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大型综合性医院转化医学中心建设的思考

2014-03-04 18:16谭映军
西南国防医药 2014年6期
关键词:医学中心我院医学

叶 平,李 勇,谭映军,杨 波,谭 艳,王 攀,沈 君

军队大型综合性医院转化医学中心建设的思考

叶 平,李 勇,谭映军,杨 波,谭 艳,王 攀,沈 君

军队;医院;转化医学;建设

转化医学的内涵概括起来就是“两条通道”,一是针对临床医师的观点和假设,设计基础研究实验加以检测和验证;二是将基础医学的研究结果与技术应用于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验证其实用性、可行性、有效性、准确性等,并提出改进和完善的意见和建议[1]。宗旨在于来源于临床,回归到临床,促进临床诊疗水平的全面提升。国际上,1996 年Lancet 杂志第1 次出现“转化医学”这个名词[2]。2003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正式提出转化医学的理念,并在国际上得到迅速发展,已经逐渐从一个科学研究的理念演变成一种新的医学研究模式[3]。国内,第一家具有转化医学中心雏形的是2008 年复旦大学生物医学院成立的“出生缺陷研究中心”,旨在搭建出生缺陷研究平台。随后,以生物医学治疗、再生医学和重大疾病诊治为主题的转化医学中心纷纷成立[4],特别是2010 年以来,建设速度加快,截止2011 年,全国就有65 家转化医学中心挂牌成立[5]。

近年来军内301医院、307医院、海军总医院等均已成立转化医学中心,我院作为军队大型综合性医院,全军研究型医院建设扩大试点单位,引入转化医学理念,建设转化医学中心是研究型医院创建工作的必然步骤之一,但是建设的初衷、建设的模式、建设的内容都没有既定模式可以选择,需要精心论证,结合实际,摸着石头过河。本文就我院转化医学中心的建设思路进行分析讨论。

1 建设模式选择

转化医学中心建设近年来是热点、焦点,主要构建模式包括:跨单位的院(医院)所(研究所)结合,在大学内部建立转化医学中心;独立医疗机构建设研究型医院实现医院转型[5]。归纳起来国内主流的建设模式都是一方面依托本单位的国家、军队等重点实验室建设;另一方面依托院校、院企合作进行建设。以301医院、海军总医院为例,301医院的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下设办公室和临床技术、新药、仪器设备3个研发组;海军总医院提出的是“自我研究转型为主,整合院外优势为辅”,他们的共通之处在于都有本单位的各级各类重点实验室,研发基础雄厚。我院现阶段缺乏可依托的基础研究平台,医院中心实验室仅仅能完成细胞培养、小动物实验等基础研究措施,所以在建设模式上,选择“整合资源为主,自主研究为辅”模式,既符合建设主流,也切合自身实际。

2 建设内容选择

目前军地的转化医学中心开展业务范围多集中在基因诊断、生物治疗、再生医学等领域,如复旦大学的“出生缺陷研究中心”等。我院如果步其他单位后尘,仅仅盯着其他单位已开展的领域和项目,永远也只是模仿,不可能成为主流,更不可能成为某一领域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同时也可以发现,军内某些单位瞄准军事医学特色作为转化医学中心建设立足点,如海军总医院转化医学围绕“海洋”开展,定位在“海洋医学与救援”。我院在建设内容上归纳起来有3个方向可以选择,一是地域特色领域,成都战区涵盖西南四省(区)一市,驻地范围内有高原、山区、雨林,我院可以尝试选择驻地地域、单位特色学科等作为建设的主要方向,如“高原、高寒战创伤防治”、“高湿环境下部队多发病防治”等;二是特色技术领域:医院传统优势学科和疾病诊治特色,如“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微创治疗”等;三是热门领域:医院已被总部批准使用DC-CIK细胞治疗消化系统肿瘤,以此为突破口选择热门的生物治疗领域,也是不错的选择。

