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

2014-03-12 05:57
关键词:人生观信仰价值观

黄 海

(南京工程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7)

简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

黄 海

(南京工程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7)

大学生能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关系到自身的成长成才,更关乎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和内容。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完成、内容的实施、方法的运用等,都离不开发展与创新教育载体。因此,将理想、信念、信仰教育,人生观、荣辱观、集体观教育,伦理精神、民族精神、创新精神教育等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是其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发展的主力军,他们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能否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关系到自身的成长成才,更关乎整个国家、民族的前途与命运。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明确了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也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核心内容。当前,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关键在发展与创新教育载体。

一、理想、信念、信仰教育

理想、信念、信仰都是居于核心地位的价值观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表现。我国高等教育旨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人,其中理想和道德尤为重要,理想处于首要地位。“理想信念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具有神圣性和崇高性的价值追求……坚持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主导价值观,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树立牢固的社会主义观念。”[1]

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同时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大学生认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坚定信念,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转化为个人的理想信念和自己的价值追求。

当代中国,信仰需求日趋强烈,信仰危机也日益凸显。大学生信仰危机与信仰断层问题不容忽视,大学生的信仰建构已成为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盛衰败的关键。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与信仰形成的重要时期。由于大学生缺乏人生经验与社会阅历,他们的价值判断能力不强,容易把外界的客观影响转化为主观的信仰认知。如果形成了错误的信仰,将会给大学生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大学生的信仰教育成为当务之急。马克思主义信仰是迄今为止人类信仰史上最伟大的信仰,代表了信仰的发展方向,它是过去我们取得革命胜利的精神法宝,也是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柱与力量源泉。当前,青年大学生正是各种信仰力量争夺的主要对象。大学生信仰教育要以培养科学的政治信仰、道德信仰和人生信仰为主要内容。在政治上使大学生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确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革命性和时代性相统一的思想体系,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胜信念,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在道德上使大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信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道德修养觉悟,提升道德行为能力。在人生上使大学生具有蕴涵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人生信仰,正确理解人生价值的内涵,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指引人生、砥砺意志、贡献力量,只有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进,才能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创造无悔的青春。当代大学生只有具备科学的信仰,才能养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提高对社会与人生的认知能力,明辨是非、善恶、荣辱,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

二、人生观、荣辱观、集体观教育

人生观教育通常涉及世界观、价值观教育,是因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它们都是人认识判断外在世界时产生的一种蕴含主体需要和倾向的观念形态,它们的产生和存在形式,具有相近或一致的性质。其次,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是主体的意识,虽然面对的对象不尽相同,但是最后归结为主体的观念中,是主体整体观念的各个组成部分。第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主体的一个观念系统,都对人的行为发挥着指导和指向作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身就具有包容、渗透、指向同一的特征,在指导人的行为方面,其功能也不是单一的,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2]。当前,大学生人生观教育要充分体现人性教育的内涵意蕴。人性教育应是对大学生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美好心灵塑造、理想人格培养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3]。一定程度而言,道德规范本质上就是人性规范,而人性的核心就是要体现向善的原则。人性教育是综合一个人知、情、意等精神范畴与身体范畴的统一整体,即人品涵养的素质教育。人性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使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一种意志和信念,从而自觉地付诸于实践。人生观教育不能停留在形式上,而应在社会育人要求的同时,加强人性教育。教育大学生人心向善,学会对人的尊重,对人生命的关爱,对人尊严的维护,做到既善待自己又善待他人,既爱护自己又爱护别人,树立爱心、同情心和责任感[4]。 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大学生的基本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只有把握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首先要让学生知荣明耻,加强自我教育。当前我们开展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追溯人类历史,有关荣和辱的论述不计其数。古人讲“知耻近乎勇”、“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宁可毁人,不可毁誉”、“过则勿惮改”,说明古代的哲人志士将荣辱放到了与人格同样重要的地位。当代大学生应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净化心灵、熏陶思想、升华认识、提高觉悟。同时要加强实践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重在实践。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大学生反思和改变自我价值观上的某些模糊认识,养成谦虚谨慎的品格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为此,高校应该充分创造有利条件,利用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主题教育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使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

集体观教育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题中之意。集体主义价值观崇尚集体优先、社会至上的原则。集体主义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群体本位主义,这与西方个人至上的价值观截然相反。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的主体性意识突显,我们进行集体观教育,要注意统筹兼顾个人、集体与国家的利益关系。马克思认为“既然正确理解的利益是整个道德的基础,那就必须使个别人的利益符合于全人类的利益。”[5]因此,“从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相统一的角度出发来理解和认识集体主义,并宣传集体主义,才能很好地让学生认可这种集体主义思想,也才能正确地认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社会性本质的理论。”[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语境下的集体观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但同时也不否认对于个人合理合法利益的保护,它强调集体利益必须与个人利益相结合,包含着对于个人权利、个人利益、个人价值的尊重、维护和保障。兼顾集体利益与个人合理利益是处理当前社会价值冲突的核心原则,现阶段的集体观教育,应该把推崇集体主义与追求合理利益结合起来。我们提倡的个人利益应该是一种合理的利益。这里所讲的“合理”,就是合情合法,既超越个人主义范畴,又符合法律与道德规范,是社会可以接受的。事实上,我们社会所追求的公正、合理、和谐都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7]。

