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2014-03-12 20:58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刘 慧

(西安医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21)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日益普及,深刻地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工作、学习,也无疑影响着最为重要的网络使用群体——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类网站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开放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在网络时代,如何能够与时俱进、求实创新,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如何利用网络带来的优势,快速洞察网络带来的挑战,形成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对策,趋利避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就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1 建立健全校园网络信息监督机制

由于高校对网站不具备监督的技术条件和管理条件,无法对来自校外的不良信息、错误信息进行监控,也无法有效控制信息传播的范围。因此,必须加强网络信息的监管力度,把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1.1 完善网络信息传播的制度法规,完善校园网络信息发布的监控机制

各高校可以根据国家和教育部门的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系列明确的规章制度。比如,学校可以给每位学生一个账号和密码,然后根据登陆信息,了解到哪位学生在网上下载或者浏览不健康不正规的网页,通知相应的院系,根据高校制定的相关奖惩制度给予相应的处罚或警告。

1.2 开设网络法制教育课程,组织法制教育讲座

在高校,可以安排相应的上网安全及法制教育,让学生从制度上知道他们的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是国家法律不允许的,从而会下意识抑制自己的行为。也可以请当地的法制部门的专家来学校开设讲座,他们可以通过实际发生的多种类型的案例进行分析,明确告诉学生如何正确上网,用真实的案例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

1.3 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的网络监管管理队伍

高校要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的网络监管管理队伍,严格把控校园网的每个接入点,提前过滤网络上的不良信息,经常刷新校园BBS,布置专门的监管员对BBS的内容进行监督,遇到不良信息,立刻删除或发表申明,从正面宣传有利于社会稳定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信息。而对于一些热门话题,直接删除可能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达不到教育的效果,因此,管理网站的老师也要学会用心理咨询谈话法,可以通过正能量的东西直击学生内心世界,从心底让学生产生共鸣,心服口服。

1.4 购买防火墙等过滤系统,禁止黄色暴力等不健康信息传播

购买防火墙等过滤系统,对黄色暴力等不健康的网页禁止打开。校园的监督机制不仅要从外部得到控制,也要强化内部建设,大力完善学校主流网页的建设,比如学生工作网、党组织建设网、学生就业网、思政教育网等,使内部网络全面覆盖校园,形成学校思政教育网络体系,并配备专门的思政老师对网页进行维护和更新。

2 重视思想政治课的教育

2.1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对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大学生来说,这门课至关重要。思政课教师只要学问钻研得“真”、课堂付出得“真”、对待学生感情用得“真”,思想政治课可以成为启迪思想、感化心灵的热门课。指引学生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重要思想,将网络信息带入思想政治课堂,探讨现实问题、思考社会现象,和学生一起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辩证分析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和解决办法,把枯燥的内容演绎得绘声绘色。只有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

2.2 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经验表明,心理健康教育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不仅可以增强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适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对网络信息的甄别力,还可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协调发展。因此,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更新思想观念,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要摒弃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于思想政治教育中,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汲取近年来学术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学教育的成果,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个性心理特征,需要和动机心理,态度心理,群体心理,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心理、挫折心理和逆反心理,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网络心理。而心理健康教育也不能只解决技术层面的问题,必须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了解学生的“三观”,这不仅能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以解决,还会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

3 建设具有专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

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快速发展,给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带来新的挑战。我们需要一支专业、高效、过硬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学会利用网络带来的资源广、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等优势,与时俱进,高效率地汲取网络之精华,剔除网络之糟粕,将文明正规的网吧作为标杆,鼓励倡导学生去学校推介的安全正规的网吧上网学习,让黑网吧失去市场。经常翻阅新闻信息,关注热点问题,利用真实热点事件教育学生,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也可以下载思政教育精品课程,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学习借鉴他人的优秀业绩,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走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路线。建立网络交流互动平台,因网络的隐蔽性,学生的真实想法通常会表达于此,作为舒缓自身情绪的一条有效途径,思想政治教师应通过此窗口,了解学生内心世界,从问题的源头入手,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4 积极开展有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和平等性特点,开展一些富有特色的教育活动,既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入网络的重要途径,又是推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深化的有效手段。开展富有特色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努力营造一种积极、健康、向上、自由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4.1 开展多样化的网络文化活动

继续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的网络文化活动,开设具有交互性、开放式的各种类型的咨询服务,加强校园网BBS论坛的建设,开展师生在线交流;进一步丰富网上专项服务工作,如开展网上班主任、网上心理测试与咨询、网上就业指导、网上学习指导等工作,并及时解决大学生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校内舆论的引导,及时纠正错误信息。

4.2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征文活动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征文活动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大学生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来。思想政治教育征文活动可以广泛地收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信息状况,通过征文活动,参与者可以交流思想政治教育的心得体会。

5 加强思想政治网站的建设

为了使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一体化,学校可以通过网络建设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的专题网页。网页内容必须以党的指导思想为主线,围绕当时的时事政治,展开有利于国家安全、有利于全民团结一致的具有深度的政治意义的讨论,在讨论中学习;网站内容也可以宣传优秀的民族文化为己任,因为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自己灿烂的文化,这种文化对于民族的延续,对于国家的存亡,不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其中的精华部分所蕴涵的哲学意识、道德观念和艺术见解,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又在一般的知识教育、技能教育中起着其他方式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枯燥的内容并不足以吸引学生进入,为了提高点击率,让网页的建设不是一张空纸,在网站建设中也可加入一些趣味知识竞赛、网页制作比赛等有奖活动,也可加入一些红色经典影视、历史图片、经典老歌赏析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开设网络心理咨询室,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坐诊,因为很多学生即使认为自己有心理问题,也不愿意去找老师谈话,出于对自身隐私的保护或者害怕其他同学发现等特点,网络心理咨询室也可以开设在思政教育的网站建设中,通过匿名的沟通,即保护了学生不想公开的隐私,又能真正了解学生思想问题,及时做出正确引导,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6 提高大学生上网的自律意识

由于网络是个独立的、全面开放的虚幻世界。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上网的自律能力。

6.1 建立网络道德行为规范

建立网络道德行为规范,即“善于网上学习,浏览健康信息;诚实友好交流,坦诚对待他人;增强自护意识,约会网友慎重;维护网络安全,遵守网络秩序;有益身心健康,正视虚拟时空。”

6.2 开设校园网网络道德教育论坛

开设校园网网络道德教育论坛(网络安全讲座),推动大学生网络知识、网络素质、网络道德规范的普及工作,如开展网络知识竞赛、组织网络信息咨询、网上科技知识问答、网上新闻调查等活动,丰富校园网内容。并利用信息技术课,教育学生正确看待网络的功能和作用,树立正确的网络观。

6.3 实行校园网络上网实名制

对于虚拟网络世界只是暂时为人们提供宣泄空间,但人总归是要回到现实生活中。实名制能让互联网和现实生活真正接轨。就高校BBS而言,实行实名制后,网络也更为真实,学生对自己的言行也更负责,可以大大提升大学生的责任感和坦诚度。

除此之外,思想政治教学中可以增加“加强网络纪律和法规知识教育,依法使用网络”、“做文明网民”等相关内容。还可以在网上与大学生开展网德大讨论等活动,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和法制观念,控制自己的行为,做到不制作、不传播垃圾信息。

总之,网络已经进入我们的皮下组织,在我们身体的血肉中穿行,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但是在网络带给我们诸多的便利的同时,必然会带来相应的挑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就是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传递社会发展的正能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刘梅.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方式[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02): 75-88.

[2] 李 静. 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2011,(6)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