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大学生村官政策满意度实证研究

2014-03-05 07:57
决策咨询 2014年5期
关键词:南阳市村官问卷

赵 毅

一、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研究选取河南省南阳市的邓州、内乡、社旗、镇平、桐柏等县(市、区)大学生村官。在编制问卷前,笔者查阅了大量关于工作满意度量表的相关资料,并根据自己任大学生村官以来的基层工作经验,编制出本课题研究的预测问卷。采用此问卷对周围几个乡镇的50名大学生村官进行了预测,然后对预测的结果与笔者的预期进行分析比较,并对其中的30名村官中进行了回访,参照访谈的信息和综合预测所得数据,编制出最终的调查问卷。接下来将200份有效问卷的数据进行整理录入spss.17.0软件。首先进行相关分析,剔除那些不符合相关系数要求的变量,对满足运算要求的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公共因子,从而确定了影响大学生村官政策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其次,对调查问卷样本整体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从而比较清楚地了解邓州、内乡、社旗、镇平、桐柏等县(市、区)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满意度现状,接下来对政策满意度之间和人口统计学的变量关系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分析人口学不同变量是否对大学生村官政策满意度产生影响以及不同的大学生村官个体特征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二)研究方法

1.田野调查法。通过深入邓州、社旗、内乡等县(市、区)访谈,尽可能多地收集理论材料和实证调研数据,在此基础上编制出比较符合南阳市大学生村官实际的调查问卷,在邓州、内乡、桐柏等县220名大学生村官中展开调查。

2.统计分析法。本研究主要采用SPSS 17.0软件对回收到的200份有效问卷进行系统整理分析,主要采用了描述性统计法、主轴因素法、最大模拟法、方差分析、T检验等统计学方法。

(三)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登门拜访、电子邮件、电话采访、QQ交流等方式,共发放给南阳市选聘的现任大学生村官调查问卷220份,其中邓州60份、内乡50份、社旗50份、镇平60份、桐柏50份,问卷回收214份,有效问卷20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约为97%。问卷有机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学历、生源地、工作时间、以及做任职职务等基本信息。有效问卷的总体样本情况如下表:

表1 大学生村官样本基本信息

(资料来源于调查问卷整理)

二、研究结果

(一)因素分析

本研究采用当代心理计量领域受到最多注意与讨论的因素分析方法,对南阳市大学生村官政策满意度调查问卷收集统计的资料进行相关分析,接下来对问卷中20个符合要求的因子做巴特利球形检验和KMO检验,KMO值越大于0.5时,Bartlett检验达到显著,检验结果表明数据适合进行因素进行分析。本研究的KMO抽样适当性参数为0.835,大于0.5,Bartlett球形检验的卡方值为920.238,相应的概率Sig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矩阵差异性显著,说明可以运用本研究所选取的20个样本进行因素分析。然后采用主轴因子萃取法,以特征值等于1.00为判别基准,针对变量间的共同部分进行因素萃取。同时用方差极大法进行因素旋转,得到6个比较清晰的因素,这6个公共因子的累计方差解释率为78.720%。最好根据因素成分图对6个公共因子命名为身份角色、政策落实、工作环境、管理考核、前途出路、工作开展,从而得到了大学生村官政策满意度比较清晰的框架结构。

(二)大学生村官政策整体满意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将工作满意度划分为五个等级:对南阳市大学生村官的整体满意度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2 南阳市大学生村官政策整体满意度得分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南阳市大学生村官整体满意度的均值是2.4008分,处于“一般”和“不满意”之间,属于中低级水平,这也说明南阳市在大学生村官政策推行过程中,不能始终满足大学生村官的发展需求。

(三)各维度对村官政策满意度影响程度分析

本研究将对因素分析中得到的身份角色、政策落实、工作环境、管理考核、前途出路、工作开展等6个主要影响南阳市大学生村官对村官政策满意度的代表性因子进行了描述性统计,目的在于研究不同因子对南阳市大学生村官政策满意度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统计结果如表:

