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陶文化的研究

2014-03-12 05:29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214000
大众文艺 2014年24期
关键词:紫砂陶造物陶器

薛 峰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214000)

引言

陶器具有一个文化时代,受众群体十分广泛。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存在于世界各地,它揭开了人类生命运动的第一页。

随着人类造物水平的不断提高,造物技术及其媒介在不断更换,主导文化的造物及其思想也在更新。但是,陶瓷却依然保留了它的延续性。由于它在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中的实用性不仅没有削减,而且在逐渐扩大,因而,它被延续下来。

中华民族是世界陶瓷文化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民族,是陶瓷文明最伟大的国度。陶作为一种文化标志,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一直有着辉煌的片段,陶既有孤芳自赏的一面,又有大众传媒的一面。

在文化创造与传媒中,陶瓷文化可以说是最伟大的文化之一,尤其在人类文明史中流芳万余年而不绝,仍能高潮迭起,其中,紫砂陶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魅力,它既是古老文明的活化石,又是新技术条件下的佼佼者。

陶器生产工艺最终集中在江苏宜兴,它以紫砂陶为材质结合制作技术形成陶文化的内容,成为中国古代陶文化演变直至今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孤芳自赏的陶瓷文化的典范。

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到印纹硬陶、铅釉陶,再到唐三彩陶器,直到宜兴紫砂陶,中国陶文明的一条简约的文化发展线路之上,滴撒着人类智慧的汗水,凝聚着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硕果。

紫砂陶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闪烁着中国古老民族文化耀眼的火花。首先,它有着耐人寻味的材料及其工艺。紫砂陶是一种紫砂泥,色泽以紫红为主,兼有白、绿、大红等色彩。在地质地理上,它深藏在岩石层下面,在风化,研磨成泥,再通过手工工艺技术制成各种器皿,经过1000多度的高温烧成。重要的一点,紫砂陶保持了陶瓷文化材质的原始性特征,具有古朴的风范,它不经施釉便可以达到视觉效果,而且,适用物质文化生活。独领陶瓷文化风范的不仅是紫砂陶的质地美,更重要的是紫砂陶的装饰,从传统上看,它利用锐器,如各种大小、形状不同的刀具在器物表面进行刻划,便可以形成流畅的纹饰。这样,紫砂陶器便可以形成材质、器型,以及装饰均具古的风格,在陶瓷文化审美领域中达到孤傲的品级。

紫砂陶制作工艺独特,完全依靠手工制作而成,故此,从产生上便形成了一套高难度的制作工艺技术。自古至今,不断涌现出一代又一代制作紫砂陶器的能工巧匠。紫砂陶在明代就已经名闻遐迩,至正德年间龚春崛起于书童,成为一代制陶高手。之后,董翰、赵梁、元畅、时朋各领风骚,被誉为制陶四大名家。在宜兴紫砂陶制作工艺历史及其现实中,既有陶文化世家的传承,——他们孤步独行,自我欣赏,也有师徒相传的动人故事,——他们为陶文化的传播做出应有的贡献。

从文化的独特性视觉看,宜兴紫砂陶于陶文化早已成为历史文化符号,它却仍然高擎陶文化的旗帜,可谓傲视陶瓷天下。有其在工业文明,甚至后工业文明高度发达的当今世界,宜兴紫砂陶不加传统伟岸,可谓陶瓷文化大千世界中的谦谦君子。从工艺技术上审视宜兴紫砂陶,它保留了陶瓷制作最为原始的方法和手段,与其它陶瓷生产的工业化程度形成鲜明的对比,彰显着手工的技术及技巧,成为富有人文的智慧创造。

从紫砂陶制作主体看,每个工匠均具有独立的人格,这是指在制陶中不受任何条件制约的技术能力及其表现力。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制作的紫砂器各有自己的特色,甚至每一件器皿都是一件独立的作品。不仅紫砂陶制作者能够自我欣赏其技艺,就是他们制作的每一件紫砂陶器皿也成为孤芳自赏的佳作。当然,紫砂陶走向文化认同并不是它的孤芳自赏的视觉、感觉,而是它的实用文化价值。

陶文化源于人的饮食文化,长期以来,人们利用陶设法制作各种生活器物,以应付各种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而紫砂陶十分宜茶饮文化,在陶瓷器物为茶文化生活及其娱乐中的上乘佳品。“用紫砂作茶具,有盛茶隔夜不馊,不走味的说法。实际上,并非宜兴紫泥有什么特异性能,而是陶质茶具盛茶后,茶盖有细孔能吸收水蒸气,不致在盖上形成水珠,滴在茶水中搅动茶液,加速茶的发酵,因而也相应地减低了发馊和走味的条件。”无论怎样,紫砂陶在茶饮文化中都是十分看好的器具。

不论是物质文化,还是非物质文化,都是具有人类共性的文明成果,均需要在共享中得到认可,在传播中得到检验。紫砂陶是古老陶文化的继承、发展,以及创新的结果,它集中反映了人类造物成果的延续和发展,并在新文化条件下发挥物质和非物质文化意义的价值。在文化传播与互动中,促成紫砂陶传播的,与扭转它孤芳自赏文化格局的手段和途径,便是它独到的材料及工艺,它保留人性原始味道的制作手法,以及囊括时代文化精髓的工艺手段及其创造性思维。另外,在茶饮文化中,紫砂陶的宜茶性,随着历史文化的发酵而家喻户晓。茶文化与陶文化的并肩取齐,既属于古老文化的坚硬硕果,又富含着新时代科学与理性思维及行为方式。总之,在新文化传媒中,紫砂陶文化随着人们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以及其交流的需要而远播四方,在此,它所携带的不仅仅是孤芳自赏的高傲精神,而且是包容及融汇会贯通的博大胸襟。

综上所述,紫砂陶从人类造物的遗产中继承了人类文明的伟大成果,并这柄火炬波及四方,这对于世界性文化传媒及其受众而言,紫砂陶的物质性与非物质性文化成果及其文化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中国陶瓷文化的价值,就在于它不断地更换历史定位而赢得人类文明共享的伟大成果。在人类文明史上,陶瓷文化既有孤芳自赏的文化魅力,又在传播中得到认可,并未人们的文化生活增光添彩。其中,宜兴紫砂陶成为中国陶瓷文明的活化石,在中华民族看来,它漫步孤行,与此同时,在文化传媒中,它随着人们对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生活意义的追求而广播四方。因此,宜兴紫砂陶,以独立的文化体系傲立,又以大众共享的风范为人类文明所共有。

[1]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陶瓷史》文物出版社,1982.9.

[2]田自秉 .《中国美术史》东方出版中心,1985.1.

[3]李少林,王达林.《中国茶话》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8.

[4]郑宁,扬子凡.《中华文脉—中国陶瓷艺术》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13.8.

猜你喜欢
紫砂陶造物陶器
针刺无骨花灯的造物艺术与传承发展研究
陶器文物保护的影响因素及修复方法分析
陶器文物保护与修复
汲古怀远造物归真
物物与共,美美与共
以木造物
漫谈紫砂艺术的传统与创新
紫砂陶的艺术之我见
浅析宜兴紫砂陶
论紫砂陶产品的造型设计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