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014-03-11 14:53崔巧玲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3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用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手段,更是培养人才的有效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根本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校园文化建设起着理论指导作用、“方向盘”的作用、“净化器”的作用、规范作用。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建设;作用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105-03

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手段,更是培养人才的有效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根本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校园文化建设起着理论指导作用、“方向盘”的作用、“净化器”的作用、规范作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价值观的内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集中反映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精神,体现人们对生活现实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价值观对人们自身行为的定向和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人的自我认识,并由此影响和决定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方向的性质。我们一般把价值观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般价值观,另一类是核心价值观。在一个国家和社会的价值观体系中,各种价值观的地位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有些价值观在整个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从属地位,它仅仅体现社会某个方面或领域的价值取向和追求,这种价值观我们就称之为一般价值观;另一种是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的价值观,它引领和统率着其他处于从属地位的价值观念,是一种社会制度和社会公民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体现着这个国家或社会所特有的文化精神追求和基本价值理念。这种居于社会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就叫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决定性指导作用的价值理念,是反映社会主义基本的、稳定的社会关系及价值追求的价值观,它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是我们民族长期秉承的反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规律的根本原则和价值观念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体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核心价值目标和价值观念,这种核心价值理念支撑着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行为指向和行为准则,从更深层次影响着全体国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思想方法与行为方式。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党的十八大适应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需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明确提出了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不同层面规范了我们国家、社会和公民的核心价值追求。第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是立足国家层面概括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通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这个宏伟目标从价值追求角度来说就是要达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也就是说经济上要越来越富强,政治上要越来越民主,文化上要越来越文明,社会和生态上要越来越和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符合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体中国人民寻求民族复兴的共同愿景,是一个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发活力、振奋精神的价值目标。第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社会属性,是立足社会层面概括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执政为民、坚持依法治国伟大实践的集中价值体现,也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第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要求,是立足公民层面概括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全体公民的价值观、道德观教育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尤其是面对当前社会经济利益和分配方式多样化的趋势,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如何形成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如何把公民价值观道德观教育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这成为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园文化的内涵。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主要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价值取向、精神风貌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等,也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物化形态内容;以青年学生为代表的文化观念以及有所规范的学生特有的思维特征、行为特征和方式;学生课余生活中一切以群体形式出现的文化活动,如诗社、棋牌俱乐部、书社、文学社等社团活动,其中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内容的是校园风气或校园精神。它是一所大学独特的精神气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潜意识状态下接受的信息影响,印迹最深刻,保持最牢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创造生动鲜活、富有感染力的教育情境,并将学校的要求、社会的期望渗透其中,更容易被学生认同和内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会产生较强的熏陶和引导作用。学校的文化氛围一旦形成教育力量,就具有很强的惯性和稳定性。