表3 大学生村官各维度政策满意度

由上表可以看出,影响大学生村官工作满意度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是前途出路、政策落实、管理考核、身份角色、工作环境和工作开展。

(四)人口统计特征变量下的大学生村官政策满意度差异分析

为检验大学生村官工作满意度的个体差异,分别依据性别、学历、薪金待遇、生源地的不同,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调查样本的差异性进行分析,以确定不同人口特征的大学生村官政策满意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其一,不同性别大学生村官对村官政策满意度差异较小,sig值均大于或等于0.05,没有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水平。其中,女性村官不论在身份角色、政策落实、工作开展、前途出路上的满意度都高于男性村官,而工作环境的满意度低于男性,这符合女性在社会及家庭的角色特征,没有结婚、买房等经济压力,对自身的政治、物质待遇要求也没有男性那么强烈,但是对工作环境的舒适度有一定的要求。

其二,不同学历大学生村官对身份角色、政策落实、工作环境、工作开展、前途出路方面其sig值均大于0.05,没达到样本显著性差异水平。具体分析,在整体满意度、政策落实、工作环境、前途出路方面,学历越高,满意度越低。总体上来说,大学生村官对村官政策满意度和学历呈负相关,学历越高越容易导致对村官政策的不满意。

其三,不同薪金待遇大学生村官对村官政策满意度方差分析。

表4 不同薪金待遇大学生村官对村官政策整体满意度方差分析

在表4中可以看出,由于学历不同,任职的工作地不同导致大学生村官收入存在明显差异。南阳市村官对村官政策的整体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来看,学历高收入高的人对村官政策满意度低些,本科及以上人员满意度得分为1.70分,处于非常不满意和不满意之间,这些差异可能与社会上学历对工作、收入、社会地位有重要影响作用有关。如:郑州市2012年最低工资标准为1020元,而上了十多年学的大学本科生村官中相当一部分人的月工资收入还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最低生活标准,他们的村官工作没有达到本科学历以上人员的预期收益。总体上说,从不同薪金待遇分析上大学生村官对村官政策满意度还是偏低。

其四,不同生源地大学生村官对村官政策满意度分析。不同生源地大学生村官对村官政策满意度及各个因素满意度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来说,农村生源的大学生村官各个因素满意度都高于城市生源的大学生村官,可能与个人成长生活的环境以及对工作的期望收益值有关。如2012年上海市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工作正式启动后,大学生,尤其是出身农村的大学生对于“村官”的报考热情较为高涨,在前几天报考的40多名学生中,大部分是出身本市农村的大学生。这也给各级组织部门和大学生村官招聘管理部门一个重要的警示,在选聘大学生村官时,可优先考虑选拔一些特别能吃苦、能主动适应艰苦环境、具有开拓精神、有意愿有能力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农村生源的大学生到村任职。

三、结论及对策建议

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可以看到南阳市大学生村官对村官政策的整体满意度不高,具体来说,在前途出路满意度上的值是1.72分,村官工资待遇一项的得分最低1.20分,处在“非常不满意”和“不满意”之间,属于较低的水平。管理考核上的满意度为2.12分,在村官身份、工作角色满意度上的值分别是2.025分与2.27分,工作环境上的满意度得分是2.47分,处在“不满意”与“一般不满意”之间。工作开展方面,大学生村官在村民关系满意度上的均值最高,为3.50分,与村委其它干部的关系上均值只有2.90分。从上可以看出,大学生村官对村官政策各方面的期望较高,而较高的期望易导致较低的满意度。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高大学生村官政策满意度。

首先,明确大学生村官计划相关政策。大学生村官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做好农村工作的重要力量,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明确大学生村官计划相关政策,真诚关爱大学生村官群体,关心他们进步成长。要落实保障措施,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物质生活保障机制,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在农村工作基本的物质需求,为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要落实大学生村官待遇相关政策,明确待遇标准、对象范围、资金来源,从政策上改变大学生村官待遇低、落实难的问题。

