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通用规范汉字表》发布的背景和制定的意义
——兼论汉字规范保持稳定的重要性*

2014-03-12 14:28
关键词:用字汉字规范

王 宁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北京100875)

再论《通用规范汉字表》发布的背景和制定的意义
——兼论汉字规范保持稳定的重要性*

王 宁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北京100875)

【主持人语】 本期专题为“《通用规范汉字表》实践意义研究”。

《通用规范汉字表》(以下简称《字表》)经国务院发布,已经一年多了。《字表》已经在各个领域开始使用,得到广大群众和专业领域的信任和支持。字表发布后,很多群众提出一些要求,特别是不少地区的居民希望将自己未纳入《字表》的姓氏用字补充到《字表》中去;个别问题,例如表外字是否还要类推、简化是否还要继续进行、《二简》是否还要恢复一部分、简化字不合理的地方是否可以略作修改、异体字为什么仅仅在“一异表”基础上整理等等,也还有一些疑问和争议……这些都说明大家对汉字规范的关注,并不妨碍《字表》的推行。但是有些问题也涉及对《字表》功能和效应的理解,需要对《字表》作更深入的推介。本栏发表的3篇文章就是想就大家关心的一部分问题对《字表》作进一步的解读:《再论〈通用规范汉字表〉发布的背景和制定的意义》详细阐释了《字表》发布的国内、国际形势,说明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字表发布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同时特别论证了汉字规范要保持稳定,表外字不类推的理论和实践的依据。异体字问题是贯彻字表的难点,《〈通用规范汉字表〉关于异体字的整理》一文详细介绍了《字表》对“一异表”整理的原则和具体处理的情况,提供给教学和出版者参考。《从〈通用规范汉字表〉和〈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看两岸字用字形差异》一文,以大陆规范字对比台湾用字,说明两岸规范的差异属于同一文字系统的差异,在细微处的差异值得注意,以利两岸交流。

2013年6月5日,国务院发布了《通用规范汉字表》,这个字表是在此前规范第一次发布近60年、重新发布近30年后,经过12年研制完成的。它在过去规范的基础上,用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方法,获得大量的数据,采字和整理字际关系都有较为准确的量化数据作为依据。《字表》考虑到汉字发展规律和社会应用的现实,从我国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的需要出发,将过去的多个字表汇集在一起,便于查检、使用。本文进一步讨论《字表》研制的时代背景和《字表》发布在新时代的重要意义。也再次论证字表保持稳定的重要意义。

汉字;规范;《通用规范汉字表》;文化建设

《通用规范汉字表》在2013年6月5日初发布,距第一次汉字规范将近60年①我国正式发布汉字规范的文件始于20世纪50年代,1980年代重新发布,只是对1950年代国家规范略作修补,总算起来,将近60年。,已经是一个“甲子”。隔了这么长的时间发布新的规范字表,不论是从国际形势的变化,还是从国家形势的发展来看,世界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回看60年的变化,我们才能理解《通用规范汉字表》发布的重要意义。

20—21世纪之交,世界总的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球展开了一场信息技术革命,导致了信息社会在全球实现。首先,在生产活动广泛的工作过程中,引入了信息处理技术,使许多部门的自动化达到一个新的水平。计算机广泛运用于电讯系统,几秒钟之内,可以通过网络将信息传递到全世界的任何地方,信息传播的速度和信度决定了人类设计的各种活动达到预期目的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其次,信息技术成为人类获取新知识的重要手段,很多原创的理论和对行为结果的预测,都需要在采集数据和挖掘数据意义的前提下实现,信息知识成为人类智慧的重要源泉,信息技术的掌握成为各条战线上竞争胜负的关键。在这种环境下,科学技术和人文科学的发展也比既往任何时候都迅速。计算机为学科交叉创造了极好的条件,不但传统学科有大幅度的更新、延伸,学科的交叉和因此产生的新学科也层出不穷。人们不断流传一个词语——“知识爆炸”。再次,人类的生活与科学的关系日益密切,很多科学技术的用语快速进入人民的日常生活。医药用语、建筑用语、机械用语……已经随着健康养生、住房装修和汽车购置等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事项进入了电脑和手机,至于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本来普及度就比较高的知识,现在更为普及,这些学科的术语在人们口头上已经广泛流传,在互联网上使用的频度当然更是飞快增长。

全球实现了信息技术革命后,由于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国际交流日渐密切,已经引起地区之间、国家之间、企业之间、各个人民团体之间都更加相互依存,国际关系有了新的格局。在这个格局中,中国不再是无关紧要的角色,这个亚洲13亿人口大国的崛起,已经为世界所瞩目。

