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晋升为超市创业家历程研究
——以温州超市创业商帮为例

2014-03-10 08:00林浩卓
关键词:弹棉花创业家永嘉县

朱 沛,吴 磊,林浩卓

(1.温州大学城市学院;2.温州人经济研究中心;3.温州民营经济研究中心,浙江温州 325035)

农民晋升为超市创业家历程研究
——以温州超市创业商帮为例

朱 沛1,2,吴 磊1,3,林浩卓1,3

(1.温州大学城市学院;2.温州人经济研究中心;3.温州民营经济研究中心,浙江温州 325035)

1998年迄今,温州市永嘉县数万农民在中国各地开了一万多家中小型超市,这是一个地区性农民商帮群体创业现象。研究此商帮发展的阶段,得出永嘉超市商帮的发展历程经过了以下阶段:农村务农→外出弹棉花→包柜台→开小百货店→超市创业经营。

农民;超市创业家;商帮;发展历程

1998年前后超市业态出现在中国。经过了十几年,温州市永嘉县数万农民在全国各地开办了一万多家中小型超市[1],产生了超市创业家群体和农民群体致富结果。这些超市分布的地区北至黑龙江南至云南,其中大量集中在长三角地区。这些超市在城乡接合区的市场占有率达到60%,占据全国20%以上的超市份额,年营业总额有三百多亿,相当于沃尔玛的营业额[1]。假设中国各地的人都具有相同发现机会、取得经营知识与集资创业的能力,则应该各地人都有可能创立很多超市,但事实却是温州市永嘉县花坦乡及附近农民在中国创立的超市特别多。他们开店速度很快且店数很多,超过了中国其他地区民众。这类奇特的现象本文定义与命名为“商业企业非地区集中的,但创业者地区集中的群体性创业现象”,这个现象实际是一个地区性农民商帮创业现象。现实中也存在类似的群体性创业现象,例如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东庄镇人创立了一万多家民营医院与医疗相关企业,占中国民营医疗市场的80%,年营业额3 000亿元[2]。超市创业为当地民众提供了购物的便利,解决了当地人和创业者家乡人的就业问题,使创业家获得了财富,因此创业对经济活动有促进作用。与一般的创业相比,商帮创业对国家经济活动有着更快、更大规模和更强的推动作用。

传统个体层次的创业研究已经得出了许多成果,但是个体层次的创业理论无法解释群体创业现象,以下叙述群体创业现象似乎违反了许多个体层次创业研究的结论。罗明忠、张炳申研究得出[3],创业企业在5年内结束营业的超过80%,即一般创业的成功率低于20%。但是花坦乡黄村约八成的农民是超市创业家,他们的创业成功率超过了80%。Chandler研究得出[4],创业者的相同或相关产业经验知识强,则创业成功率高。但是大量花坦乡农民原本并没有商业经营知识,他们却能取得商业经营知识并且创业成功。Shane研究得出[5],人们容易发现和利用与他的先前知识相关的创业机会。全国各地的人更易发现在其地区附近的超市创业机会,但是在中国许多地区的超市创业机会却被永嘉农民创业家群体发现和成功利用。商业创业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农民在中国原本是经济条件较差的群体,但是花坦乡却有如此多的农民能够筹足资金进行创业。

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在目前没有解释该群体创业现象理论的条件下,借鉴相关商帮研究成果基础上[6-10],探讨永嘉超市创业家群体的发展历程,为揭示永嘉农民成为超市创业家的经济文化因素、该商帮发展路径及形成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一、研究方法

采用Eisenhardt提出的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11]。案例为超市创业家的企业,分析单位为企业的发展过程和不同阶段的商业型态。采用访问法收集资料,通过与永嘉县超市经济促进会接触并访问了12位担任促进会副会长或理事的超市创业家。访问收集了企业创立与发展的案例资料,有些案例包含了二位以上受访者;另外收集了媒体报导的二手资料,并对资料进行了三角检验[12]。受访的超市创业家有朱则富、朱阿云、朱新建、陈文光(邵龙勇)、朱清众、胡定有、邵志余、王丐旦、陈利仲、陈久强、陈仕、汪益华。

