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疆地区国家意识教育有效途径∗

2014-03-03 14:38汤先萍杨露露
关键词:新疆地区新疆民族

汤先萍,杨露露

(新疆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部,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国家意识也称国家观念,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人们在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对国家的态度、情感、认知、信念、习俗、价值的复合存在形式[1]。国家意识是意识形态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以及国家的长治久安。

国家意识教育是为了形成公民对国家的广泛认同,在对国情、历史和文化等认同的基础上,对公民进行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新疆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区域,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特别是“三股势力”长期的渗透破坏活动,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很大危害。在新疆,只有及时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思想教育活动,不断加大对各族干部群众正面教育力度,才能有力地抵制“三股势力”的政治渗透和思想影响,形成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国家意识。因此,如何在全球化和社会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探寻新疆地区国家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是一个重要问题。

一、新疆地区国家意识教育在新时期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西方价值观念和文化思潮的入侵渗透

全球化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使“国家特性、国民身份危机成了一个全球的现象”[2]。全球化进程中,多元文化的广泛传播,使人们的价值观念体系快速变化,传统信念被质疑和动摇,极易导致人们对国家的认同危机。此外,“当社会形态从一个历史环境转变到另一历史环境时,保持认同连续性的外部社会联系发生了改变,从而产生认同的危机”[3]。由于理论素养和历史知识的缺乏以及政治辨别力不高,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些民众,特别是青年人,容易受到西方价值观念的诱惑,产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怀疑与背离。再加之国内外一些别有用心的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民族问题横加干涉,不惜借题发挥挑起事端,尤其是近年来由于周边反动分裂分子的鼓动,新疆乌鲁木齐、和田、喀什等地发生的暴乱事件,严重影响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与发展,使各民族同胞在情感上出现了疏离和隔阂。西方宣扬的所谓普适价值理念和意识形态被越来越多不明真相的人所接受,并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这些人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使民众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行为处于多元和分散状态,瓦解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力。

(二)网络阵地负面信息的能量释放

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使用的日益普及,不仅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当代中国,互联网依靠其先进快捷的技术和对丰富资源的拥有,已经成为影响和改变人们思想行为的重要手段。凭借其时效性、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的特征和传递知识、信息的强大功能,网络在为国家意识教育提供广阔空间和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网络技术形成的交流平台,信息量巨大,内容良莠不齐,其营造的全球互通的虚拟空间,更是淡化了诸如国家地域观念、政治文化及民族认同等国家意识的基础。同时,由于传媒技术和网络资源配置不均衡,西方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借助于经济和技术优势,极力向新疆宣扬、传递、鼓吹一些曲解历史、攻击党的民族政策、破坏各民族关系的极具负面能量的信息,这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民众对中华民族政治文化的认同感。

(三)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干扰

国家意识教育是要从根本上调整公民的社会价值观念,调节人们的利益取向,凝聚人们为共同的社会理想而奋斗的教育活动。改革开放30多年,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社会利益多样化,随之出现一些新的经济利益格局。当前,中国社会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都取得了显著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但与此同时,原有平衡发展的利益格局被打破,一些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明显拉大。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直接导致教育水平偏低、卫生医疗保障不够、思想观念闭锁,这些都极易导致对国家认同意识的现实干扰。面对境内外“三股势力”的影响,加上民众对党和国家的政策解读不够,少数民族地区民众对国家利益、安全、主权等国家意识问题存在着不完全认同和选择性抵触的情况。这种经济利益结构的改变必然会干扰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的诉求变化,使国家意识教育形势变得更加艰难和复杂。

二、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国家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新疆地区国家意识教育的国家战略

1.保障民族政治权利,促进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是在思想政治方面的认同,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情感和意识的归属感,是国家意识认同的关键。无数历史证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社会发生变革的时期,需要不断地完善和调整民族地区的政治体制,从而消解和避免由于利益差异与分化而造成的对国家的认同危机,应该在制度、法律和政策上给予保障,从而使民众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对国家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制度选择,在体现政治一体的原则同时也保障了各个民族平等发展的自主权。民族政治权利的保障,可以促进各民族对国家政权体系的认同和支持。因此,通过政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权利,使其在公平、合理的政治环境中享受应有的权利和利益的同时自觉成为维护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力量。