三、伦理精神、民族精神、创新精神教育

伦理精神是“一定的民族在其特定的生存空间的社会生活环境基础上,于其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积淀起来的一种以善恶形式来从根本上集中地反映社会经济利益关系的特殊社会意识形态现象;是伦理意识和道德准则的结晶,是为广大民族成员所景仰和称道的整合性的道德价值体系;是居于伦理意识和道德准则群核心地位的稳定性的价值观念,对人的道德活动和道德行为起着根本性的导向作用。”[8]伦理精神作为正确的社会意识,会对社会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力。就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价值诉求而论,伦理精神的时代价值更为明显:一方面,伦理精神有助于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公民个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克服工具理性的弊端,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和实现自我,从而实现个人与社会价值;另一方面,伦理精神能够为建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和谐社会以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和谐国家提供坚实的伦理基础,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也是社会主义伦理精神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因此,大学生伦理精神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对大学生进行的伦理精神培育,要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与社会责任意识。团结协作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突出特点。当代大学生个性张扬,有创新精神,敢闯敢干,但是,因为国家、社会、集体是个人成长的园地,成材的摇篮和成功的沃土,只有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增强社会意识、集体意识、团队意识,与集体成员团结协作,和睦友善,共同进步,才能取得成功。责任作为一种可贵的品质,是个人或组织应该秉持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将“社会责任”作为共同的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要着力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自觉的责任意识,养成立足于公民的责任义务和社会角色,全身心投入学习工作、投入事业的敬业精神和价值准则。“必须保有鲜明的社会责任意识,在引导学生认识、吸纳一切有益的人类文明成果的同时,要高扬主旋律,注重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学生的祖国意识与爱国情感,帮助学生增强对各种思潮的辨别、筛选及对相关腐朽思想的抵抗能力,从而顺利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9]

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盛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民族精神代表着一个民族群体的性格特征、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思想品格,是民族优秀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是民族文化的本质与精华。“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知我民族才能爱我中华。一个民族的自尊与自信,来源于对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深刻认识。”[10]我国古代优秀道德思想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要从发掘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指导作用出发,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文明史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学生如何在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积极吸取世界其它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人文品质、品格和品味,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实践者、弘扬者和创新者,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11]教育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然要提升人的主体性,而主体性的提升往往取决于对浸染于教育中的文化的理解。因此,对青年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让他们深刻了解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传统,并从优秀的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在多元文化相互交融与碰撞的今天,尤其是在西方文化的“霸权”之势下,教育要注重对中华传统文化和价值的传承与领悟,还要强调对世界多元文化和价值的尊重与理解。要教育学生承担民族文化的保存、传递与发展的重任,突出民族文化的主体性。要引导学生“学会透过自己民族文化的观点观照其它民族的文化,也能从其它民族文化的观点透视本民族的文化,从而使他们真正能‘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能自觉地、富于鉴赏力地从世界其它民族文化中吸取有价值的东西,使我们民族文化更具世界意义,使中华民族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12]

民族精神文化需要继承、发扬,更要创新。要培养具有世界眼光和全球意识的人才,必须增强民族文化精神的创新活力。我们所要完成的任务是“从中国文化中发展起一套与人类普遍价值相适应的价值体系和知识体系,即一方面使人类的普遍价值成为中国文化的组成要素,另一方面使中国文化的某些要素成为世界文化的有机内容。”[13]只有创新型人才才能担当如此重任,对社会做出里程碑式的贡献。而当代中国精神的核心就是改革创新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助推器,创新精神是时代的最强音,同时也是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要求,因而创新精神教育既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创新精神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素质和创新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造性思维、创造性能力的人才,既是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方向和目标,也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如何指导大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等方面尽快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当前,高等教育的创新目标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完全的人格,能够扎根民族与民生,关怀天下,能够追求卓越、立足前沿、开拓视野,具有科学精神与理性批判能力,具有探索精神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实践能力。

[1] 郑永廷,江传月.主导德育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89.

[2] 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3] 王蕴慧.论高校德育中人性教育的缺失及其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1(1):146-148.

[4] 黄海.人性教育视野下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24):555-556.

[5] 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67.

[6] 车彤.困惑与突破——新时期高校德育方略[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126.

[7] 黄海.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教育论析[J].教育评论,2014(5):94-96.

[8] 吴灿新.伦理精神的本质及其价值[J].现代哲学,2001(4):77-79.

[9] 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42.

[10] 刘小新.当代大学生主导价值观[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69.

[11] 顾海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6(3):1-4.

[12] 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长沙:岳麓书社,2007:52.

[13] 俞可平.思想解放与政治进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53.

(责任编辑:洪 林)

On the Educational Carrier of SocialistCore Values to College Students

HUANG Hai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211167)

It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ir own growth, but more to the revival dream of the Chinese nation whether or not college students can cultivate and practic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The educ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s an important task and content of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schools. But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educational carriers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comple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al content and the use of methods.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it is the key to obtaining actual effects for us to take as the educational carriers the following things-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about faith, outlook on life, outlook for honor and dishonor, education about collective spirit, ethical spirit and national spirit, and the spirit of innovation.

college students; the educ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carrie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2014-08-10

南京工程学院党建与思政研究课题(SZ201409)

黄海(1975-),男,江苏盐城人,副研究员,博士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高等教育管理。

G641.1

A

1671-5322(2014)04-0061-04

猜你喜欢
人生观信仰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将疫情当作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契机
论信仰
铁的信仰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人生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