二、研究结果

从访问得到的资料可以发现,永嘉农民超市创业商帮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图1显示的几个阶段:1977年前的农村务农阶段,1977-1987年的弹棉花与外出务工阶段,1988-1994年的包柜台卖钮扣的商业创业阶段,1993-2000年的小百货店经营阶段,1998年迄今是超市创业与经营阶段。

图1 温州超市商帮发展阶段图

1977年前是在农村务农阶段。文革十年和更早时期,永嘉县花坦乡农民被限制在生产队里种田。收入水平很低,那时一天一个工分是7毛,大概一年最多一两百元收入。

1977年到1987年是外出务工阶段,特别是形成了弹棉花帮。这一时期永嘉县花坦乡一带农民结帮外出,在全国各地弹棉花。王丐旦、朱则富、邵志余、朱清众等许多超市创业家都弹过棉花。王丐旦1977年就出去弹棉花。弹棉花收入一年有三百元,王丐旦最好的收入是一年五百元。这个阶段,这些农民虽然还没有从事商业活动,但是结伙外出务工已经形成了一个帮,在帮中形成了互助的文化。

从1985年开始到1994年前后是包柜台的商业创业阶段。从1980年开始,温州市永嘉县桥头镇逐渐发展成中国第一个最大的专业钮扣市场,造就了大批贩卖钮扣、拉链的商人和外出包柜台的农民商人。朱阿云早在1981年就到长春包柜台卖钮扣,1986年到哈尔滨包柜台。1988年是农民弹棉花帮大批转型为商业帮的开始。王丐旦是永嘉县花坦乡较早到江苏南京百货公司包柜台卖钮扣的创业农民,之后他帮助了数百位农民到江苏一带供销社包柜台创业,这数百位农民又带出了数千位亲戚朋友外出包柜台创业。在这一时期,这些弹棉花的农民依托温州市永嘉县桥头镇钮扣市场,陆续转型在全国各地供销社包柜台进行商业创业。这次转型利用了温州地缘经济形成的机会[13],具有路径依赖关系。大批农民成功转型到商业领域创业,商帮文化是非常关键的影响因素。

1993年到2000年是开小百货店阶段。这一阶段因为国家政策要取缔供销社,因此包柜台的农民大量转型开小百货店。邵志余、王丐旦、陈文光等人都在这一期间从包柜台转型开小百货店,朱清众直接开小百货店创业。开小百货店使得店的规模扩大,销售的产品种类增加,货源多元化,创业家带出来的亲戚朋友进一步增加,企业规模和员工人数进一步扩大。

1998年迄今是超市创业与经营阶段。这一阶段分布在各地的农民创业家逐渐结束小百货店事业,转型创立和经营超市。之后有更多的永嘉县农民加盟或自创品牌,亲帮亲、友帮友进行合伙超市创业,逐渐形成了今日几万人的超市创业家商帮。这个阶段是从小百货店的旧商业业态转型到超市的新商业业态,地区接近、新旧事业间的相似性较高,使得农民创业家们更易发现各地的超市创业机会,转型进行相关创业且创业成功率高,因此这次转型也具有路径依赖的关系。

三、结 论

本文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法,对永嘉超市创业家群体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永嘉超市商帮的发展过程经过了农村务农→外出弹棉花→包柜台→开小百货店→超市创业经营的阶段。了解其发展阶段,可以解开我们对于商帮创业现象与现有创业理论相悖的困惑:其一,许多超市创业家不是从花坛乡农民一蹴而就到外省地区进行超市产业创业的,而是在已经有了开办小百货店进行商业经营的相关产业经验基础上,再渐进的转型升级开起超市的,事业相似性不低,没有违反Chandler的理论[4];其二,这些农民原本就已经分散在各地区开小百货店,因此更容易观察到附近地区开办超市的商业创业机会,并且利用这些机会创业,因此没有违反Shane的理论[5];其三,经过包柜台和开小百货店累积资金,并且通过合伙集资,这些农民才有足够资金进行超市创业,这解答了我们对农民缺少创业资金的困惑;其四,后期创业的农民受到早期创业成功的商帮成员帮助,早期创业者提供了商业经营的相关产业知识,并且由于事业相似程度高,因此可以解释商帮创业成功率高于一般创业的原因。了解商帮发展的阶段,有利于未来分阶段研究商帮形成与发展的机理,即在不同阶段经济和文化等因素对商帮发展的影响。

