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龙号极地救援揭秘

2014-03-03 08:59邵世伟
时代报告 2014年2期
关键词:雪龙浮冰极地

邵世伟

百年前,南极探险先驱斯科特在丧生极地前给妻子的最后一封信中说:“关于这次远征的一切,我能告诉你什么呢?它比舒舒服服地坐在家里不知要好多少!”

如果你能理解斯科特的大无畏,也就能理解“雪龙”号的冒险救援。雪龙号是中国唯一能够在极地破冰航行的船只,破冰能力属最低级。为尽快救援俄罗斯科考船,“雪龙”号选择了一条陌生的海路,进入更加陌生的海域,展开了一次置自己于险地的任务。

May Day!北京时间(以下如无特殊标注均为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5日5时许,南纬66度52分、东经144度19分的南极洲东部海域上,俄罗斯极地科考船“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发出了最高等级求救信号。此时船只位于联邦湾海域靠近南磁极点,该区域以冰层厚、天气恶劣而著称。

“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建于1982年,起初用于海洋研究,1988年经改造后开始极地研究工作。受困时船上载有74人,除22名船员外,船上还有一支澳大利亚科考队以及一群来自多国的游客。

此次南极之行,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建造22年来的第一次。船只于11月27日开始它的南极之旅,计划重走100年前澳大利亚探险家道格拉斯·莫森的南极探险路线。

发出求救信号之前,“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已被困浮冰之中近一天一夜。

“绍卡利斯基院士”号船长伊戈尔·基谢廖夫告诉记者,在发出MAY DAY信号时,由于受到浮冰挤压,“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外壳吃水线附近开始出现裂缝,他的水手们已经拿着焊枪在船舱里补漏。而澳大利亚搜救中心的卫星云图上显示,暴风雪将于12月26日再次来临。

信号首先发至英国搜救中心,随后被迅速转至最近海域的澳大利亚搜救中心。2013年12月25日5时50分许,澳大利亚搜救中心将最高等级救援信号发至南极海域仅有的具有冰上操作能力的三艘极地科考船——中国“雪龙”号、澳大利亚“南极光”号与法国“星盘”号。

“May Day”信号意味着求救方船只有沉没危险,收到信号的船必须停止一切工作立即前往救援。距离最近的,是600海里外的中国极地科考船“雪龙”号。

零经验救援

“这不是考虑有没有过往经验的时候。”

收到求救信号时,载有101人的“雪龙”号正在由南极“中山站”驶向靠近南极大陆的罗斯海。这是中国第30次南极科考,此次科考于2013年11月7日由上海开始,“雪龙”号将首次执行环南极航行任务,计划于2014年4月10日返回国内。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曲探宙对记者说,接到消息后,“雪龙”号立即将计划航线向东南方向调整,以十五节的最大航速,前往俄罗斯客船遇险地点。

这是“雪龙”号第一次参与救援行动,而上一次中国参与的大规模南极救援行动已是2003年对韩国南极世宗基地科考队失踪人员的搜救行动。

“雪龙”号由乌克兰建于1993年,并于当年进口至中国,目前是中国唯一能在极地破冰前行的船只。“雪龙”号最大航速17.9节,属B1级(最低级)破冰船,能以1.5节航速连续破冰1.2米(含0.2米雪)前行。

600海里的距离,即便全速航行也需至少2天的时间。为抄近路,“雪龙”号冒着危险穿越中心最大风力达11级的西风带气旋中心赶往“绍卡利斯基院士”号所在地。曾担任“雪龙”号船长10年的袁绍宏介绍,在正常情况下遇到恶劣天气,“雪龙”号都会前往浮冰区避风,以免遭遇冰山撞击。“我们对这片海域很陌生,所走的航线也是第一次。”曲探宙说。

“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的处境正在继续恶化。救援船只没有来,冰山却慢慢漂过来了。起初冰山只是在望远镜里,到26日,船长伊戈尔·基谢廖夫已经可以在他的驾驶舱里用肉眼看到冰山了。