在世界发展和中国崛起的洪流中,海峡两岸的政治、经济、文化格局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香港、澳门回归,与台湾的关系向着求同存异、和平统一的趋势发展,两岸交流的频度和深度与日俱增,特别是在民间,亲友们通过电邮书来信往,旅游团的手续一天比一天简便,学术同行在同一个研讨会上交流已经非常普遍。两岸出版物相互购置、艺术作品和文物轮回展出、影视节目相互收视,本来同宗同根的两岸文化,曾经在几十年的隔绝中产生了一些差异,在这样的环境下,迅速在相互影响中缩短距离。

这样巨大的变化,对汉字规范产生的影响不但是巨大的,而且是直接的。

上述新时代的背景对汉字规范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首先,信息是靠语言来传播的,文字是语言的有形化,在信息技术革命中,中国没有落后,一件怎么估计它的意义也不过分的科技发明,在1980年代产生,那就是王选院士于1981年主持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台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原理性样机华光I型。1985年至1993年,他又先后主持研制成功并推出了华光Ⅱ型,到方正93系统,以及方正彩色出版系统。汉字不但进入了计算机,而且直接用于印刷技术,铅与火的时代在中国从此结束。从19—20世纪之交以来,汉字的命运有过一次比一次激烈而深刻的争论,最后的一次争论主题,是汉字在信息传播中能否充当载体。现在,汉字顺利地进入了计算机,一个世纪以来的汉字行废之争圆满地画了一个句号。随着信息革命,汉字完全改变了旧有的姿态,并且多了一个重要的属性——形、音、义之外,还有码。中国也完全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文字作为载体来传播信息了,汉字——一种数千年不间断地发展至今的最典型的表意文字,不但在今天正在发挥前所未有的作用,今后还会在高科技的支持下长存,不但要为今日之中国走向世界发挥巨大的作用,而且要为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写出新的篇章。我们的汉字规范已经不是主要面对纸质的书写,更重要的是要满足计算机远距离传播信息的需要。

其次,在国际关系格局的大变化中,崛起的中国受到重视的同时,汉字传播的信息数量与日俱增,受到的重视也与日俱增;因此,汉语、汉字被国外学习的几率也就越来越大。汉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跃出中国国内而成为国际问题。1980年制定的国家标准字符集《GB2312》收入了3500个常用字及和其中的简化字对应的繁体字,一共有6763个汉字字符,到1990年,《GB13000》已经收录了20902个汉字字样,包括中国两岸所用的简化字和繁体字,以及日本和韩国所用的汉字;接着,从20902个汉字的基本集入手,汉字《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UCS)》作为国际编码,已经扩充到ABC1-4DE集,数目达到8万左右。这个字符集为汉字确立了码位标准,但是古今兼有、国别各异,而且整理得很不到位,既有一字两码的重收,又有适用者漏收和形误者冒收的疏漏。这些对于一个仅仅确定码位的字符集,并无大碍;只是,中国——在世界上已经是特别被关注的重新崛起的国家,它的文字已经跟随汉语在向海外传播,庞大的8万字的字符集能够不加整理提供给国内1.7亿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来使用吗?适合非汉语母语国家的学习者用来学习吗?我们必须要在编码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制定适应新时代的、适合中国大陆应用的字符集,而在这个字符集的每个码位上,字形的标准化应当有更高的要求。这是信息传播速度和信度的要求,是汉字教育的要求,不论人们是否认识到,它都是国家富强的必须,更是人民的长远利益的体现。

《通用规范汉字表》开始研制的2000年,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已经感受到上述形势发展的迅猛,认识到修改原有规范的紧迫性,专门立项,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成立了以张书岩为组长的课题组。这个课题组的成立意义重大,它意味着适应新时代的汉字规范开始起步。课题组认识到理论准备的重要性、确立原则的重要性和明了社会用字情况的重要性,为以后的工作做了充分的准备。此后,历经专家工作组和专家工作委员会阶段,《字表》的研制始终遵循以下6条原则:“(一)尊重传统,注重汉字规范的稳定性;(二)尊重历史,注重汉字规范的继承性;(三)尊重国情和社会发展实际需求,注重汉字规范的时代性;(四)尊重民意,注重汉字规范的社会性和服务性;(五)尊重汉字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汉字规范的科学性;(六)考虑港澳台地区、海外华人的汉字应用和国际需求,注重文化的多样性和汉字的国际性。”[1]这6条原则相互关联,是密不可分的。而“稳定性”放在第一位,是由文字的社会职能和本质特性决定的。

