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校园背景下的文化建设与发展路径

2014-03-05 01:34崔亚虹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师生校园

崔亚虹

(大连民族学院 东北少数民族研究院,辽宁 大连 116600)

和谐校园背景下的文化建设与发展路径

崔亚虹

(大连民族学院 东北少数民族研究院,辽宁 大连 116600)

大学和谐校园文化主要是通过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培养能够传承文化和创新文化的高素质人才。它的特征表现为明确的导向性、鲜明的时代性、主体对象的独特性、广泛的辐射性和相对的开放性。大学和谐校园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决定了它的发展路径,即牢牢把握和谐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核心的价值体系,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在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努力加强校园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建设。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路径

大学和谐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早在党的十六大就提出“要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党的十七大又强调:“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高校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指明了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对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总体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注重积累,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使高等学校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示范区和辐射源。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校园文化理论特别是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校园文化理论研究已经初具规模,理论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开始朝着科学化、系统化的轨道发展。

一、和谐校园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

大学和谐校园是指高校学生自身个性、能力和素质的和谐发展,高校师生间人际关系的和谐融洽,高校师生与校园生态环境的和谐互动。它包涵了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和谐向上的大学精神、和谐配置的教育资源、和谐宽松的育

人环境、和谐开放的校园文化等,其主要特征是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重的教育有机体。

二、大学校园文化对建设和谐校园发挥重要作用

1.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正确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政治导向。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弘扬民族精神,凝聚各族人民的力量,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它不但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一切优秀的文化传统,还要吸收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发展先进文化为指针,切实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政治方向,以更好地发挥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的功能和使命。

2.大学校园文化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含了和谐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层面。它反映的是学校的价值观念、办学理念、历史传统、精神风貌、办学特色及学校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大学不仅用先进的文化培养各种优秀人才,而且在此过程中将其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底蕴和文化精华、高尚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等源源不断地传递到社会,成为和谐校园的重要元素。它体现的是以学校物质条件为基础的物质文化和以人为中心的精神文化的统一。

3.大学校园文化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和谐校园是大学文化建设追求的目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是实现和谐校园的文化源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帮助广大师生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职业意识、角色认同、教育理念、教学风格、价值取向等与学校的主体文化协调一致,全力营造稳定、法制、公正、有序的校园,向上、创造、竞争、活跃的校园,宽松、协调、包容、文明的校园。

三、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路径

路径是途径和措施,它是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要特别注重发展路径即方法、措施的选择和运用。大学和谐校园文化的发展路径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坚持校园文化的社会主义方向。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而高等教育的特殊功能决定了高等学校肩负的特殊责任。这在客观上要求高等学校必须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校园文化的社会主义方向,不仅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上,也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运作上,即紧紧围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引导学生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把校园文化的社会主义方向性落在实处。

2.坚持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牢牢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真正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融入全过程,贯彻到工作中的各方面,引导广大师生自觉地把个人价值追求融入学校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振兴的伟大实践。

3.把塑造大学精神放在建设大学和谐校园文化的首要位置。大学精神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文化发展繁荣的过程也是文化继承创新的过程。大学文化是在大学不断发展进步的历程中逐步积淀形成的,大学文化的特征鲜明地表现在大学精神上,而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独特品质和精神气质。因此,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主要任务在于培育和弘扬师生的科学精神、民主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及理性的批判精神,增强师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形成广大师生的大学文化认同,为大学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供充足的精神动力。

4.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和谐校园是大学文化建设的目标,和谐文化是实现校园和谐的文化源泉,是全校师生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围绕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的核心,切实加强师德建设与加强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深入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着力提高师生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引导师生正确认识事物、对待问题、处理矛盾,努力在融洽人际关系、形成良好校园风尚等方面取得实效。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活动的丰富创新,更好地满足广大师生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

5.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广泛性、复杂性的特点,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建立强有力的保障机制,消除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自发性、盲目性、随意性和偶然性,进而形成长期的文化积淀。学校所有制度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要求。制度建立或修改要遵循民主管理原则,广泛听取广大教职员工的意见,把制度建立在广大教职员工认可、满意的基础之上,保证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大学和谐校园文化的持续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需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并不断更新的过程。因此,作为推动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它的发展路径,也必须进行不断改进,这样才能不断适应创新人才的培养。

[1]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Z].中国教育报,2004-12-30.第1版.

[2]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光明日报,2011-10-26.第1版.

[3]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大学文化建设 [Z].中国教育报,2007-11-15.第9版.

[4]高明胜.大学和谐校园文化的特征与发展路径的选择[J].世纪桥,2008,(07):50.

[5]张斌.构建和谐校园视域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选择[J].高等农业教育,2011,(01):14.

G640

A

1674-9324(2014)04-0153-02

辽宁省教育厅2012年度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民族院校《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阶段成果(2012B408);大连民族学院2009年教学改革项目“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与运行机制研究”阶段成果。

崔亚虹(1961-),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现为大连民族学院东北少数民族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东北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民族问题研究。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师生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