长期在美国南极麦克默多站研究冰山运动的冰河学家道格拉斯·麦克阿叶尔告诉记者,在南极即便是海面上看上去小船大小的冰山,其水下体积也很有可能超过一座高山,“碰撞意味着泰坦尼克号事件再现”。

25日“雪龙”号接到“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发出的MAY DAY信号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应急指挥办公室便在第一时间动员了起来。最新、最快的综合情报不断从北京发往“雪龙”号上。来自研究中心的冰情图显示,“雪龙”号前进途中的浮冰最大厚度有3-4米,并且在高速流动。刚刚破冰开辟出清水道,经常很快就闭合起来。

“雪龙”号副领队徐挺介绍,为保障安全,船上岗位都安排了双人值班,许多人彻夜未眠。“为保证安全与加强联系,在路上的三艘救援船以及澳大利亚搜救中心互相之间每隔6小时便会互相交换一次信息。”澳大利亚海洋安全局局长约翰·杨对记者说。

12月底的南极,正值极昼,但暴风雪的到来,却使“绍卡利斯基院士”号所在的海域变成了极夜。在这样的“极夜”里,“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只能听到咆哮不止的风声和轰隆作响的浮冰撞击声。

北京时间12月27日16时,“雪龙”号抵达距遇险船只不到10海里的海域。高倍望远镜已可见“绍卡利斯基院士”号。27日稍晚,法国“星盘”号也抵达救援海域。

“我们想回家”

相互守望在南极的人类船只,在风暴中度过了他们焦急而挫败的2014年元旦。

五星红旗出现在“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的高倍望远镜里时,遇险船只上的每一个人都开始欢呼。一个小型的庆祝party甚至自发形成。游客们开始唱自己国家的歌曲,释放几天来的紧张和压抑。不久,鲜红的中国直升机开过来了,绕着“绍卡利斯基院士”号转了一圈,又飞回去了。

但救援并不顺利。“雪龙”号最初的救援方案是通过破冰,靠近“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然后带着后者穿过浮冰脱险。但“绍卡利斯基院士”号被困海域靠近东南极冰盖,气候变化无常冰层厚且易发生浮冰堆积。该海域受南极大陆冰盖的下降风影响风速极快,年平均风速70公里每小时,100米每秒的地球最大风力纪录也由该海域保持,这些都使得救援行动异常困难。endprint

12月28日,暴风雪仍在持续,“雪龙”号上的“雪鹰12”直升机无法起飞。救援行动从28日上午9时开始实施。8个小时里,“雪龙”号只能以1.5节航速在浮冰区破冰前行靠近俄罗斯船。

到28日下午15时,“雪龙”号前进至距“绍卡利斯基院士”号6.5海里处。严寒的巨手,把“雪龙”号彻底阻挡住了。此时根据船上海冰监测仪器显示,冰层厚度至少为3-4米,远远超出“雪龙”号破冰能力。“雪龙”号上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刘梦坛博士告诉记者,当时厚重的浮冰在海冰下快速的海流和大风的影响下不断地移动,随后又出现了降雪和白化天气。为避免被困,“雪龙”号调头返回清水区。

12月28日这一天,对“绍卡利斯基院士”号上的人们来说是漫长的。克里斯·特尼告诉记者,当“雪龙”号破冰前进时,所有人都难以置信看到它出现在地平线并试图靠近,“我们都感到非常感激”。

但坏消息接踵而至。几乎和“雪龙”号同时抵达的法国“星盘”号的一个主发动机在抵达后出现故障,宣布破冰失败。也不得不停留在浮冰边缘的清水区。一天之后,发动机损毁、物资储备不足的“星盘”号在卫星电话里告诉“院士”号和“雪龙”号,它必须放弃救援返航。“非常抱歉,希望每一个人好运。”

