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为动脉瘤性脑血肿脑疝患者急诊探查术的麻醉处理

2014-03-04 18:16陈登奎刘英海程宏玮殷雁斌胡俊梅骆沙舟
西南国防医药 2014年6期
关键词:性脑麻醉科探查

牟 虹,陈登奎,刘英海,胡 宇,程宏玮,殷雁斌,胡俊梅,骆沙舟,张 莉

疑为动脉瘤性脑血肿脑疝患者急诊探查术的麻醉处理

牟 虹,陈登奎,刘英海,胡 宇,程宏玮,殷雁斌,胡俊梅,骆沙舟,张 莉

目的 探讨疑为动脉瘤性脑血肿脑疝患者急诊探查术的麻醉处理原则。方法 我科与神经外科合作,采用静脉快速诱导气管插管、静吸复合维持麻醉的方法,对16例疑为动脉瘤性脑血肿脑疝行急诊探查术的患者进行了麻醉处理。术中监测ECG、IBP、HR、SpO2、CVP、PETCO2及尿量。结果 16例患者术后均证实为动脉瘤性脑血肿脑疝患者。全组患者均未行DSA或CTA检查,急诊手术清除血肿,探查并夹闭动脉瘤,麻醉过程顺利,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对疑为动脉瘤性脑血肿脑疝患者行急诊探查术时,需多学科的协作配合,快速平稳的麻醉诱导与维持、保障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的平稳、解除患者的颅内高压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动脉瘤;脑血肿;脑疝;急诊;探查术;麻醉

颅内动脉瘤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首位病因[1],我院将部分蛛网膜下腔出血并颅内血肿且出现脑疝的患者,作为疑为动脉瘤性脑血肿脑疝患者来处理。此部分患者入院时的病情已相当危重,出现单侧或双侧瞳孔散大、呼吸不规则等危象[2]。麻醉科在得到神经外科手术通知后,立即进行麻醉准备和处理,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现将我院2005年5月~2012年12月对16例未行DSA或CTA检查的疑为动脉瘤性脑血肿脑疝患者的麻醉处理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共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38~89岁,平均59.5岁。ASA分级Ⅲ~Ⅴ级;术前合并高血压7例,冠心病2例,糖尿病1例。入院时均呈昏迷状,一侧瞳孔散大8例,双侧瞳孔散大7例。其中5例呼吸已不规则,立即请麻醉科医师和ICU医师紧急气管插管。Hunt-Huss分级Ⅲ级1例,Ⅳ级8例,Ⅴ级7例。全组患者均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并颅内血肿。

1.2 手术方法 取血肿侧或瞳孔散大侧进颅,经扩大翼点入路,骨窗尽量靠近颅前窝底并咬除蝶骨嵴,先清除部分血肿降低颅压。如果减压不理想暴露困难,可穿刺侧脑室或切除部分颞极及额极。在显微镜下解剖侧裂,沿颈内动脉由近向远顺血肿方向探查,发现并夹闭动脉瘤,冲洗血性脑脊液;罂粟碱湿敷显露的各动脉,冲洗脑池。其中15例去除了骨瓣。

1.3 麻醉方法 术前30 min肌注东莨菪碱0.3 mg。入手术室后,立即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测压,并以此作为基础血压。9例入手术室前未行气管插管的患者,麻醉诱导采用咪唑安定0.05~0.1 mg/kg、芬太尼3~6 μg/kg、依托咪酯0.2~0.4 mg/kg、维库溴铵0.1 mg/kg顺序给药,待药物充分起效后行气管插管;5例已行气管插管的患者上述药物减半给予,立即开始手术。术中严密监测心律和血压,应用艾司洛尔、尼卡地平、去氧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及麻醉药品将心率维持在60~100次/min;血压维持在基础血压的70%~100%。插管后连接麻醉机行机控呼吸,潮气量(VT)8~12 ml/kg,呼吸10~14次/min。行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穿刺植入中心静脉导管测压。术中采取静吸复合维持麻醉,持续泵注丙泊酚3~6 mg/(kg·h),分次静推芬太尼和维库溴铵,并吸入0.7%~1.5%的异氟醚。术中监测ECG、IBP、HR、SpO2、CVP、PETCO2(维持在30~35 mmHg)及尿量,并适时行血气分析。术前即开始给予尼莫地平,剂量为7.5~15 μg/(kg·h)。快速补充胶体(万汶等)扩容,维持中心静脉压在6~10 cmH2O。采用自体血回输机回输自体血,多巴胺3~5 μg/(kg·h)泵注,保持尿量>1~2 ml/(kg·h),从而保证患者全身尤其是脑部的血液灌注。术后所有患者均带管送入ICU,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再拔除气管导管。

2 结果

本组16例麻醉准备和处理快速及时,诱导均平稳,无血压骤升或呛咳等。诱导后,血压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均在正常范围内。所有患者均未刻意使用控制性降压。开颅之后均有明显的血压下降,通过快速补充胶体(万汶等)扩容,给予苯肾上腺素30~50 μg静脉注射及多巴胺3~5 μg/(kg·h)泵注后血压趋于稳定。5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血较多,通过放置临时动脉夹或短时压迫同侧颈动脉来控制出血,并采用自体血回输技术,维持了全身的灌注,最终顺利完成手术。3例老年患者在开颅之后出现室性早搏,经过给予利多卡因50~100 mg静脉注射后,室性早搏消失,未对血流动力学造成明显影响。全组患者均安全返回ICU,无手术死亡病例。

