知识产权管理科室,只是在科技管理相关科室附带管理[4],上述3种专利管理机构类型在资源投入方面分析都略显不足。在专利相关人员方面,现阶段高校教师虽普遍提高了对知识产权的认识,但专利作为知识产权的一种形式,是一个知识体系,大多数发明人和管理人员对知识产权的知识体系理解和掌握不够[5]。专利管理人员方面,现有情况下许多管理人员是从行政管理职位转岗过来或身兼数职,并未掌握全面、系统的知识产权知识和必要的法律知识,也基本未接受过正规的知识产权相关知识的系统培训,知识储备不足使得管理人员难以胜任知识产权保护及管理工作。

(二)对专利代理机构及代理人的监督管理不到位

高校专利申请及相关工作多数是委托专利代理机构进行,这给专利管理带来了复杂性,一方面专利代理机构追求经济效益,从经济效益角度分析,代理一件专利申请就是一份效益,专利代理人更加倾向将一个专利申请分成多个专利申请来撰写。另一方面,专利管理人员不够全面、系统、专业的专利管理知识,使其难以胜任对专利代理机构和人员实施全面、有效的监督管理工作。

(三)专利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专利管理的价值

评估制度

国内大学一般都制定了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但多数并不健全或处于正在逐步完善的状态,也存在少数高校还没有制定相关制度,知识产权管理不够系统和规范[5]。目前,专利申请中很多没有专利性和商业价值的技术也申请了专利,这些专利大部分得不到授权,或即使获得授权也很容易被宣告无效[2]。专利权交易中也缺乏市场定价机制,转让价格参差不齐。所以,完善的专利管理制度应包括专利的评估制度,如专利申请评估、专利权维持年限评估、专利转让价格评估等。

三、教学研究型大学专利管理的理论构想

专利是一项技术也是一种权利。专利是一项“技术”,指专利必须包含一个优于现有同类技术的、完整的、可重复实现的技术方案;专利是一种“权利”,指专利是国家机关根据专利法授予发明人或者合法申请人对其发明创造在法定期限内所享有的独占权,一方面保护专利权利人的利益,同时也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持权利人和社会权益的平衡。上述专利法即国家专利制度,包括行政审查、授权、无效制度等,已具备科学化、专业化和体系化的特点,专利权和专利技术的管理是依据专利法,围绕文件、期限和费用的复杂管理。

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专利申请数量多、质量不高、专利实施与转化效果不好的现状,从管理角度分析,原因之一在于专利管理的对象复杂、管理过程长。相对于科研项目“申请-立项-过程-结题”管理以及科技成果“申请-鉴定-获奖”管理,专利管理包括“技术方案-专利文件-权利表述-权利证书-专利转化为生产力”的全过程,涉及法律和权利,权利又受期限和费用限制。原因之二在于专利管理的主体不能满足管理对象的要求。管理机构和人员的专业知识及能力的匮乏,使得专利管理制度和程序建立和执行过程“力不从心”。模块化作为一种生产方式历史悠久,模块化设计的精髓可以概括为:产品平台化、部件模块化、接口标准化、属性参数化[6],在100多年前生产商就已开始采用这种生产方式,通过将生产流程分解为一系列模块,从而使复杂产品制造变得较为容易。在专利管理现状及问题的背景下,模块化管理能很好解决专利管理的问题,专利管理模块化理论构想是把复杂的专利管理看作一个“系统”,将“系统”分解为独立的“单元”,应用“过程方法”[7],把相互作用和联系的一些单元组合成“模块”,“模块”即是由“输入”和“输出”组成的实际管理单元,专利模块化管理即在专利管理的流程中引入管理模块,如图1所示。

(1)专利源管理模块:主要涉及专利管理职能部门,管理输入包括制定年度专利申请、授权等专利管理计划指标;指标需要按学院部门和学科分解,层层下达,实现专利指标的层次传递。管理输出为专利源指标落实到人,并形成“专利预报汇总表”。

图1 专利模块化管理示意

(2)专利申请管理模块:主要涉及发明人、专利代理人和专利管理职能部门,管理输入包括发明人前期技术思路;发明人、专利管理职能部门、代理人三方之间的沟通。管理输出为专利技术交底书等技术方案文件;权利要求书、说明书等提交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申请文件等。

(3)专利代理管理模块:主要涉及代理机构(人员)和专利管理职能部门,管理输入包括专利管理职能部门为提高专利质量和授权率,向代理机构(人员)所提的要求及意见;专利代理机构提供必要的专业人员以及相应的代理服务。管理输出包括合格的申请文件、适宜的补正和答辩文件、专利授权证书等。

(4)专利档案与经费管理模块:主要涉及专利管理职能部门,管理输入包括“专利申请管理模块”与“专利代理管理模块”的各类输出文件,包括:专利申请审批表(内部);专利申请请求书;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费用减缓审批通知书、专利申请费收据;办理登记手续通知书;授权通知书;专利授权登记费、年费发票;专利证书;专利去向文件(A或B):A、转让与许可的合同、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许可备案证明;B、专利权放弃申报表(内部);⑨ 发明人缴纳专利年费通知书(存根)。上述专利文件中,重要文件包括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授权通知书、专利证书(无原件,附复印件)、专利去向文件(A或B)。除上述9类文件外,专利过程文件管理还可以包括初步审查合格通知书、发明专利进入实审阶段通知书、补正通知书、审查意见通知书、补正、审查意见答复文件、视为撤回、驳回通知书、专利权终止通知书等。该管理模块的输出为:维持专利有效并符合档案管理规定的专利档案。

