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城教职工体育文化建设研究

2014-03-08 07:16齐大路
军事体育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大学城场地设施教职工

齐大路,朱 宏

(福建中医药大学体育部,福建福州350122)

高校教职工体育文化是指在高校环境中,教职工人员在体育活动和群体竞赛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与精神的内涵与外延,也是校园体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大力倡导建设和提升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大背景下,教职工体育文化建设不容忽视。高校教职工体育文化建设不仅能极大地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同时也能体现高校办学中“以人为本、尊师重教”的理念,提高教职工的地位和价值,促进高校教育发展[1]。本研究以入驻福州大学城的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江夏学院、福建工程学院和闽江学院等7所普通高校共计500名普通教师为调查对象,采取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福州大学城高校教职工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并为其发展提供合理对策。

1 福州大学城教职工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

1.1 物质文化建设现状

物质文化是教职工在体育活动中所具备的物质条件及其产生的物质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实物,它构成教职工体育文化的基础[1],主要包括体育场地设施和体育经费投入两个方面。

1.1.1 体育场地设施现状

目前福州大学城各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较为完备,在数量和面积上都能基本满足各校师生的体育健身需求 (见表1)。但各高校针对教职工专门建设的体育场地设施很少,人均面积仅为0.25 m2,大部分是与学生共用,只有个别院校在办公楼或公共体育场地内单独分割出来专供教职工使用,但这也只是针对个别小球类项目,如乒乓球和台球等,这些项目设施简单,占用面积小,使用和管理起来比较方便。其他项目均与学生共用,面对学校数万名学生的争抢,这些场地显得“僧多粥少”,大大挫伤了教职工参与体育的积极性。只有当组织教职工比赛时,场地才会被承包下来专供教职工使用,否则,教职工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体育项目,如跑步和跳绳等。另外,由于各高校场馆使用政策的限制和约束,体育场馆设施仅对本校师生开放,对外校师生开放情况很少见,资源共享率非常低,教职工体育活动的推动步履维艰。

1.1.2 体育经费投入现状

经费投入是教职工体育文化建设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成效的重要保障,也是学校领导着力解决的重要环节。经调查 (见表2),各个学校的经费投入不一,综合类院校明显多于专科类院校,教师数量多的学校多于教师数量少的学校,各校经费投入几乎都是按照教师数量的比例进行划拨。综合类院校的经费投入多在5万~8万元之间,而专科类院校的经费投入则在2万~3万元之间,差距较大,除了教师数量因素,主要是由学校教职工数量多少和学校领导对教职工体育重视程度决定的。鉴于此,多数学校工会主席表示这些经费投入根本不能够满足学校教职工的体育文化建设需求,在举办校内教职工的体育活动时已经显得捉襟见肘了,所以在学年的群体计划中,就没有与兄弟院校联合搞大型赛事的动力和计划,与外校的文化交流就难以实施。

表1 福州大学城体育场地设施类型、数量及面积(n、m2)

表2 福州大学城各高校教职工数量及体育经费投入情况

1.2 制度文化建设现状

高校教职工体育制度是指学校相关部门为推动教职工体育文化建设而制定并实施的各种规章、制度和措施的总称[2]。福州大学城7所普通高校鲜有制定教职工体育文化建设方面的制度,在对外合作办赛和文化交流方面的制度建设更是一片空白,各高校几乎都是各自为政,闭门办赛,例行公事。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两方面:1)领导不重视,认为工会仅仅服务好本校教职工即可,无需对外大张旗鼓;2)经费投入不足,经费的有限性制约了工会向外拓展业务、对外交流的想法和意愿。说明各高校对教职工体育文化建设方面还不够重视,没有从文化层面对教职工体育进行深入研究,仅仅停留在举办体育赛事的表层现象上。这无疑会严重影响教职工的积极性,导致教职工体育赛事缺乏系统性,参加人数不多,体育文化氛围较差。

1.3 精神文化建设现状

体育精神文化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中,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积淀及其与现代校园文化整合提炼的结果,它主要反映了校园体育文化的意识、价值观和行为准则[3]。本研究主要从体育观念方面对福州大学城高校教职工体育精神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大多数教职工对体育运动与健康有正确的认识,但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表层的意义上,对于体育运动对人体身心健康造成的深层次影响,大多数教职工还难以领会,特别是工科和文科的教职工更是觉得体育运动可有可无,但医学院校的教职工体育观念能与时俱进,能够从自身专业的角度理解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对于体育运动健身、健心的功能,95.9%的教职工持肯定态度,但是体育运动对智力、情感、个性的影响,只有48.6%的教职工持肯定态度。由此可知,教职工的基础体育理念是相对薄弱的,仍需进一步的普及和正确引导,如果仅停留在原有知识层面上,校园教职工体育精神文化就只能维持在传统体育观念的层面上,会严重制约其繁荣发展。

1.4 行为文化建设现状

体育行为文化主要是自主体育锻炼和参与体育赛事的态度和行动中形成的一种体育文化现象,即教职工自主参加体育锻炼和参加集体体育比赛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行为文化是衡量体育文化发展状况的一个标志。而教职工参加体育锻炼和参加体育比赛的态度是高校校园教职工体育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调查发现,有86.1%的教职工表示非常愿意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和体育比赛,但是由于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导致他们中有80.1%的教职工不得不选择放弃或减少,因为大学城位置偏远,离家太远,这是阻碍大学城高校教职工参加体育锻炼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根据这个情况,多数学校工会都会举办一些小型的赛事,尽可能不耽误教职工太多课余时间,或者把战线拉长,缩短比赛时间,减少参赛人数等,如:福建中医药大学工会举办的比赛都在每周五16~17点间,尽量不影响教师正常回家。