2.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校园文化作为大学无形的育人氛围,是大学经过长期发展、不断累积的文化积淀。享誉世界的名校成功的办学经验表明:只有把科学的办学理念、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整洁的校园环境等因素融入具备“大学精神”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才能形成具有浓郁文化底蕴、体现独特精神、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校园文化。[2]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多元文化的激烈震荡,大学校园出现前所未有的新气象。但同时也使校园文化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价值取向偏离。随着网络交流的便捷,在加快获取知识信息并能共享全人类科技成果的同时,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凸显;社会转型带来的观念变更等非主流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产生的冲击,导致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价值取向发生扭曲,比如各种商业性、非主流性趋势明显,其行为严重偏离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使得校园主流文化建设步履维艰。其次,缺乏主动性、创造性。随着我国高校连年扩招,高等教育实现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但与不断增加的学生数量相比,多数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较少。在国家投入有限的情况下,一些学校不是靠内部挖潜,而是等待校友捐助、社会各界赞助,缺乏主动;另有一些学校则是安于现状、故步自封,不注重总结学校在发展中的经验并提炼到文化层而加以继承,更谈不上持续发展与创新。[3]endprint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校园文化建设起着理论指导作用。“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们更加有效地应对西方错误价值观的冲击提供了强大理论武器。过去许多人常常把自由、民主、平等这些概念当作资本主义的“专利品”来看待,认为它们是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其实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认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们更加有效地应对西方错误价值观的冲击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蕴含着知行统一、爱国情怀、社会良知、义荣归心、求真、审美、向善、立志、慎思、笃行等社会公共精神和个体内心修养。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牢牢把握和谐校园建设的正确方向。要紧紧抓住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这个首要任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养学生宽阔的胸怀、刻苦学习的奋斗意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创新意识、创新才干。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落实到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自律精神之中,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荣辱感和健全的道德人格。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校园文化建设起着“方向盘”的作用。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手段,更是培养人才的有效载体。从这个层面出发,不是任何的内容形式都可以进入校园,校园文化不是一种放纵。不论学生的信仰如何,但是一定要以爱国为基点,不能在学校自由到丢失了自己的本源,要坚持社会主义性质的主流文化。以德育为核心,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主流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提高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校园文化必须为“思想政治育人”这一根本任务服务。要注重文化活动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围绕高校的根本任务,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文明风尚的传承者、倡导者和实践者。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校园文化建设起着“净化器”的作用。大学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最后一站,也是前线。但是大学毕竟还是大学,还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始终还是研究学问的地方。纯粹把它社会化,完全导入社会的游戏规则,那这个学校将失去它的气息,任何事情看起来都是矫揉造作。所以净化学校风气,更加呼唤“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敬业、诚信、友善”等主流价值观。上至领导干部,下至普通学生要崇尚清风正气。少一些形式主义和功利思想。校园文化的本质功能在于对师生以“文”“化”之。校园文化要有很高的文化品位,要彰显文化的超功利性。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要像涵养元气一样,用心专一,虚静深养,既要有高远的文化价值精神的统领,又要有实实在在的成体系的建设,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把求真、审美、向善等文化样态凝结为一,形成元气丰沛的文化存在。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构建和谐大学提供思想指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反映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诉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构建和谐大学提供思想指南。当前社会,价值观出现多样化乃至相互冲突,不少大学生出现困惑、迷茫、盲从心理,更加突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作用。只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下,多元价值观才能得到合理的调适、引领和规范,大学生的价值选择才不至于无所适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思想共识,能够宽容谅解、互帮互助、共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明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理论和灵魂,规定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4个字的基本要求融入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力图建设品位高、形式多样、特色突出的高校校园文化。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校园文化建设起着规范作用。核心价值观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在价值取向中提高认知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而核心价值观的多元化、功利化,以及认知和行为的脱节将直接导致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出现价值认知模糊、价值认同失衡、价值观念错位。因此,急需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师生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有系统、深刻的理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发自内心的认同和坚守,对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有高度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对社会主义荣辱观有足够的自觉意识和践行能力。勇于和善于对当前社会上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进行理性的思辨,对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批判什么、弘扬什么、摒弃什么、吸收什么、抵制什么有鲜明的立场和观点。如果个别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与核心价值观不符,那就需要规范大学生的行为,使其朝向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方向发展。

在当今社会转型期,学生的价值观多元化的趋势在所难免。高职院校需要通过加强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教育,在学生中牢固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统领地位,引导和整合多样化的价值观,通过倡导和支持积极的、有益的价值观,来规范学生的多元价值观,使其认同和确立符合民族和国家整体利益的正确价值评判体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06.

[2]包思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太原:太原科技大学,2012:29.

[3]程祥国,詹世友,王建清.大学精神的奠立与高校校园文化的营造[J].江西社会科学,2009,(12):223-228.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5]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1.

基金项目:本文为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基金项目“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学生生活方式及价值观教育研究”(GJ1113)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崔巧玲(1967-),女,河南周口人,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用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