(5)专利转化管理模块:主要涉及专利管理职能部门,管理输入包括专利成果的推广、洽谈;合同签订与相关手续的办理;转让与许可合同的审核。管理输出为签订符合法律法规的“专利转让、许可合同”以及必要的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备案文件等。

四、教学研究型大学专利模块化管理的对策及要求

(一)专利管理改进的一般对策

针对高校专利管理工作现状及问题,高校专利管理工作改进的一般对策总结如下[4,8-9]:改变专利管理人员及发明人的观念,增强专利保护的意识;健全专利管理机构,加强专利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专业能力;完善专利管理的机制和制度,加强文件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拓宽市场,加强联合,通过各种措施,促进专利技术的转化,从而反哺专利管理工作。

(二)专利模块化管理要求

高校专利管理改进的一般对策是通用的、宏观的,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在资源投入受限的前提下,可通过模块化管理提高专利管理效率、改进专利管理工作。为提高高校专利管理工作模块化的有效运行,实施专利模块化管理时还需要注重如下具体要求:

((1)专利源管理:关注学校纵向科研和横向科研项目,了解科研项目任务书或合同书的专利申请和授权指标要求。制定年度培训计划,依托专利代理机构,一方面做好专利的面上宣传教育工作,另一方面还要做好专利挖掘的“暗愣缘恪北辅导。

(2)专利申请管理:为保证技术交底书的质量,以提高专利质量和授权率为原则,以专利为学科建设、高水平项目申报、高水平科技奖获取提供支撑为依据,采用个人审查和集体审查会签的方式,对“技术交底书”进行审查,对与学校教学、科研无关的专利申请不予受理。

(3)专利代理管理:引进两家以上事务所形成竞争机制;建立事务所沟通机制,积极组织代理人与发明人的沟通,做好信息传递,提高专利授权的及时性和授权率。以官方文件作为支付代理费的依据,文件在代理机构和学校之间的流转周期为每月1次,文件流转日期与文件日期滞后不超过1个月。专利代理费用采取分段支付方式,以发明专利为例,收到“受理通知书”时先支付40%代理费,收到“授权通知书”再支付剩下的60%代理费。

(4)专利档案与经费管理:①专利档案管理,对专利生命周期内的过程文件建立专利档案,一件一袋;每周汇总文件,分类登记并入袋。为便于管理,在专利有效期间内专利档案由专利管理职能部门保管,对专利权转让或维持3年后专利权放弃的专利档案,按归档要求办理归档。②专利经费管理:按缴费通知每月办理一次请款、缴费、报销等专利经费管理事项。③专利的每月跟踪与督促管理:月初按专利档案文件,汇总上月专利指标完成情况(月计及累计),做好专利指标计划的完成情况信息反馈与督促。④专利权放弃的管理:根据缴费情况办理专利权放弃备案,每年12月初对下一年度即将到期的专利,以部门为单位通知发明人做好专利权到期通知和专利权放弃登记工作。

(5)专利转化管理:专利转让价格设立内部评估和分级;以转让前公示的方式,做好转让的公平与公正;专利转化合同的签订时,洽谈人负责合同具体事项的把关,专利和合同管理科室负责审核,分管领导负责批准合同。

(6)专利模块化管理人员要求:客观公正,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工作;踏实细心,树立为学校科技工作服务的意识;敬业诚信,不接受与本人工作相关的外部单位及其人员或任何利益相关方的任何贿赂、佣金、礼物或任何其它利益。

科学研究是高等院校的重要职能,高质量的教育科研离不开高水平的管理。有效的科研管理可充分发挥科研人才、学科和设备等方面的优势,提高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促使高校科研工作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更加紧密地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不断提升高校科研质量与水平[10]。专利模块化管理旨在为改善高校科研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专利质量服务。

[1] 袁国君,何苏,邓江明,等.高校专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S1):93-94.

[2] 王珍愚,纵刚,汪正虎,等.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问题成因与改进[J].科学学研究,2012(10):1488-1494.

[3] 黎运智.我国高校专利转化机构人员组成现状及对策[J].科技与经济,2012(146):86-90.

[4] 孙保华.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机构设置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5] 张微.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07):16-17.

[6] 王浩涛.模块化设计与管理实践浅析[J].企业研究,2011(24):36-37.

[7]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8] 滕青,何卫妹.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82-86.

[9] 徐萍.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611-613.

[10] 赵芳林,李中国.高校科研管理面临的机遇、问题及其对策建议[J].中国电力教育,2011(25):30-32.

猜你喜欢
通知书研究型专利申请
入学通知书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工地上的他收到了北大录取通知书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
专利申请审批流程图
专利申请三步曲
专利申请审批流程图
通知书
50年前的大学录取通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