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对政府管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2014-03-12 02:00
延边党校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问政政务舆情

(中共海淀区委党校,北京 100193)

当前我国正在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创新型政府和电子政府,这就要求在公共管理中政府及其行政人员能够充分利用好现代传媒工具服务好政府管理工作。微博作为参与公共管理的一种新的手段,在政府公共管理过程中有着其先天的优势和特点,将微博广泛应用于现代日常公共管理实际工作之中,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最好体现,也是创新政府公共管理模式,加强政府信息化职能管理的科学尝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微博已成为社会生活中畅通民意的重要渠道,它的发展将对政府管理能力的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 微博舆情发展脉络

近年来,新兴的一些以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为用户提供便捷社交平台的媒体不断发展,逐步形成新型的社交网络,这些社交网络发展特别是微博发展对政府实现有效管理功能是个挑战,对政府管理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据2014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国内网站近400万家,全球十大互联网企业中中国有3家,互联网正飞速发展,其中微博信息传播平台也随之迅速发展。据统计,微博用户数量2014年6月止为2.75亿,微博在网民中的普及率为43.6%。互联网发展大约经历了几个重要历史阶段,微博借助于互联网的发展,其信息传播和舆情监督功能也日益完善。

第一阶段(1998年—2001年),网络舆情初步发展,这期间政府基本上不介入其中。互联网传入中国是在1994年,国内网民比较少,政府上网工程处在启动阶段,开始利用互联网。网民文化素质普遍较高,主要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中,网民在互联网上发表言论比较自由,但是由于网站和网民数量都相对很少,网站在制造热点的动力方面不足。

第二阶段(2002年—2004年),这阶段网络舆情开始引起政府部门关注,舆情开始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热点内容。2002年网民接近5000万,网民参与发言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网络舆情急剧升温,其发言论坛主要有高校BBS、留言版、各种类型讨论区等交流平台。中国一些网络主流媒体、重点新闻网站、政府网站在国内重大活动报道中反应迅速,成为引导舆论的主要力量,网络开始成为沟通民众与政府的“桥梁”。

第三阶段(2005年—2009年),网民数量急剧增长,网络舆情持续发展,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重视程度空前提高。互联网在这期间进入以博客、P2P、社交网、即时通信等为主导的发展阶段,互联网舆论平台已十分发达。以博客发展为例,2006年中国网民注册的博客空间达3375万个,博客作为一种个性化的互动交流方式出现,并开始发挥网络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这一阶段网络事件接连不断,出现了引导舆论的“意见领袖”,从政府方面看,政府官员对网络了解不断加深,接触也日益频繁,政府官员开博客成为这个阶段的时尚和热点。

第四阶段(2010年—至今),这个时期网络舆论持续繁荣,对其管理也日益复杂,开始进入微博时代。2010年以来,微博以其独特的传播技术优势在互联网上掀起了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微博热”,而且发展迅猛,微博已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2011 年的微博用户数量从2010 年底的6311万剧增至2011 年6月底的1.95 亿,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微博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舆情事件日益增多,呈现上升趋势,舆情的疏导与管理也随之变得愈发复杂。同时,政府机关纷纷开设官方微博,加强微博上官民互动。据2014年7月24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联合微博发布的《2014年上半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截至2014年6月26日,新浪微博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达到 119169个。其中,党政机构官方微博84377个,公职人员微博34792个。越来越多的机构及公众人物都通过微博来发布或传播信息,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微博获取信息并表达意见,微博逐渐演变成为大众化的舆论平台。在全民参与的热情下,既有“微博反腐”、“微博义教”行动这样的行动,也有“郭美美炫富”事件这样的丑陋行为的揭露,其即时性、有效性不断提速。