3 建设步骤选择

转化医学中心职能主要有:研究、孵化、应用、支撑4个方面,是全面展开,还是部分实施,要结合各单位实际情况来确定。以我院为例,目前普遍存在医务人员转化意识淡漠,医院研究平台滞后,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脱节等问题。这就决定了我院在转化医学中心职能展开方面的原则:即近2~3年内应该以梳理已有项目实施孵化为主,自主研发或借用平台研发为辅,适度进行推广应用。在这个大原则的限定下,可以选择“搭架子、筑平台、建桥梁”的思路。

“搭架子”就是将管理和运行的架子搭起来,设置管理机构、完善规章制度、明确职责分工等。医院已于2013年成立了转化医学科,但目前为止工作人员只有1人,既没有转化医学科的规章制度,也没有医院关于转化医学的相关规定。下一步重点则是在转化医学科的基础上给予人财物的支持,建章立制,明确责权利,并充分放权,赋予部分机关职能,使之在内部协调和外部联系中有一定决定权和自主权,利于工作的展开。

“筑平台”则是利用我院已与军事医学科学院二、三所,成都医学院、山东威高集团签署战略协作框架协议的基础,构建院院、院校和院企平台,并在框架协议约束的协作范围内,一是充实平台内容,签署具体合作项目子协议,使框架协议接上地气、落到实处、落地生根;二是发挥平台职能,借用科研机构的基础研究条件和力量,借用医学院校教学信息资源,借用国内知名企业制造硬件和转化渠道;三是拓展平台界面,通过集思广益,拓展协议议定中未涉及到的领域,通过合作经验,拓展与类似院校、企业的合作模式。

“建桥梁”则是建立临床与科研、科研与转化、转化与临床的桥梁。一方面梳理既往科研成果(我院具有丰富的资源,包括1998年以来的国家、军队、省部级二等以上成果奖有53项,三等成果奖数百项,还有处在保护期内的专利64项),遴选可转化的实例;另一方面广泛收集临床需求,遴选部分临床急需、研究内容具有操作性、研究结果转化性强的项目,与军地院校和企业洽谈合作研究转化事宜,我院提供研究思路、研究人员、研究经费,院企提供研究平台、技术支撑、转化渠道,各取所长,强强联合。

世界范围内转化医学研发的浪潮此起彼伏,对于转化医学的研究已成为21 世纪生命科学及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6],而且转化医学还不仅仅是科研问题,更高层面上还涉及到社会问题、资源问题,高效运用有限的研究资源,研发针对临床的实用成果,尽快以实物或技术形式进入临床,提高疾病诊治效果,使医疗资源发挥最大效能,促进健康事业的进步。因此,对于军队大型综合性医院,肩负卫勤保障和社会担当双重责任,如何通过调研论证、整合资源、构建平台、传播理念,建设转化医学中心是要点课题、重点课题、难点课题,值得探究。

[1] Hall JE.The promise of translational physiology[J].Am J Physiol Cell Physio,2001,281(5):C1411-C1412.

[2] Geraphty J.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J].Lancet,1996,348(9025):422.

[3] Drolet BC,Lorenzi NM.Translationl research:understanding the continuum from bench to bedside[J].Transl Res,2011,157(1):1-5.

[4] 孙集宽,洪夏飞,范俊平.通过国际合作探索中国特色转化医学之路[J].转化医学杂志,2013,2(3):129-132.

[5] 朱敏,田丽丽.浅议转化医学中心建设[J].转化医学杂志,2013,2(4):255-256.

[6] 张鹏,秦岭,成文翔.关于转化医学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考[J].转化医学研究(电子版),2013,3(3):28-38.

610083 成都,成都军区总医院医务部

R 197.3

A

1004-0188(2014)06-0664-02

10.3969/j.issn.1004-0188.2014.06.037

2014-03-15)

猜你喜欢
医学中心我院医学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任联席会议工作机制的创新与实践
浙北医学中心建筑照明
医学的进步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青海大学高原医学中心介绍
医学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医学、生命科学类
上海国际医学中心遭遇人才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