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4-03-10 05:08王一海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33期
关键词:毕业设计选题论文

◆王一海 单 娟

(金肯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高等职业教育既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高层次的职业教育,是促进社会经济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高职教育培养的是以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趋向需求为导向,培养直接从事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各高职院校积极以就业为导向,围绕地方经济发展,为社会应用服务,面向市场办学,专业设置紧贴市场需求,积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岗位技术。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教育过程中的最后阶段,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江苏省现有高职高专院校82 所,本文通过对江苏省30 余所高职院校的问卷调查和20 余家中小型企业高职毕业生实际岗位考察,了解当前高职院校开展毕业设计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及毕业设计过程中的教师、学生和企业岗位的需求动态。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现状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积极探索毕业设计工作的新思路,狠抓毕业设计的教学管理工作,结合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特色、专业特色及校企合作特色,勇于开拓创新,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措施,使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得到有效的管理,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基本形成成熟的管理控制模式,但是还有相当多的高职院校,整个毕业设计的管理环节还在摸索和尝试,或者是模仿别的院校管理方式,并没有根据自身院校的发展和专业特色,建立稳定、合理、科学的管理模式,毕业设计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毕业设计质量的稳定和以及毕业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

1.毕业设计的课题选择

毕业设计的课题不够科学合理,课题过于陈旧,模拟、虚拟的课题过多,不能与实习的岗位任务和要求结合,导致学生选题缺少创新,脱离专业的应用,不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考、分析和科研能力,约束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调查数据统计,52%的院校毕业设计(论文)选题都是由指导教师提供参考课题,其中14%的选题是教师强制分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开展的比较好的院校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能够做到有70%以上的课题来自企业生产、管理、服务及实践中,而相当多的院校在这个方面都比较薄弱。

2.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

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中真正的“双师型”“工程师型”师资还紧缺,担任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职称结构、职业能力、教学经验以及实践经验参差不齐。教师指导毕业设计的学生人数过多,投入精力不够使得指导乏力,对学生缺乏有效的监督、指导和检查,从而毕业设计的质量。另外,能够实现校内、校外“双导师”制指导毕业设计的高职院校还为数不多。对国家骨干、省级示范、普通高职及民办高职共计28 所院校1400 名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对他们的职称结构和2012 年所带学生人数进行统计分析,如表1 所示。

3.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

高职院校虽然对毕业设计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有具体实施、检查、评分等各项管理要求,但具体的实施细则不完善,特别是在过程控制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学生长期在校外顶岗实习,实习单位、地区的分散性和实习岗位的多样性,导致学校和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负责管理和指导,毕业设计的过程和质量难以监控。据调查统计,江苏省各高职院校都有一套完整的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制度和相关表格,但是70%以上的院校做不到真正的过程监控和管理,只有30%左右的院校通过指导教师顶岗指导、毕业设计期中检查,了解毕业设计的进展和状况。

4.毕业设计的抽检情况

江苏省每年都会开展毕业设计(论文)评优与抽检工作。每年随机对25 所高职院校抽检250 篇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分析,近五年抽检的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平均合格率为33%,比本科院校68%低35 个百分点,比独立院校68%低35 个百分点,高职院校平均基本合格率为60%,本科院校为31.1%,独立院校为31.2%,由此可以看出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整理质量稳定在基本合格,合格率与本科院校和独立院校相比还相差很大的距离,值得高职院校思考和分析。江苏省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抽检情况统计如表2 所示。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对策

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工作,长期以来形成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完成任务的管理格局,毕业设计的质量管理不够严密。毕业设计的质量不仅反映出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同时还反映专业的人才培养及教学管理水平,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高职教育既要面向职业的素质和能力培养,还要注重学生个体的人格完善。对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的管理对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高职院校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养成初步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强化过程管理,不断提高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整体水平,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二,做好毕业设计选题工作。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要科学,要强调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符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与教学要求,课题的设置要结合专业特点、能力需求以及毕业实习岗位需求,能够较好的体现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综合应用。毕业设计的选题要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岗位,加重岗位工作任务的选题分量,同时积极创新开展团队型的毕业设计选题项目,真正的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实际技术问题,提高学生的实务实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三,加强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双师型”和“工程师型”指导教师的科研背景、学术水平、实际经验、教学管理和实践能力非常重要。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数要适当,才能够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与学生交流和讨论,高效的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各个环节。同时,积极摸索、实施校内和校外“双导师”制的毕业设计指导,校内由“双师型”专业教师担任,校外由实习单位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工程师型”企业人担任,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指导教师队伍。高职院校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努力克服指导教师工作任务重,自身科研能力薄弱,以及年轻教师专业发展转型的矛盾。

第四,强化毕业设计过程的监控管理。毕业设计工作从选题开题到论文答辩要经历一个学期的时间,每个环节、每个阶段工作完成的好坏,都会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学院职能部门必须重视毕业设计过程的管理与监控,加强毕业设计的监控,加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管理,建立学生和指导教师的考核制度,强化责任意识。

第五,开拓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的模式。高职院校与公司企业合作指导毕业设计工作能够有效提高毕业设计的社会应用价值。指导教师结合企业职业岗位任务设置课题,采用“双导师”制指导毕业设计,校内的教师侧重毕业设计规范化管理,科学严谨的思想指导,校外的工程师侧重毕业设计的工程技术和方法指导,联合加强学生工作实践分析能力。学生可以结合岗位任务要求,使用公司的项目及设备资源,学习工程师师傅的技术经验,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积极解决工程技术问和项目管理题,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第六,建立毕业设计的管理系统平台。积极摸索基于信息技术的毕业设计管理模式,建立毕业设计管理信息平台和监控保障体系,对毕业设计的所有环节进行信息平台管理,解决毕业设计日常的时空问题、交互问题、过程监控问题、检查问题以及资料的归档等问题,提高毕业设计的管理水平,以戴明循环(PDCA 循环)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建立质量保障体系。

第七,提高毕业设计的管理水平。高职院校应根据社会职业需求和专业建设思路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毕业设计管理制度和质量要求,明确毕业设计的实践目的、设计环节、质量标准、评分标准、成果要求和答辩程序等,改进和优化毕业设计的管理方法和思路,建立毕业设计的质量监控及管理体系,加强过程跟踪,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

三、结束语

高职教育既具有普通高等教育的属性和规律,又具有自身的特殊属性和规律。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高职院校应积极发挥高职教育的“工学结合”“社会实践”“工学交替”“社会服务”“产学研合作”“校企合作”等高职教育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认真贯彻2014 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精神,积极分析当前毕业设计工作的现状和问题,努力探索最优的毕业设计工作的管理模式和质量监控评价体系,高度重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全面提高毕业设计教学管理水平,真正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实践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高技能、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1]赵杰,李涛.毕业设计指导与案例剖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

[2]成立平.专家型校长办学是高职教育的必然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2010,7.

[3]樊琳娟.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校企“双指导”模式的探索[J].职业技术,2010,(10).

[4]王一海.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现状与质量控制的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

猜你喜欢
毕业设计选题论文
普洱学院烹饪与营养专业2022 届毕业设计作品选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
应用型院校“导师组”毕业设计实践与研究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