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学分制之我见

2014-03-11 20:38付崇芳,马银平,夏思满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3期
关键词:完全学分制教学工作人才培养

付崇芳,马银平,夏思满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本文从现有教学形式入手,剖析了现行学年学分制教学中存在的矛盾与冲突,并探讨了完全学分制下给高校学生、教师及教学管理、职能部门等带来的变革,得出高等学校推行完全学分制教学改革的必然。

关键词:完全学分制;人才培养;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164-02

培养人才是高校的主要目标之一,高校所有教学工作都是围绕这一目标进行的。目前国内的许多高校都实行了学分制,学分制的实施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为社会培养的人才更创新、更实用。学分制萌芽于18世纪末德国的选课制,1872年美国哈佛大学实施了学分制,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发展”的理念,在许多大学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我们学校还是实行的是国内大多数高校中盛行的学分学年制。所谓“学分学年制”就是既有学年限制的特征,又有完全学分制的特征。它既保留了学年制计划性强、专业分类严密完整的特性,又具有学分制的某些长处,比如,在对课程的选修方面,给予学生在一定范围内的自由度等。特点是:培养规格、教学要求相对统一,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性、系统性较好;课程计划性强,常规管理多;但是由此带来的统一、批量、按部就班、培养规格单一,缺少多样性、学生选课余地小,提前毕业难等问题却是与“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格格不入。同时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深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突出,也使得这种批量化教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现在国内高校如火如荼进行的完全学分制,则是以选课制为前提,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的一种教学制度。它的特点是:课程灵活性大,学生选择度高,有利于因材施教;可跨专业选课、提前毕业、中途休学等,同时也会造成专业缺少系统性,课程内容衔接不够,易造成知识割裂或残缺,选课带有一定盲目性,易避重就轻。不可否认,这样一来会在学生、教师以及管理层面造成一个大的冲击,而这个乱正好可以整治目前高等教育中的沉闷状况,是培养出个性鲜明、创新能力学生的大好前提。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1.受益于学生,有利于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首先使得学生中各类人才均有所得,比如学习优异者可以提前毕业;学有余力者可以辅修第二专业或者攻读双学位;学习基础差或经济状况欠佳的可以根据需要放慢学习进度,延长学习年限,甚至中断学业,外出创业后再返回校园继续学习,使学生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是突破转专业的小范围限制,使学生可以跨专业大类再次选择专业。这样一来,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偏好选择专业,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了更充分的激发,学习效果显著提高。目前学分学年制中,我们的学生中的有相当一部分人缺乏学习主动性,随波逐流,混迹其间,往往是到了毕业的时候才醒悟过来。而学分制中侧重“个性化”的培养将会有效地规避此类现象。

2.锻炼了教师,有利于引入竞争机制:不仅是专业的竞争、还有课程之间的竞争甚至课堂组织的压力,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专业都是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就选定了的,根据安排每个专业都有一定的生源,还有课程,按部就班,而实施了学分制后,这种现象将不复存在,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确定学习的进度,选择学习的方法,让每一位教师、教学组织者都感受到这种压力,因为动力往往源于压力,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这是和自主选课制度相对而言,学校可以把选课的人数作为评价老师教学的标准,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作为一名教师,学分制的实施将促使我们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及时了解掌握本专业领域及相关专业领域的新知识,不断充实自我;同时还将促使教师更新教材内容,不断充实、完善备课及教案设计工作,努力改进和改革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使自己的教学适合学生的实际和技术的发展。

3.共享教学资源:这种共享不仅是学校内部的还可以是外部的,比如可以选修其他学校相关课程、学分互认、转换等等。学分制有利于整合教育教学资源,过去一些学校开设课程重复,即使同一内容,在类似课程中反复讲,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教育资源浪费,实行学分制后,重复课程学生可以不选,同时教育部近年来致力于建设的优质资源共享课程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学分制本就源于选课制,而选课制的基础和前提就是学校要能提丰富多样、质量高、数量足的课程资源。为此,任何一个实施学分制的学校都必须课程资源建设上狠下功夫,为学分制改革的持续发展引入不竭的源头活水。

4.教学管理更加科学:弹性和多样性是学分制突出优点,但作为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其缺陷与优势是并存的。作为教学管理组织者首先要明确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健全教学管理组织体系,比如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加强对学生的选课指导、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等等,同时还要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即做到自由和约束结合,活而不乱,严而不死。这就需要转变教务管理观念,完善实施细则,健全教务管理队伍,同时还要求教学的管理者再学习,再提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加强现代管理技能的培训与学习,加强管理创新意识培养。另外,学分制改革提高了收费的透明度,规范了收费行为。以往学校通常每年只是给学生一个学费的总数,不管学生选多少课,均缴纳统一标准的学年学费,提前毕业的学生照样缴纳学费等。学分制改革后,让每一个学分"明码实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进行选择。这样的”明码实价“让学生心里有了底,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克服了高校的乱收费。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被教师视为人生的最大幸福,最高的人生价值观,那么这种可以使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教师水平得以充分施展、教学资源得以全面利用、教学管理得以科学提升的学分制自然是我们期待的。

参考文献:

[1]陈荣飞.论学分制背景下本科生导师制的完善——域外高校经验参酌[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5):1.

[2]李筱光,杜毅.完全学分制与课程中心平台的建设实践[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03):15

[3]汤延庆.学分制体系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9Z):292.

[4]郭立群,郭燕群.高校学分制运行效果调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S3):87.

[5]唐琳,赵欣平,王健美,等.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学分制指导老师工作体系建设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36):225.

[6]侯宇,孔建益,邹光明.学分制下的柔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论坛,2012,(09):23.

[7]闫建国,王利娟,侯占峰,等.学分制对高校教师的新要求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4):94.

基金项目:2013年南昌航空大学校级教改课题“基于学分制改革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完全学分制教学工作人才培养
怎样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