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检测II 级培训课程体系重构

2014-03-10 05:08路宝学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33期
关键词:超声波教学效果课程体系

◆路宝学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

目前,在超声波检测(UT)II 级培训考核过程中,存在部分学员考试不及格、部分学员考完证后不会干活、总体学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中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的问题,各考试中心认为问题是培训教材不合理,我认为不单是培训教材的问题,而是培训课程体系的问题。现有课程体系中,理论、实践教学相对独立由不同的老师任课,理论老师按照教材讲课,学员在理论阶段学习枯燥难理解,学习目的不清晰,工艺阶段较笼统,针对性不强;实践老师按照考试要求来讲,存在明显的应试痕迹,两者没有真正的统一。要想根本解决问题,必须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体系重构。

一、课程体系重构的依据和目标

超声波检测技术是典型的应用技术,最适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将理论、实践操作、行业标准彻底溶合于任务中,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学员在任务中学会基础理论并结合标准编制工艺卡,依据工艺卡对试板进行检测并填发检测报告。

二、新的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传统教材第一部分讲述超声检测的物理基础;第二部分讲述超声检测设备与器材;第三部分讲述超声检测通用技术、第四部分讲述典型工件探伤工艺及标准,我认为在前三部分讲述内容枯燥没针对性,学员很难理解;第四部分讲述课时安排少,并与前三部分联系很大,看上去前三部分是基础,但是学员没理解透基础不深,导致核心第四部分内容也掌握不好。

要首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将整个课程分为四大类项目,即项目一:铸锻件探伤;项目二:焊缝探伤;项目三:板材和管材探伤;项目四:超声波探伤新技术应用。

在实际生产中提炼典型探伤工件作为任务,重点解决在完成任务中需要的超声波检测理论、仪器及试块、标准、工艺方法,用工艺卡和检测报告来检验学习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明显的理论课和实践课,由一名老师负责整个项目教学,并配备供教学使用的试件、试块。

三、新的教学情境设计

下面以焊缝的超声波检测为例设计教学情境,如表1 所示。

四、教学效果分析

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课程的思路是目前国内外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实际操作部分理论,教师可通过现场操作来解释,而不在是看图说话,数字式超声波探伤仪可连接投影仪直接显示操作界面,动态波形实时输出,学员直接观察整个操作过程,学习目的明确,效果突出。在每个教学情境里可以设置多个典型工作过程,为完成工作而学习理论知识、解读标准、制定工艺卡,最后得出检测结论。为巩固学习效果,可以配备专用习题集及详解供学员课后练习。

目前,各培训中心的教师多为企业高级人员,上课时间难以保证,有一些培训中心安排多名教师任课,每人负责1~2 章,传统教学模式各章知识的衔接很难保证,教学效果差;若按新的课程体系每名教师负责一个自己优势项目,反而会提高教学效果。

五、跟踪反馈

在2011 年实施改革以来,在3 次培训班的考核中及格率平均提高17%,对学员所在单位进行调查反馈显示,部门对参加培训员工的评价很高,确实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中的相关问题。

[1]朱建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研究[J].职业,2013,(9).

[2]李丽茹.基于工作过程学习领域的课程设计浅谈[J].职业,2014,(03).

[3]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超声波教学效果课程体系
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策略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蝙蝠的超声波
基于Niosll高精度超声波流量计的研究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蝙蝠的超声波
超声波流量计的研究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