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田蛴螬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2014-03-03 16:25吴亮霞,郭武朝
西北园艺(综合) 2014年4期
关键词:细土白僵菌蛴螬

山药即薯蓣科薯蓣,以肥大的块茎供食用或药用,其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陕西华县柳枝镇山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蛴螬对山药的危害有明显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当地山药的质量和产量。因此,控制蛴螬的发生是保证当地山药优质、高产的必要措施。

1 发生及危害情况

1.1 发生情况 近三年在柳枝镇共调查山药田块92个,结果显示,山药蛴螬虫田率100%,一般田块虫株率27%~34%,最高虫株率54%,最高虫量11头/m2。

1.2 生活习性 据华县植保站近多年黑光灯观察数据显示,蛴螬在当地发生种类主要有暗黑鳃金龟甲、大黑鳃金龟甲、铜绿丽金龟甲和黄褐丽金龟甲,年发生1~2代。每年6月初出现少量蛴螬成虫金龟子,6月中旬成虫出土量骤然增加,高峰时期主要在6月底至7月上旬,7月中旬至9月上旬成虫量逐渐减少,9月上旬以后诱虫量明显降低。蛴螬体长30~45 mm,全体多皱,头部黄褐色,胸腹部乳白色,具胸足3对,终生栖居土中,喜食刚播下的种子、根、块根、块茎以及幼苗。幼虫共3龄,1、2龄期较短,危害较小,3龄期较长,危害大。幼虫老熟后,在土表20~30 cm深处做土室,经预蛹期后化蛹,蛹期一般为20天。初孵幼虫先取食腐殖质,随后开始啃食植物的幼嫩芽、根。幼虫在土中活动与土壤温湿度关系密切,当10 cm土温达5℃时开始上升至地表,13~18℃时活动最盛,23℃以上时则往深土中移动,至秋季土温下降到其活动适宜范围时再移向土壤上层。成虫体长16~22 mm,体黑色、黑褐色、铜绿色等,鞘翅长,椭圆形,有光泽。成虫昼伏夜出,白天藏在土中,晚上8:00—11:00进行取食活动,并且取食具有选择性,对杨树、柳树、梨树等比较偏好,有假死性、趋光性、喜湿和飞翔能力强等特点,并对未腐熟的粪肥有趋性。成虫交配后10~15天将卵产在松软湿润、背风向阳的土壤内,每头雌虫可产卵百粒左右,产卵时一般在土壤内10 cm位置进行。以老熟幼虫和成虫在土中越冬。

1.3 危害特点 蛴螬主要取食山药的地下部分。1~2龄的蛴螬一般在地表10 cm以内觅食,取食山药幼嫩的侧根系,对山药的前期生长危害较大,严重时会导致地面上茎叶枯死,造成缺苗断垄。蛴螬进入3龄后,适应环境能力增强,食量骤增,开始下移觅食,以山药的块茎为主要食源,将块茎钻成坑洞或缺刻,造成块茎生长点损害,形成分枝。伤口愈合后留下凹穴,症状特别明显,此种山药刮皮后,颜色为红褐色,刀切时较硬,也不易煮熟。被啃食块茎的伤口也可诱发病害发生,甚或由于细菌感染造成块茎腐烂,极大地影响了山药的品质和产量,严重时可导致绝收。据调查:蛴螬对山药的危害从地表看并不明显,但对山药地下部分幼嫩的根系破坏较大。因此蛴螬前期不注重防治,到了3龄后适应环境能力增强就更难防治。但成虫对山药地上部分危害很小。

2 综合防治

2.1 农业防治

1)正确选地。因蛴螬喜食豆类、花生、玉米、甘薯等作物和柳树、杨树、梨树等树木的叶子,因此选地时避免选择前茬为豆类、花生、玉米、甘薯和附近种植柳树、杨树、梨树的田块。

2)空白地灌水。山药采收后浇大水,降低土壤温度,创造使幼虫不适的环境,可淹死部分幼虫,降低田间的蛴螬基数。

3)翻耕空白地。冬前深翻空白地,可将越冬的幼虫、成虫翻至地表,使其冻死、晒死,或被天敌捕食,提高死亡率。

4)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 因蛴螬是多食性害虫,有喜食有机肥的习性,因此,适量施用腐熟有机肥可减轻或者缓解其对山药危害。

5)适时浇水。因蛴螬抗水能力差,所以在7~8月幼虫孵化期灌水,能降低虫口基数。

6)合理施用肥料。施用碳酸氢铵、腐殖酸氨、氨水等化肥作底肥,所散发的氨气对蛴螬等地下害虫有趋避作用。

2.2 物理和生物防治

1)灯光诱杀或杀虫灯诱杀成虫控制产卵量。根据蛴螬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特点,可在山药田内安装黑光灯、紫外灯或白炽灯,在灯下放一个盛满水的盆或水缸,使诱来的成虫掉落在水中而死,也可直接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此办法宜由村组统一实施,达到群防群控。

2)食物诱引。利用成虫喜食杨树、柳树、梨树叶片的特点,在蛴螬成虫发生高峰期,取柳树、杨树或梨树的枝条,在枝条上喷洒高浓度的敌百虫、辛硫磷等农药后,将枝条分置于田间各处诱杀成虫,有相当好的效果。

3)用微生物杀虫剂防治。7—8月,在蛴螬幼虫孵化期,每亩用防治蛴螬专用型杀菌剂白僵菌1 500~2 000 g,拌细土15~25 kg,在山药根部开沟施药并覆土,或顺垄条施后盖土,也可在栽植时施入栽植穴中。

2.3 化学防治

1)土壤处理 。在山药栽植前,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150 g拌细土15~30 kg混匀后撒于栽植沟内,栽后覆土。

2)灌根。在7—8月幼虫孵化期,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灌根,可杀死根系附近的幼虫。也可每亩用辛硫磷颗粒剂800~1 000 g条施,施后立即浅锄,并浇水促溶,可有效降低山药田间蛴螬的虫口数量。也可用90%敌百虫800倍液灌根,效果也好。

3)撒毒土。7—8月幼虫孵化期,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250 g拌细土20~25 kg,拌匀后撒施,结合中耕翻入土中,可杀刚孵化的幼虫;也可每亩用90%敌百虫0.1~0.15 kg加少量水稀释后拌细土15~20 kg,撒施后覆盖一层土,效果也好。

3 注意事项

春秋两季是蛴螬危害两个主要时期,春季危害造成缺苗断垄,但由于山药再生能力强,可再发芽生长,而秋季危害主要是啃食正在生长发育的块茎,因此,应抓住秋季防治时期。在山药采收前一个月内切忌用药,以防对山药造成污染,影响品质。不同种农药交替使用,以免蛴螬产生抗药性。应施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防止污染。因白僵菌不耐高温和阳光直射,所以施用白僵菌制剂后应及时覆土,不可将白僵菌制剂撒施在土壤表面。严禁将白僵菌与杀菌剂直接混合使用。

山药田蛴螬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吴亮霞 郭武朝

吴亮霞,陕西省华县植保植检站,邮编714100。

2014-04-18

猜你喜欢
细土白僵菌蛴螬
土壤容重数据的不确定性对有机碳密度估算的影响
花生田蛴螬较多的原因与防控技术
不同储存温度对白僵菌孢子活性的影响
白僵菌属分类研究进展
白僵菌应用研究进展
蛴螬危害蓝莓的识别方法、危害期及防治措施
母亲的冬藏
给马铃薯催壮芽可增产10%
白僵菌对酚类转化及僵蚕中4-O-甲基葡萄糖苷化产物的研究进展
蚯蚓粪基质对水稻育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