[1] 吴妙丽, 童桦, 叶圣义. 永嘉人全国开上万家超市, 还办了个“中国超市网”[EB/OL]. http://zjnews.zjol.com.cn/ 05zjnews/system/2009/10/28/015971475.shtml.

[2] 朱国栋, 李蔚. 福建莆田掌控中国民营医院[EB/OL]. http://health.people.com.cn/GB/14740/22121/5038830.html.

[3] 罗明忠, 张炳申. 基于组织行为的四维空间企业成长理论[J]. 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 2003, 18(6): 9-14.

[4] Chandler G N. Business Similarity as a Moderator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Ownership Experience and Venture Performance [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1996, 20(3): 51-65.

[5] Shane S A. Prior Knowledge and the Discovery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 [J]. Organization Science, 2000, 11(4): 448-469.

[6] 费鸿萍. 试论近代大理喜洲商帮的经营管理思想[J]. 商业研究, 2002, (9): 142-144.

[7] 毛国泉, 张宁. 反思中华商业文明的传播机制: 商帮文化[J]. 资本市场, 2008, (10): 114-117.

[8] 林其锬. 文化、商帮、网络[J]. 东南学术, 1998, (5): 101-104.

[9] 吴慧. 信义: 商业文化历史考查之一: 以明清晋徽两大商帮为例[J]. 商业经济研究, 1994, (6): 60-62.

[10] 吴慧. 和协: 商业文化历史考查之二: 以明清晋徽两大商帮为例[J]. 商业经济研究, 1994, (10): 61-64.

[11] Eisenhardt K M. 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9, 14(4): 531-550.

[12] Yin R.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M]. Beverly Hills: SAGE Publications Inc, 1994.

[13] 颜士梅, 王重鸣. 创业的机会观点: 存在、结构和构造思路[J]. 软科学, 2008, 22(2): 1-4.

A Study on the Course from Farmers to Supermarket Entrepreneurs——The Case of Wenzhou Supermarket Merchant Gang

ZHU Pei1,2, WU Lei1,3, LIN Haozhuo1,3
(1. City College of Wenzhou University; 2. Research Center of Wenzhounese Economy; 3. Wenzhou Private Economy Research Center, Wenzhou, China 325035)

Since 1998, more than 10 thousand supermarkets have been opened in China by thousands of farmers from Yongjia County of Wenzhou. This is a group entrepreneurial phenomenon by a regional farmers’merchant gang.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Yongjia supermarket merchant gang has undergone the stages of farming in villages, fluffing cotton, renting counters, opening small grocery stores, and managing supermarkets.

Farmer; Supermarket Entrepreneur; Merchant Gang; Course of development

F065.5

A

1674-3555(2014)01-0063-04

10.3875/j.issn.1674-3555.2014.01.010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从xuebao.wzu.edu.cn获得

(编辑:封毅)

2013-03-21

2012温州人经济调查与研究课题(33240312501001)

朱沛(1962-),男,江苏涟水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创业管理

猜你喜欢
弹棉花创业家永嘉县
【文学社巡礼】浙江省永嘉县上塘城关中学鹅浦文学社
蒋晓栋:海归硕士“弹棉花”传统手艺变“文创”
棉花梦
我是小小创业家
创业家协会宣布2019 GSEA全球冠军正式诞生
浙江省永嘉县旅游融合发展思考
浙江省永嘉县旅游融合发展思考
“弹棉花”的枪架子
创业家
2014年度创业家:重度垂直式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