2 微博特点及其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用户之间可以就信息进行分享和快速传播的网络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或者手机在微博平台上以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形式发布,其内容可以和不同用户进行相互交流,其信息内容在极短的时间内被很多人知道。其主要特点和优势是“短平快”,具有随时发布信息、扩大信息交流和迅速实现裂变传播的特点。并且微博信息浓缩精炼,简言意赅,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传播的效率,其微博厚积薄发的社会影响力渐渐彰显。

信息网络的特点和飞速发展正在深刻影响着中国政府行政管理过程和手段。微博打破了传统社会框架下的沟通壁垒,增加了政治透明度,成为提高政府管理能力的有效平台。

第一,“微博问政”这种参与公共管理的模式拓展了民众政治参与的空间。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人们的利益诉求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这就需要新的渠道为其表达思想和利益诉求提供便利。微博为人们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表达自己的利益和要求提供了重要载体。微博问政的主体是广大民众,问政的主要对象是政府及其行政人员,问政的过程就是广大民众对政府及官员在生活、工作等方面的监督、批评和约束。

第二,“微博问政”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在传统政务环节经常出现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情况,能够提高政府部门办事效率,提升政府人员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同时对一些政府官员的官僚陋习和腐败问题起到了监督作用,减少滋生腐败的土壤,改变党风政风,拉近和群众的距离。

第三,微博发展可以释放政府部分权力,化解社会矛盾,也是“善治”的需要。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依然存在政府职能过多、管理过宽、权力过于集中、党政职能交叉重叠现象。政府需要加大政治体制改革的力度,理顺党政关系,走法制化治理国家的道路,建立政府行为法制化为基础的广大公民广泛参与的行政模式,这是善治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实际需要。政府利用微博平台实行网上问政,广泛了解民意,真实掌握实际民情,及时研究相关对策,提出处理方案,从而及时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3 当前微博问政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微博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其中政务微博数量也在不断增长。微博问政作为一种新兴的问政方式,其发展还处在一种起步和完善阶段,在创新社会管理、更好地服务民众的同时,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第一,反映民意的广度具有一定局限性。微博问政在实践中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存在“民意的被代表”的现象,网络舆情反映民意的充分性和全面性不足,不能真正完全地代表民意,真实全面地反映民声。当前,我国互联网发展在地区间很不平衡,互联网在中西部偏远地区和一些农村还未完全普及,微博等新兴网络工具使用率更低,这些落后地区的群众无法通过微博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和参与政府管理,这样通过微博问政方式收集到的民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二,政务微博缺乏相应的运行机制和法律约束,非理性政治宣泄心理严重。目前,我国的政务微博运行处于自发状态,还没有从立法的高度制定相关法律对其运行加以约束和限制,各级政府部门也没有专门就规范微博问政等网络问政方式而制定相应的政策、规章和制度。其主要表现为,政务微博信息发布不及时,对用户提出的评论、意见和建议不能及时有效地回复和解决,和网友互动性不强等问题。由于缺乏法律约束,缺乏现实生活中的责任追究机制,在微博中常常出现网络言语态度偏激,发泄自己内心不满情绪的个人和组织。这种心态在网络上被加以传播,特别是在个别网络推手和网络事件的推动下,容易激化现实社会矛盾,引起突发群体性事件。

第三,政务微博的功能和定位不明确,部分政务微博存在形式化现象。由于政务微博发展时间不长,对政务微博属性没有明确,特别是党政机构政府微博和党政领导干部个人微博之间的定位和功能定位不清。当前,政务微博的主要功能在实际应用中比较少,一些党政机构和领导干部虽然开通了政务微博,但是存在为了完成上级任务,主动性较差的现象。微博内容陈旧,不常更新,缺乏实质内容,逐渐成了“空壳微博”,形式主义严重。