2.调整经济发展差距,制定积极的新疆地区经济发展政策

国家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转化过程,最终推动这一过程的是民族的共同利益,尤其是作为物质动因的经济利益。这一利益是各个民族赖以生存、得以发展的关键,各民族要形成共同意识必先培养共同的经济基础。近年来,一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相对于其他区域发展速度较慢,经济发展水平偏低,进而造成了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资源匮乏、教育水平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应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尽可能有效的缩小边疆民族地区与内地的经济差距,加快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构筑国家认同的物质根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在科技、教育等领域对新疆地区实施智力支援,提升新疆科技、教育水平,提高民众对国家的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将朴实的民族感情与敏锐的鉴别力、准确的判断力相结合,不给别有用心者以可乘之机。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促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文化竞争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世界各国都在通过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国家的凝聚力。五千多年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认同的思想基础。新疆的区域文化具有鲜明的多样性和多元性特点,是一个包括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在内的多种文化荟萃之地。各民族独特的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往往会引发一些对民族关系发展不利的情况,进而阻碍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国家意识是一种政治意识,也是一种文化意识[4]。立足一体多元的现实文化格局,在尊重文化多元性的同时,有效整合形成统一的中华文化认同,形成各个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二)新疆地区国家意识教育的社会策略

1.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1968年发表的《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一书中指出,在社会中的矛盾和弊端,会使青少年产生不可避免的、规范性的“同一性危机”[5]。即青年的自我和身份认同已成为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严重问题。青少年是国家意识教育的重点,学校是青少年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应该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积极开发各种教育资源,探索国家意识教育的新途径,把国家意识教育贯穿于教学、育人的全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好表率、示范的作用,充当理论的传授者,思想的引导者角色。根据教育对象的年龄、文化水平。通过典型示范、比较鉴别、情感教育等形式,把国家意识理性认知教育和情感教育结合起来,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培养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对国家的强烈责任感。

2.整合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

家庭教育主要是家长对子女进行的言传身教的教育,其对一个人的品格、情感、道德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具有其它教育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生理心理等特点,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这种更具针对性的教育,使教育内容更容易被受教育者接纳和认可。家长对祖国政治、文化、安全等方面的国家意识程度,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对祖国的认同、理解和接受。在新疆更应注重对各民族家长的爱国主义情感的提升,使他们在家庭爱国主义教育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促进子女形成和发展爱国主义的品质。

3.明确社会各职能部门的积极作用

新疆地区的国家意识教育不仅需要学校理论知识的系统灌输和家庭教育的潜移默化影响,还需要社会职能部门发挥积极作用。文化宣传部门要加强对网络等传播媒介的监管,为国家意识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和舆论氛围。网络监管部门对于网上有损于国家形象、危害民族团结的言论信息给予及时处理。新闻媒体对于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的重大事件,运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介进行引导。社会各个相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加强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尤其是要通过网络阵地开展“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正面宣传教育释放正能量。

新时期,新疆地区的国家意识教育主要受到来自于全球化、信息化、地区经济发展等主要因素的影响。开展新疆地区国家意识教育,应以系统的国家战略和地区策略为有效路径,以进一步保障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民众各项权利的实现为基本出发点,大力推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建设事业的长足发展。各民族自身权利的保障与对国家的认同自洽发展,能够有效地缓和内部矛盾和危机,增进民族团结、确保地区稳定,最终助力于社会的发展、国力的增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新疆地区新疆民族
我们的民族
略述新疆地区电解铝发展历程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写好“服”这个字——新疆地区高速公路服务区打造星级服务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来华留学生汉字分解加工能力实证研究:以新疆地区留学生为例
多元文化护理在新疆地区的发展与思考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