中国古代对汉字的作用,曾经界定为几句话:“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许慎《说文解字叙》)这几句话充分说明了汉字在文化传播、政令通行和历史传承的作用。文字在一个国家通行,首先是要约定俗成,为使用的群体所公认,在使用到一定的程度,产生了过多随意性、影响应用后,才需要做人为的整理,人为整理汉字不是哪一个人或一些人个人意志的体现,而是顺应规律性、集合民意来进行。尽管在信息时代和国际化的大环境下,形势变化巨大。但汉字的使用是绵延不断的,《字表》不能“重打鼓,另开张”,将过去的规范推倒重来,仅仅是将几十年使用中累积的问题做一次清理,并且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做一些补充。在详细调查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对已有汉字规范中错误、疏漏、相互矛盾及不适应当今社会需要之处进行必要的调整,凡需改动之处,都要实事求是地考虑到历史形成的全民习惯和社会的可接受程度,每一个改动都是慎重的。同时,只有遵循汉字自身构造、演变的规律及发展趋势,提高研制的理论自觉性,符合汉字发展的科学规律,才能使《字表》经受实践的考验和汉字自然发展的检验,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稳定。《字表》主要是在国内使用,但汉字早已越过国界,传播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研制《字表》应当特别重视汉字在不同地区简繁字并存并用的客观实际,考虑汉字国际化的各种需求,尽量避免扩大规范汉字与不同地区之间汉字使用的差异。这些原则都落实到一点上,就是既延续汉字简化的方针,又遵照国务院1986年批转国家语委《关于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和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的请示的通知》中所指出的“今后对汉字的简化应持谨慎态度”[2]的精神。

在字表制定的过程中,关于简繁字的争议几乎没有停止过,有两种极端相反的意见交替出现:一种认为,应当恢复繁体字,以与港台用字取得一致,实现“书同文”;另一种认为,汉字还有一部分笔画太多,需要继续简化,可以实行无限类推或者再次启用“二简”中的字。[3]《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过程中,教育部和国家语委经过慎重考虑,经过多方征求意见,在简繁字问题上做出了一些重要的决定:[4]

(一)坚持汉字简化的方针,不恢复繁体字

在一个文化强盛的大国,90%以上使用汉字的人处在普及层面,基础教育的师生是这个普及层面最需要规范汉字的阶层。一个世纪以来,我们千方百计实现扫盲和普及教育,汉字规范是这个理想有力的保证。汉字是在人文社会中被全民使用着也改变着的符号,它是为全体民众服务的。简化汉字推行了半个世纪,它方便了几亿人的认字和写字,加快了我国教育普及和成人扫盲的步伐,也完全可以传达现代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而且已经成为传播现代信息和国际交流的载体,在传统文化现代化方面,也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简化汉字已经成为国内外大多数汉字使用者的习惯,根据文字使用社会性的原则,坚持简化的方向是必要的。

(二)收录简化字既要遵循科学性,又要考虑社会习用的情况

1956年1月,国务院公布《汉字简化方案》; 1964年3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文化部、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简化字的联合通知》,公布了《简化字总表》。1986年10月,国家语委经国务院批准重新发布了《简化字总表》,并作了个别调整。调整后的《简化字总表》,实收简化字2235个。《通用规范汉字表》根据科学的原则,删除了《简化字总表》中的31个字。这31个字属于生僻的方言字、科技旧称用字、已经有规范字的异体字等。同时,考虑到汉字应用的现实,也收录了少数已经被社会所习用,并符合《简化字总表》规定的类推简化字。《通用规范汉字表》新收录的226个类推简化字中,166个曾被《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收录,51个见于其他多种辞书,9个出自频度较高的姓氏人名及现代科技用字,更重要的是,这些字都曾经被使用过,在大型语料库里有一定的使用频度。

(三)保持稳定,表外字不再类推

《通用规范汉字表解读》明确提出“今后表外字不再类推”,也就是说,为了保持稳定,在旧有的简化字已经收录的前提下,不再造新的简化字。《教育部等十二部门关于贯彻实施〈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又对辞书编纂使用表外字有专门的表述:“相关语文辞书可以在修订时以自然更新的方式贯彻字表,根据其服务领域和使用对象不同,可以部分或全部收录《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字,也可以适当多收一些备查的字,收入表外字一般应采用历史通行的字形,不要再造历史上未曾使用过的新的简化字。”[5]表外字不再类推,是这次字表研制经过多次会议确定下来的精神,也是有充分理由的:

首先,无限类推是一种成批量的简化,是没有经过测查、控制和规定的任意行为,它违背了汉字规范约定性和科学性的原则,也违背了汉字发展历史性的原则,所以,类推这种方法只能经过调查,在一定的范围内实行。国际标准化组织多次说明不收录规范以外任意类推的简化字,这些字将来在国际编码中将没有“户口”,势必会引发民间和传媒任意写不规范的简化字,以致造出一些人为的、根据不足的生僻字,使规范无法正常实施,母语的基础教育与汉语的国际传播用字也会受到干扰,后果不堪设想。

第二,两岸的文化交流日渐密切,不要再扩大两岸用字的差距是大家共同的愿望,也是此次制定新规范的一项重要的原则,严格控制类推是对这项原则的体现。应当看到,简繁长期并存,虽然存在一些差异,但是由于简繁字都来自历史用字,用于两岸而生于同根。而且,两岸各自都经过很大程度的标准规范,自身的驳杂已经大大减少,相互之间差异的数量也只是少数,不过是在少部分汉字的同一字种中选用了不同的字样而已,比起历史上书写的差异,真的算不了什么,只要不再扩大差异,保持一段稳定,是完全可以在使用中逐步统一优化的。

第三,《字表》8105个字对现代汉语语料的覆盖率已经是99.98%,绝大部分简化了的字都已经收入,再造新的简化字,必然是覆盖率很低的生僻字,保持历史原形尚有偶然使用的价值,类推简化更加难以识别,使用价值也就会更低。在有些特殊情况下,会有个别字临时或在特定范围内需要类推简化,这种情况可以特殊处理,也不必为此放大类推的范围。

也有一些人主张还要继续简化,甚至提出要恢复已经被取消的“二简字”。“二简”是《第二次简化方案(草案)》的简称。这个方案于1977年12月20日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和各省(区)一级报纸公布,共有两个表——第一表248个字,第二表605个字,《人民日报》次日开始试行一表。1986年6月,国务院转批了国家语委废除“二简字”草案的请示,并发出通知说:“当前社会上滥用繁体字,乱造简化字,随便写特别字,这种用字混乱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针对“二简”,国务院重新发布了《简化字总表》和《现代汉字通用字形表》,目的都是为了保持社会用字的稳定。就连这个当时认为简化过度的“二简”,表前说明的第三项也说:“一个偏旁简化了,所有包含这个偏旁的字都应该同样简化,但是考虑到汉字总数很多,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死字、古字,现代汉语中已经不用,没有必要把所有类推的字全部类推简化。因此,草案中的类推简化字,暂在4500个常用字范围内类推简化。”现在我们类推的范围已经扩大到8105字,表外字还要类推,会带来什么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通用规范汉字表》的研制是国家行为,而且,国家提出的研制原则全面正确,又经过多人多时研制,在一个相当时期内实施,应当是可行的。但是,规范对于使用来说,总是滞后的,就在《字表》研制的12年里,汉字应用同时也在发生着变化,规范不可能百分之百反映时时发生的变化,只能在原则上起到汉字应用的导引作用。《字表》的有效期不可能很短,而《字表》的微调应当在一个适当的时期及时进行。汉字规范是为国内国际每个使用者服务的,规范的实施只有靠大家来支持,才能健康地、有效地推行。

[1]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Z].2013-11-18.

[2] 国务院.国务院批转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和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请示的通知[Z].1986-06-24.

[3] 王宁.从汉字改革史看汉字规范和“简繁之争”[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6).

[4]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通用规范汉字表》解读[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5] 教育部等.教育部等十二部门关于贯彻实施《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Z].2013-11-13.

A restudy of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importance of The List of General Standard Chinese Character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ability of the standardization for Chinese characters

WANG Ning
(Research Center of the Writing of Folklore Classics,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China)

The State Council of China issued The List of General Standard Chinese Characters on June 5,2013.It took 12 years to accomplish this task on the basis of its first issue 60 years ago and re-issue 30 years ago.With a mor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method plus a lot of data,it got more accurate quantitative data in terms of diction and inter-word relations on accurate quantitative data.The List took into account the development law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their social application and the need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culture,and put several previous lists of Chinese vocabularies together for easier consultancy and application.This paper gives a further discussion of its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the new era.It also demonstrates the importance for maintaining its stability.

Chinese characters;standardization;The List of General Standard Chinese Characters; cultural construction

H024

A

1000-5110(2014)06-0001-05

[责任编辑:杨 恬]

2014-10-25

王 宁(1936—),女,浙江海宁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通用规范汉字表》专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研制组组长,研究方向为训诂学。

猜你喜欢
用字汉字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容易混淆的词语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汉语大字典》“人名用字”考误举隅
来稿规范
科技论文表格的编排要求(五):用线和用字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辽代避讳用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