2 福州大学城教职工体育文化建设的对策

2.1 政策引导

营造良好的教职工体育文化氛围,需要建立和谐的运行机制。教职工体育文化的核心是体育健康价值观,普及体育健康价值观是体育文化建设的目标[4]。在这个前提下,学校应制订相应的制度和实施方法,包括自主体育锻炼、集体竞技比赛以及体育欣赏等方面内容,保证各项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建立学年度体育赛事制度,将参与程度最高的体育赛事常态化举办,建立赛事品牌,营造赛事氛围;建立对外体育交流政策,拓宽教职工体育范围,扩大交流交际圈;树立教职工体育榜样或体育先进个人,以此带动全校教职工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营造活跃的体育氛围;开展全校教职工体育赛事图片展览,向全校师生宣扬教职工体育活动,丰富教职工体育文化建设,同时也激发教职工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

2.2 通力合作

学校各级党委和机构要以“教师为本”,通力合作,解决教职工体育文化建设所需的经费、场地设备和后勤保障。首先要依靠校领导的决策支持,在经费上给予保障;其次,院系领导无论从经费和思想动员上对教职工参加体育活动都能给予支持和帮助;再次,充分发挥体育教学部、后勤、保卫和校医院等部门的优势,这些部门都是开展体育活动必须依靠的部门;最后,工会要起主导作用,紧紧依据工会法维护教职工参与各项体育活动的权利,争取在经费上和场地上都给予支持和保障,使广大教职工的身体健康、生活环境、工作热情得到不断改善和提高。

2.3 教师自觉

通过各种方法让教职工转变观念,从过去的“要我运动”变为现在的“我要运动”,对体育运动有质的认识[5]。主要方法有:1)开展贴近人心体育运动。要把传统运动项目与现代趣味运动结合起来,减少竞技性,增加趣味性,对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体育项目要经常性和固定性地开展;要深入了解和挖掘广大教职工喜爱的运动项日,同时也要不断学习和借鉴兄弟学校开展较好的趣味运动项目的经验和办法。2)举办家庭体育活动。邀请教职工家属一同参与体育运动,增加教工的兴趣性和积极性,增进家庭团结和睦。3)定期开展体育健康知识讲座,提高对体育的认识,学习和掌握更多的体育文化基础理论;定期举办体育运动培训班,聘请知名社会体育指导员传授各项体育运动的方法和技巧,使教职工掌握科学的运动方法。

2.4 资源共享

成立福州大学城校际联合体育运动委员会,对福州大学城各高校体育物质资源进行整合与管理,切实实现体育物质资源的优化与共享。首先要打破体育场地设施各校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传统格局,突破资源配置的时空瓶颈。通过校际联合体育运动委员会这一利益共同体,统筹协商和解决资源开发、利益分配、使用管理等问题,在保证各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运动训练和竞赛顺利进行的基础上,本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通互助、资源共享的原则,面向大学城所有的师生开放[6]。同时,借助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参照大学城“餐卡一卡通”模式,推行“健身一卡通”模式,教职工持一卡通可到任何院校的任何场馆免费进行健身和锻炼,积极推进大学城体育场地设施使用和管理的网络化和信息化,让资源共享达到最大化。

2.5 校际联合

充分利用大学城优越的地理优势,7所高校隔路相望,近在咫尺,为高校联合举办教职工体育赛事提供了先决条件。由大学城校际联合体育运动委员会牵头定期举办校际间的教职工体育赛事,扩大高校间的交流范围,吸引更多教职工参赛,给赛事影响力造势。各个高校组建自己的运动队,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体育文化交流,届时不同高校的教职工体育文化在这里碰撞和交融,共同呵护“积极向上、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另外,建立教职工体育专项网站,为宣传和建设教职工体育文化提供阵地,以此来带动高校教职工参与体育锻炼,推动高校教职工体育运动快速向前发展。

3 结论

福州大学城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场地设施资源,为丰富和发展高校教职工体育文化提供了先决条件,但是目前大学城高校教职工体育文化建设仍处于落后状态,主要原因有经费投入不足、场地设施缺乏针对性、政策制度缺失、对外交流不足和教师不自觉等。各高校应充分认识问题的根源,充分利用大学城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采取适当和积极的措施加以解决,从多方面多角度加强高校教职工体育文化建设,让教职工在学校能够体会到体育的魅力和集体的关爱。

[1]顾春先,何文涛,胡波.我国普通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8):19-22.

[2]吴爱利.长沙市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D].湖南师范大学,2012:19-20.

[3]杨海义.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 [J].教育与职业,2007,3(9):174-175.

[4]黄霞,朱雪宇,张秋君.浅谈和谐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J].教育与科学,2009,9(27):188-189.

[5]吴晓柏.加强体育文化建设,履行工会职责[J].高教论坛,2003(8):24-25.

[6]许红峰,庄昔聪,彭雪涵,等.福州地区大学城体育物质资源的优化与共享[J].体育科学研究,2004,8(4):24-28.

猜你喜欢
大学城场地设施教职工
渭南师范学院“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教职工书画作品选登(一)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精准定位,强化服务
——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工作的创新实践
“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在我校大学城校区举行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浅谈高中工会女教职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城经济对城镇化影响初探——以呈贡大学城为例
广州大学城十年破茧大变身
浅谈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宁夏大学体育场地设施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