3 讨论

SAH并颅内血肿且出现脑疝的患者是一类极危重的患者。由于颅内动脉瘤是SAH的首位病因,我们把此类患者视为疑为动脉瘤性脑血肿脑疝患者来处理。处理的首要原则是:快速。我院的做法是:神经外科医师一旦发现此类患者,且患者已出现瞳孔散大、呼吸不规则等危重情况,又的确无条件或时间不允许行DSA或CTA检查[3-4],将及时通知麻醉科和手术室立即准备手术。麻醉科的医师在接到通知后,立即派遣1名有经验的麻醉医师到现场,在患者进行术前准备时,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访视和评估;另有1名麻醉医师立即在手术室内进行麻醉和抢救物品的准备。

患者一旦进入手术室,就开始麻醉诱导和处理。此类患者病情已很危重,麻醉诱导一定要保持平顺,避免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选择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的药物,待麻醉药物完全起效后再行气管插管,避免呛咳等情况的发生。不需要常规进行控制性降压,因为如果控制性降压运用不当,可导致整个大脑的脑灌注压下降[1]。手术打开硬脑膜后,血压会有明显下降,此时一定要有预判,避免血压波动幅度过大造成动脉瘤跨壁压的增大,增加出血的风险。可以适当补充血容量,用去氧肾上腺素分次小剂量静脉推注及多巴胺泵注等办法,将血压维持在基础血压的70%~100%。通常对于一般情况好的动脉瘤患者,采用高张高容量性血液稀释法来增加流经动脉狭窄区域的脑血流,维持中心静脉压在8~12 cmH2O。而对于此类危重患者,建议容量负荷不要过重,将CVP维持在6~10 cmH2O。如果术中出现动脉瘤的再次出血,通过外科医师放置临时动脉夹或短时压迫同侧颈动脉来控制出血,同时快速扩容,并采用自体血回输机回输自体血,小剂量多巴胺泵注,保持尿量>1~2 ml/(kg·h),维持全身的灌注。

此类患者一定注意预防脑血管痉挛,通常在诊断之后立即给予钙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它能够抑制颅脑损伤所引起的内皮素(ET)升高,可有效地缓解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脑血管痉挛,改善脑血流,使脑组织缺血性损伤明显减轻[5]。应严密监测血压,以不影响血压为前提,找到一个平衡点。预防神经系统并发症是此类患者手术治疗的关键点,麻醉医师必须做好脑保护措施。我们维持PETCO2在30~35 mmHg,呈轻度过度通气[6]。术中使用甘露醇、呋塞米、肾上腺皮质激素等降低颅内压。还可通过腰部或脑室置管引流脑脊液,前提是必须谨慎缓慢,切忌在打开硬脑膜前大量引流脑脊液,以免出现脑疝或跨血管壁压突然增加。

对疑为动脉瘤性脑血肿脑疝患者行急诊探查术,需要多学科协作来完成。在第一时间完成各科相关检查和治疗,第一时间解除患者的颅内高压,给患者带来更多生存的希望。快速平稳的麻醉诱导与维持、保障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的平稳、预防及减少术后并发症非常关键。

[1] Fun-Sun F Yao.YAO & ARTUSIO 麻醉学[M].6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570-579.

[2] Lai JD,Siu KH.Poor grade aneuri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outcome after treatment with urgent surgery [J].Br J Neurosurgery,2003,53:1275-1282.

[3] 陈轶,孙清荣,廖翠薇,等.CTA 减影法在颅内动脉瘤检查中的应用价值[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7,29(22):2197-2198.

[4] Chen CY,Hsieh SC,Choi WM,et al.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in dete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ruptured aneurysms or cerebral artery aneurysms:a uncommon location for emergent surgical clipping[J].Clin Imaging,2006,30(2):87-93.

[5] 沈光建,邹咏文,许民辉.尼莫地平对兔脑损伤后内皮素变化的影响及其意义[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8,20(2):162.

[6] 郭亮.颅内动脉瘤夹闭术24例麻醉处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7):106-107.

610021 成都,解放军452医院麻醉科(牟 虹,胡 宇,殷雁斌,胡俊梅,骆沙舟,张 莉),神经外科(陈登奎,程宏玮);成都军区总医院麻醉科(刘英海)

刘英海,电话:13980667073

R 743

A

1004-0188(2014)06-0636-03

10.3969/j.issn.1004-0188.2014.06.023

2013-07-27)

猜你喜欢
性脑麻醉科探查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麻醉科住院医师术前访视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市属三级综合医院麻醉科医师人力配置实践与分析
冀西北三马坊热储构造探查的新认知
猪血球凝集性脑脊髓炎的防控
煤矿常见隐蔽致灾因素及其探查技术分析
麻醉科特色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查房模式探索
软通道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幕上出血患者的近期随访研究
甲基强的松龙与地塞米松在小儿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MR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