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好比“磁悬浮”

2014-03-11 04:43任东升
英语学习(上半月) 2014年7期
关键词:磁悬浮译文层面

∷任东升

文学翻译,本质上讲是译者和作者之间的一次对话。合格的译者可以做到双语转换,而好的翻译家能够做到与作者心灵上的沟通。我做过“磁悬浮”的比喻:译者的用笔犹如一列磁悬浮列车,既没有亦步亦趋地贴在原作的文字上,却又飘然自得地运行在作者心灵的轨道上。

提到文学翻译,就会自然而然联想到“风格”。按照通行的翻译标准,文学翻译的理想目标不仅是传达意义,更主要的是传达风格,包括措辞、句式以及写作手法等。然而,既保证意义的准确,又把握好译文风格绝非易事。译者要力求在不同层面达到“真实”,挖掘字里行间的隐含意义,与作者在精神层面达成一致,恰当地传达原文的文采,才能翻译得到位又传神。我们以散文《孤独的敲门声》开头一段为例:

[1]我家的对门住着一位独居老人,[2]她的孩子都在外地上班,[3]工作都很忙,[4]过年才回来一趟。[5]老人不爱说话,[6]独来独往,[7]跟楼上楼下的邻居也很少说话。(作者:刘小鸽,刊于《半岛都市报》2009年3月24日)

寥寥六十来字的一段话,隐含着作者真挚的情感。怎样才能既传达出原作朴实简单的风格,又能展现作者追求的文学艺术意境,值得我们细细琢磨。

1. 翻译是传递“真实”

文学作品往往涵盖生活真实、语言真实、艺术真实不同的层次,因此翻译文学作品,也要处理好这三个不同层次的真实。哪些地方只需翻译语言真实?哪些地方的翻译必须达到“艺术真实”?

这一段非常写实,文笔很朴实。简单的意义和简单的风格相得益彰,给人一种和谐自然、简约朴素的感觉。七个长短不一的小句,是典型的汉语流水句表述。

认真阅读分析原文,我们发现其中三个层次的“真实”大致是:

(1) 生活层面:老人:独居;

(2) 语言层面:老人:不爱说话;

(3) 艺术层面:老人:独来独往。

生活层面的真实既容易理解也能找到英文的对等或对应词汇。“对门”就是opposite to或across;“都很忙”就是be busy with sth.;“过年”就是Spring Festival或Chinese New Year。

语言的基本功能是表达生活中的种种真实,然而作家使用的语言,多数情况下是个性化的语言,是较为凝练的“文本语言”,高于生活语言,与生活语言之间有“距离”差别和“分量”的不同。翻译时,貌似对等或对应的英文往往是“假朋友”,在情感、褒贬、程度等方面严重不对等。如“我家”,是my house吗?“不爱说话”是“She doesn’t like to talk”吗?

从语言的表达效果论,如果说“生活真实”指“说得通”、“语言真实”就是“写得真”,那么“艺术真实”突出的是写得“神”,即作者为了将“生活真实”艺术化而采用文学化的语言来反映语言空间和艺术空间里的“真实”。也只有达到艺术真实的高度,作品的笔调、主旨、品格才得以显现。请看以下比照:

生活语言(真实—语言真实(文本语言—艺术真实

“老人一个人住— 老人单独住—独居老人”;

“一个人独处—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基本确定,原文笔调是平易、平缓的;其主旨是传递独居老人的“孤单”、“孤独”;文章的基调是“关注”、“同情”。

2. 翻译是理解“关系”

“关系”指若干相关因素形成的网格布局,如空间关系、亲情关系、邻里关系。本段文字中就包含这些关系:

(1)“我家—独居老人(的家)—楼上楼下”的空间关系。根据这三者的关系才能定位 “家”的含义:不是独门独院的house,也不是home;而是apartment。

(2)“老人—她的孩子们—外地”之间构成亲情关系。根据关系(1)断定作者描述的场景是在“城市”,那么“外地”不是指某个地方,而是“其他城市”;既然老人的孩子是复数,“外地”也应该是复数:other cities。

(3)“老人—楼上楼下的邻居”之间的邻里关系。“楼上楼下”是活生生的“生活语言”,是“生活真实”;在文本语言中,并非确指“楼上”、“楼下”的邻居,而是指同住一个居民楼的邻居:neighbors (living) in the same (apartment)building。

那么,本段文字里究竟包含几个“完整句子”怎么确定呢?实际上,厘清了其中包含的几个“人际关系”就可以确定:(1)我—老人,(2)老人—孩子,(3)老人—邻居。这就是三个完整的“意群”。基于此,在翻译转换时,英语译文最好也是三个完整的句子。否则,就达不到基本的“文本忠实”。

第一句可翻译为:Opposite to my apartment lives an old lady by herself. 译句紧贴原文形式,连汉语的倒装句也保留了下来。这样的处理不仅形式上忠实原文,语义分布也符合英语修辞的尾心原则,即句子的新信息或主要信息留在句末,能够起到强调“独居老人”的修辞效果,为下文的叙述做好进一步铺垫。