唯一的好消息是威胁船只安全的冰山在暴风雪中呈现了5°的倾斜并逐渐远离。

12月29日,强劲的东南风裹挟着暴雪袭来,救援工作被迫推迟。或许“雪龙”号的存在就是“院士”号上人们最大的安慰,“看见‘雪龙号在那里我们就深受鼓舞。”船长伊戈尔说。

12月29日晚,破冰能力优于“雪龙”号的澳大利亚“南极光”号抵达海域,并于12月30日凌晨开始破冰作业,试图进入围困俄罗斯船只的浮冰区。但“南极光”号前进到距离被困船只11海里附近便被浮冰阻隔,不得不退回边缘的清水区待命。“这像是开着汽车撞向砖墙。”船长多伊尔说。

第二次救援也告失败。

以破冰的方式拯救“绍卡利斯基院士”号,持续了4天。相互守望在南极的人类船只,在风暴中度过了他们焦急而挫败的2014年元旦。

新的一年,新的一天

“我们已经完成了一项令人难以置信的救援工作。”

12月31日,“院士”号船长发函至“雪龙”号,请求提供直升机救援。同时,澳大利亚搜救中心也提出建议采用直升机转移人员进行救助。

曲探宙介绍,此前“雪龙”号船长王建忠在乘直升机勘察情况时便发现“院士”号右舷冰面十分结实,可以考虑作为直升机应急救援场所。

当日,“雪龙”号全面启动救援前期准备工作。刘梦坛告诉记者,当时科考队员们积极参与了救援物资搬运、协助直升机出库、入库、给直升机加油、探冰、翻译等方面的工作。

“雪龙”号上所搭载的“雪鹰12”号直升机在此次出发前一日刚刚入列。“雪鹰12”号直升机为俄罗斯产卡-32直升机,最大载客量为14人,舱内载重最大3.7吨,具有较强的抗风能力。

但直升机救援也存在着较大风险,天气的变化无常、浮冰承载能力是否足够、旋翼吹起积雪是否会影响视线,这些都威胁着直升机的安全。此外,曲探宙告诉南方周末,“雪鹰12”号主要作用在于吊重运输,并没有专业救援设备。而上一架极地科考直升机“雪鹰11”号便是在2011年12月9日于南极海冰区上空失控坠毁。

时间已不容耽搁,更大的暴风雪随时可能再次到来。为保障直升机降落场地的安全,“雪龙”号通知“院士”号在船只右舷处平整场地,压实雪面,以便降落。

2014年1月2日,天气终于转晴,52名“院士”号被困乘客都聚在右舷甲板等待直升机的到来。布莱登记得,“雪鹰12”号先是运来了一组工作人员用木板搭建了直升机临时平台。在飞机上的张建松看到,直升机的左轮刚落下便陷下去一大半,驾驶员赶紧将直升机提起来,保持住平衡,悬停在冰面。飞机停稳的同时,“院士”号船舷处便传来了欢呼声。

15时许,第一架次承担救援任务的直升机开始降落。布莱登介绍,52人根据船舱位置决定了登机顺序,“随后的撤离是迅速而有序的。”在登上飞机后,特尼向下望去,呈现在他眼前的是茫茫无际的海冰,3艘科考船孤岛般静立其中,“那一刻我才明白自己被卷入了多么大的一个事件”。

鲜红的直升机飞过“雪龙”号,将乘客送往在远处等待的“南极光”号旁的浮冰上,随后救生船将机上乘客运上“南极光”号。

20时30分左右,经过六架次飞机的运输,救援圆满完成。endprint

猜你喜欢
雪龙浮冰极地
可怕的极地雪融
“雪龙2”号出征南极
Pollution reaches new height 污染到达新高度
激发儿童想象力的“浮冰”
“雪龙2”出征
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纪行(三)
雪龙2号首航南极
在极地盖房子
越来越暖是咋回事儿?
极地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