其次,优化大学生村官政策执行的环境氛围。“大学生村官计划”是给大学生谋就业、为新农村找人才的“双赢”之举,它对基层干部队伍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把它作为抓基层、打基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在全社会着力营造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的良好氛围。电视、电台、报刊、杂志、网络等主流媒体可以开辟专门的大学生村官栏目或专题,宣传大学生到村任职的心路历程、成长经历、创业致富等典型事迹,为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地方基层组织和有关部门要根据大学生村官所任职务要求合理定责,交任务,压担子,让他们实实在在参与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在处理复杂问题中磨砺成长。地方高校尤其是农业类高校要充分利用人才与技术优势,及时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帮助和支持。如:淮海工学院主动作为,与江苏省委组织部、省青联于2009年共建大学生村官研究所,该研究所先后就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管理使用模式等课题进行研究,并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再次,大学生村官应加强内涵建设。大学生村官的健康成长,光靠组织的培养是不够的,还需要努力提高自身能力素质,才能不断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第一,正确定位,调整心态,转换角色,不断加强自身责任意识建设,科学合理的规划自己村官职业生涯,以求尽快融入群众,开始自己的农村工作生活。第二,加强自身科普知识地学习,提高信息服务化水平,努力把先进适用的科技知识普及到农民群众中去。第三,注意培养自身发展农村经济的引导能力,要沉下心来,长远规划,针对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研究提出新的工作措施,为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合理、可行、准确、科学的行动指南。第四,加强自身熟悉和管理村务党务的工作能力。应加强农村基层各项制度建设,支持村党支部严格按照党章和各级党委政府有关农村工作的各种行政性规定,建立健全村党支部会议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等制度,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对农村各种基层组织的领导,保持社会稳定,为农村的改革发展创造和谐的环境。

最后,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构建和实施重点在于促使“村官”过程运行顺畅,主要抓住选聘考录、管理培训、素质提高、流转顺畅等环节。一是要规范大学生村官选聘机制,从报名资格审查到大学生村官聘用上岗,从工作实施方案到具体工作办法,都要制定严密、统一、明确的规定,给考生创造一个公正、公平的竞争机会。二是要健全大学生村官教育培训机制。充分利用本地区农业示范服务基地进行现场实践培训,以大中专院校为依托,以远程党员电化教育媒介为载体,整合利用社会教育培训资源优势,提高培训效果和质量。三是要做好大学生村官日常管理工作。要明确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职责,健全和完善管理机制,并建立长效机制,构建管理网络,逐步形成规范有序、科学合理、运转高效的大学生村官管理体系。四是要完善大学生村官后续保障制度。政府一方面要为大学生村官的身份认定创造条件,让打算继续留村任职的大学生成功进入村 “两委”,无所顾虑地去农村开辟一片全新的天地;另一方面应该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完善大学生村官的通道建设,让一大批具有两到三年农村工作经历、有知识、能吃苦、了解国情、组织能力强的社会新人进入职场发挥作用,成为现代化事业建设过程中各行各业的新型建设人才。

[1] 张文军.论建立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的政策导向[J].河北学刊,2012(09).

[2] 李永生.刍论大学生村官与实现我国农村善治[J].理论导刊,2010(04).

[3] 崔琰.大学生村官工作[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0.

[3] 周西安.大学生村官的发展困境破解[J].人民论坛,2012(03).

[5] 杨振海.关于大学生村官计划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J].江汉论坛,2010(06).

[6] 余倩.大学生村官有效流动问题探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南阳市村官问卷
唱村官
“95后”女村官的乡村振兴梦
南阳市
南阳市第一中学校简介
南阳市第一中学校简介
让优秀“村官”有奔头
耶鲁高材生的“村官”之路
南阳市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