第四,微博用户的整体素质需要提升。我国与西方微博应用比较来看,特别是在微博使用方面,与西方国家明显不同。西方国家微博用户年龄段主要集中在30岁至45岁之间,社会经历较为丰富和心智相对较为成熟,理性思考问题能力较强。但在中国微博用户的年轻化特征比较明显,主要集中在80后和90 后这个群体。其中,学生与职场人士是微博用户的主力群体。在内容方面,西方国家的微博用户比较多的关注点在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信息,关注面比较大。国内的微博以个人用户为主,发布内容多表达自身生活中的问题,以日常工作生活中喜怒哀乐和个人琐事为主。

4 如何利用微博加强政府管理创新

微博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利用好微博提高政府管理创新能力,已成为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微博的巨大力量,因势利导,强化管理,真正使微博朝着一个自由、开放、健康的舆论平台发展。

第一,完善网络问政的体制机制,为微博问政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完善的体制机制是微博问政得以良性运行的必要保障。比如,完善立法,将政府网络监督、微博问政等纳入法定框架,明文规定政府在开通网络互动平台、及时听取公众意见、及时回复网民反馈方面应该承担的具体责任和义务。建立和健全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网络听证制度等各种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民具有更多知情权,为微博创造好的发展环境。把微博问政的参与、处理情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提高政府及其行政人员使用微博的积极性主动性。

第二,推行网络实名制,规范网民不良行为。我国的微博用户大部分处于匿名登录状态,只有一些名人和政府官员实名注册。所以如果发生一些意见上的不和,很容易形成互相攻击的混乱局面。从一些国外重大事件演变来看,依靠微博的大量转发能引导社会舆论的主流,甚至能颠覆政局,出现社会动乱的严重后果。微博不仅带来了一种信息革命,同时也在推动着政府管理模式的改变。因此,我们急需推动网络实名制,只有通过实名认证后,才能使用博客的各种功能。这对于规范网民的不良行为,防治网上犯罪等都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

第三,充分引导和培养认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微博用户中的意见领袖,让其发挥积极作用。网络中的意见领袖在聊天室、各种论坛、公司网站、各种社交群、博客等平台进行信息传播,他们通过张贴文章,共同话题的表达,体现出引导潮流的能力和特征,在网民中树立起正义代表的化身,扮演网络意见领袖的角色。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提高网上引导水平,高度重视意见领袖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多与他们讨论热点话题和关注话题,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动态。在与意见领袖交流中,政府部门一定要保持平等与之对话的姿态,针对意见领袖的疑惑之处,要耐心解释并用实际行动来解决问题,最终形成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导向。

第四,充分利用微博强大的社会动员功能,加深政府与人民的信任感。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微博的社会动员功能,依托社会组织、民间爱心人士、应急志愿者这些组织和个人积极去参与突发事件的处置,特别是通过应急志愿者的民间身份,向社会大众传递一种信息,而这种信息如果是政府通过其他途径传播很有可能被政治化曲解,而通过微博用户中的志愿者群体传播出去会形成立竿见影的正面网络舆论导向。因此,微博社会动员功能对于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实践意义。同时在政府管理中运用好微博,可以树立起强大的政府公信力。因此,要提高领导干部主动面对网络媒体的意识和能力,在网络等新闻媒介面前敢于表达、善于表达,充分利用媒体为工作服务,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良好互动,从而加深政府与公众之间感情,更好地开展工作。

在当今信息化网络时代,微博问政提高了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和水平,推动了政府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对政府官员廉洁行政、高效行政起到了有效的监督作用。今后,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和思考微博问政这一新兴的公众参政、议政的新形式,使其更为有力地推进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

【参考文献】

[1]张玲.政府微博应用若干问题的探究[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1(10).

[2]薛国林.国外微博管理经验借鉴[J].人民论坛,2012(6).

[3]刘付春.微博政治语境下政府管理角色的重塑[J].岭南学刊,2013(3).

猜你喜欢
问政政务舆情
网络问政节目应为公众所期盼
二维码让政务公开更直接
消费舆情
政务
政务
舆情
舆情
舆情
『广场问政』应『去戏剧化』
人大代表电视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