3. 翻译是挖掘“真情”

文学语言再平淡,也饱含“真情”:作者的、人物的、人物之间的,甚至是读者在字里行间感触到的真情。文章开头的这段文字立意高,作者通过刻画独居老人来关注目前普遍的“空巢老人”现象,同时也写照了奔忙于各自生活而无暇享受亲情的城里人的“窘境”。

“她的孩子都在外地上班,工作都很忙,过年才回来一趟。”这句话中一个主语带三个并列动作,这是汉语意合句法的自然体现,翻译不必拘泥原文的句法,需要根据英语句子表达习惯进行调整。用“ be busy with their work in other cities” 就可以把两个并列动作简洁地合并为一句。第三个并列动作用and连接,表达一种很宽泛很简单的连接关系,很符合文章的整体风格。

这句话中的“才回来”,最能体现中国人“家庭观念”的难得和忙碌的“城里人”的无奈,也是最不容易在译文传达的情感。具体表现在only出现的位置上,可以有三种:

a. Her children are busy with their work in other cities, and only come back at Spring Festival.

b. Her children are busy with their work in other cities, and come back to her only during Spring Festal.

c. Her children are busy with their work in other cities, and come back to her only for Spring Festal.

翻译是选择的艺术!较之于译文 a、b,译文 c 中only的位置和介词 for的选取更符合原文的“真情”流露:中国人“家庭观念”的难得和忙碌的“城里人”的无奈。然而,译文 c 还有改进的余地。

提起“回家过年”,我们容易联想到西方人“回家过圣诞节”。“回家”是具有“方向”的,意味着“家庭成员”朝向“家”的聚拢和团圆。英语里有一个词十分贴切这种方向性的“个体朝向集体”聚拢:join。因此,更好的译文是:

d. Her children are busy with their work in other cities, and come to join her only for Spring Festival.

4. 翻译是再现“文采”

本段文字中最普通也最具文采的词就是“独来独往”。但这个词绝对不是“动作”(如初学翻译者硬译coming and going alone)。结合上下文仔细体会,能够断定,“独来独往”是老人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或者说是作者对老人印象的评价,令人想起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独来独往”是老人的“身影”。

说起“孤单”、“孤独”,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唐代诗人柳宗元著名的诗篇《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短诗是一副凝结的、宁静的画面,首行起头四字“千、万、孤、独”堪称绝世一流,“独钓”二字高度凝练,既是意象、风姿,又是境界、情感。那么“独钓”怎么翻译好呢?

英国著名诗人William Wordsworth(威廉·华兹华斯)的著名诗篇The Solitary Reaper(孤独的刈麦女)开头一节如下:

Behold her, single in the field,

Yon solitary Highland Lass!

Reaping and singing by herself;

Stop here, or gently pass!

Alone she cuts and binds the grain,

And sings a melancholy strain;

O listen! For the vale profound

Is over flowing with the sound.

作家、诗人,无论中西,在对文学艺术语言的感悟和文学作品创作的体验上,相似相近之处不一而足。这种现象可以叫“诗情上的互文”吧。用在翻译上,也就是借用前人或异域作品“现成的”语汇和表达方式,再好不过。如此,a solitary figure 也许是“独来独往”的最佳译法。

原文最后一句仍是典型的汉语意合句,需要根据英文句法进行调整时需要考虑诸多因素。主语还是选择三个动作的共同主语the old lady,但三个并列动作译成英语句子中的三个并列动作会显得拖沓累赘。英语是一种重逻辑的语言,逻辑关系高度形式化、显性化。细细分析原文,“老人不爱说话,跟楼上楼下的邻居也很少说话”显然是一层意思,而“独来独往”是相对独立的另一层意思。因此,“A solitary figure”直接置于句首,作同位语,对老人进行描写,原文中的三个并列动作在英文中简化为一个talks,跟楼上楼下的邻居也很少说话译作“not even to the neighbors in the same building”,省略了具体语境下已知的谓语“说话”,意思一样清晰明白,但语言简洁明了。

汉语流水句是自然的意合表现,似乎上升不到风格层面。所以不是所有的形式特征都具有风格意义,只有那些稳定出现的形式特征,或者跟作品立意直接相关的形式特征才值得译者去关注和传达。追求真实,准确理解,传情达意才是文学翻译成功的前提。至此,整段文字的英译如下:

Across my apartment lives an old lady by herself.Her children are busy with their work in other cities and come to join her only for Spring Festival. A solitary figure, the old lady seldom talks, not even to the neighbors in the same building.

做翻译如“磁悬浮”。把握语言艺术,传递“真实”;了解社会真相,理解“关系”;提升你的情商,挖掘“真情”;发挥你的创造,再现“文采”!

猜你喜欢
磁悬浮译文层面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有趣的磁悬浮陀螺
第二章 磁悬浮装置
译文摘要
神奇的磁悬浮
神奇的磁悬浮
I Like Thinking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