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黄瓜秋延晚栽培技术

2014-03-03 16:25玛依努尔·扎依提
西北园艺(综合) 2014年4期
关键词:水浸病菌湿度

秋季大棚黄瓜延晚栽培,是在秋季冷凉季节进行,利用大棚保温作用继续生产黄瓜的生产方式。该茬黄瓜生长前期处于高温季节,而生长后期温度急剧下降,环境条件差异较大,在栽培管理上和春季栽培有很大区别,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要想获得较高的产量,需要掌握好以下几个要点:

1 品种选择

由于该茬黄瓜生育中后期温度下降较快,所以应选择较耐低温、分枝少、雌花节位低、抗病性强、瓜条大小适中、高产的品种。现在用的主要品种是中农13号、津优2号、津绿3号、长春秘刺等品种。

2 播期

秋季大棚黄瓜可育苗移栽,也可以直播。播种期要选择适当,播种过早苗期高温,病害严重,播种过晚生长后期温度难以保证,产量降低。一般在7月末至8月初播种,但该茬黄瓜苗期处于高温长日照条件下,不利于雌花分化,可在幼苗2~3叶1心时喷施100 mg/kg的乙烯利溶液,促进花芽分化。

3 种植密度

大棚秋延后黄瓜应适当稀植。定植密度应根据品种、地力而定,一般每亩定植2 800~3 000株为宜。

4 水分管理

浇水要控两头促中间,即:结瓜期以前,以中耕保墒提高地温为主,做到见湿见干;结瓜期每隔7~10天浇1次水,每次浇水应在摘瓜前进行,以控制疯长;顶瓜收完后控制浇水,并结合浇水进行中耕,促进新根发生。回头瓜膨大时及时浇水。生育后期温度降低,黄瓜生长减慢,对肥水要求降低,为降低棚内湿度,应严格控制浇水,一般10~15天浇水1次。

5 养分管理

在保证土壤氮素供应的前提下,适当多施磷、钾肥。基肥一般结合整地做畦施入,每亩施用5 000 kg农家肥和30~50 kg复合肥,追肥用液态形式,以水带肥。一般根瓜膨大前每亩追施尿素15~20 kg、硫酸钾10 kg、磷酸二铵 15 kg,以后每收2次瓜追1次肥。从追肥种类看,应以充分腐熟的粪稀为主,适当配合化肥。进入结瓜盛期后,黄瓜根系的吸收能力减弱,栽培上可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和0.3%尿素混合液,对保瓜增产、促进植株复壮有良好效果。

6 温湿度管理

黄瓜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5~30℃,超过30℃植株生长加快,容易疯长。因此,秋延晚栽培前期温度较高,要注意控制温度,棚内温度白天应控制在25~30℃,不宜超过30℃,夜间温度保持在13~15℃左右,以降低呼吸作用,增加干物质积累。后期温度急剧下降,管理上以防寒保温为主。

7 病虫害防治

7.1 细菌性角斑病

1)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卷须和果实,有时也侵染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受害。真叶染病,开始为鲜绿色水浸状斑,渐变淡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灰褐色或黄褐色。湿度大时叶背有乳白色菌脓,干后有白痕。病部质脆易穿孔,不同于霜霉病。瓜条染病,出现水浸状小斑点,不规则扩展或连片,病部溢出大量白色菌脓。受害瓜条常伴有软腐病菌侵染,呈黄色水浸腐烂。病菌侵入种子,导致种子带菌。

2)防治方法。实行2~3年以上轮作。用55℃热水浸种15分钟或用200 mg/kg农用链霉素浸种30分钟,晾干后播种。实行避雨栽培,夏秋季利用大棚空茬地,不除去薄膜或覆盖旧薄膜,实行避雨栽培,可以有效减轻病害发生。用30%DT杀虫剂500倍液或农用链霉素4 000~5 000倍液,每隔1周喷1次,以防为主。

7.2 黄瓜白粉病

1)症状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背及叶面产生白色圆形粉状斑点,扩大后成片,长一层白色粉状物,并逐渐变为灰白色,叶片变黄后干枯死亡,不脱落。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该病为白粉菌科的白粉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在保护地栽培的地区,该病可常年发生。靠气流或雨水传播,从温室传到大田,然后再传到温室。白粉病的发生与温度、湿度、栽培管理有密切的关系。白粉病发生的最适温度为20~25℃,超过30℃或低于10℃时病菌受到抑制。白粉病菌对湿度的适应性较广,湿度越大越利于病菌孢子的萌发,但是相对湿度低于25%时,病菌仍能萌发。在栽培管理中,如密度过大、施氮过多、通风透光不好、土壤缺水或灌水过量、湿度过大,均容易发生该病。

3)防治药剂。可选用 40%福星乳油8 000~10 000倍液、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农抗120生物制剂100 mg/kg、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交替使用,每7~10天用药1次,连续防治2~3次。

7.3 黄瓜灰霉病

1)症状。该病主要危害黄瓜的花及幼瓜,有时也危害叶及茎。病菌多从花开始侵染。花被害后,长出灰褐色霉层,再侵染幼瓜,造成脐部腐烂。被害幼瓜初呈水浸状,退色,病部逐渐变软腐烂,表面密生灰褐色霉层。病花和病果落在茎、叶上,导致叶发病。叶部病斑为水浸状,后为浅褐色,有轮纹,边缘明显,病斑中间有时产生褐色霉层。茎部被害,引起病部腐烂,严重时可造成整株死亡。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该病为灰葡萄孢菌侵染的真菌性病害,病菌主要在病残体上和土壤中越冬并成为初侵染源,靠气流、水溅和农事操作形成再侵染。病花和病果可造成再次传播。温度20℃左右,阴天光照不足,保护地湿度大,通风不及时,相对湿度在90%以上,结露时间长,是灰霉病发生蔓延的重要条件。若温度高于30℃,相对湿度在90%以下,病害则停止蔓延。

3)防治药剂。发病初期可选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90%疫霜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2%普立克水剂600~1 000倍液、45%百菌清烟剂250 g/亩·次、5%百菌清或5%万霉灵粉尘剂1 kg/亩·次,每7~10天用药1次,连续防治3~5次。

8 采收

首先要看秧采瓜,而根瓜对植株后续产量有明显影响。植株生长过旺应适当晚摘根瓜,起坠秧作用。植株生长弱时,要早收根瓜,采取措施促秧生长。初收时每隔2~3天收1次瓜,盛瓜期可每日采收。对畸形瓜更应早收,以免影响正常瓜的生长。顶花带刺、瓜条显棱时即可收获。秋黄瓜的采收期处在温度和光照条件对黄瓜生育有利的时期,但最佳环境条件时间短,应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加强管理,以提高采收频率,获得高产。

大棚黄瓜秋延晚栽培技术

玛依努尔·扎依提

玛依努尔·扎依提,新疆托克逊县伊拉湖乡农业技术推广站,邮编838103。

2014-06-04

猜你喜欢
水浸病菌湿度
路基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湿度场分析
湖边月夜
小病菌影响鸦片战争
冬天用围巾包住口鼻为什么不好
病菌的克星
Trouble in Disneyland
跟踪导练(二)(2)
富硒温泉水浸足治疗溃疡性糖尿病足的效果观察
聚焦探头水浸检测下的频域合成孔径聚焦技术
稻草还田对油菜生长、土壤温度及湿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