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烟新品种龙江237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

2014-03-13 07:50邱恩建陈荣平宋宝刚王春军李尊强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原烟中国烟草龙江

邱恩建,陈荣平,宋宝刚,王春军,刘 伟,仲 鑫,李尊强,宋 客

(1.黑龙江省烟草公司牡丹江烟草科学研究所,中国烟草东北农业试验站,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2.牡丹江烟叶公司,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品种是优质烟叶原料生产的基础,优良品种在提高烟叶品质、增加单位面积效益、抵抗烟草病虫害和不良环境因素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据报道,在影响烟叶产量和质量的诸多因素中,品种的作用占25%~35%,病害损失约占18%[1]。2000年以来,黑龙江省烤烟生产上的主要栽培品种一直都是龙江911[2],约占烤烟栽培面积的85%以上。虽然龙江911对黑龙江省烤烟生产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因其对TMV抗性较差,导致TMV呈逐步加重和蔓延的趋势,已严重影响生产的稳定发展和烟叶质量的提高。针对TMV防治,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无疑是最经济有效、简单易行、效果稳定的途径。近年来,尽管我国抗TMV烤烟新品种选育成效显著,相继育成了一批抗性较强的品种[3-12],但这些品种大都对黑龙江烟区生态环境条件的适应性较差;少数品种虽然适应性较强,产量较高,但品质类型单一,品质性状尚不能很好地适应中式卷烟发展对原料的需求。因此,针对黑龙江烟区生态条件特点、烤烟品种现状和卷烟工业需求,以优质、多抗、丰产、适应性强[13-14]和易烘烤为主攻目标,以抗TMV为重点,选育综合性状优良的烤烟新品种,是解决黑龙江烟草生产上可供选用的优良品种匮乏、推广品种单一问题的工作重点。

1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1.1亲本来源母本雄性不育系MSNC89是以MSG28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非轮回亲本、NC89为轮回亲本,经连续回交转育而成,除雄蕊高度退化败育外,其他性状与NC89表现一致。NC89系由美国引进的优质品种,中抗黑胫病和根结线虫病等根茎类病害[15],烟碱含量较高[16],烤后原烟外观质量较好,上等烟比例高[17]。但该品种田间生长势较弱,前期发棵慢,易感TMV,产量的稳定性较差,对适宜其种植的地区要求较为严格[16]。20世纪90年代曾在黑龙江大面积种植,实践证明对黑龙江烟区生态环境条件的适应性较差。

父本9891系黑龙江省烟草公司牡丹江烟草科学研究所从烤烟品种中烟90变异群体中经连续单株选择而成的定型品系。其主要植物学性状遗传稳定,田间生长整齐一致,田间生长势强,抗TMV,中抗赤星病、PVY,耐瘠薄、耐旱,抗逆性强,易烘烤。但烤后原烟颜色较淡,上等烟比例较低,原烟品质较差。

1.2选育过程根据组合配制性状互补原则,2002年在育种亲本圃以MSNC89为母本、9891为父本配制雄性不育杂交组合,代号为0237;2003年种植F1代进行杂种组合性状观察,初步鉴定对本地区生态条件的适应性和直接在生产上利用的价值;2004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05~2006年参加黑龙江省烤烟品种区域试验,品系编号LJ237;2008年开始在黑龙江省部分烟区扩大生产试验,并被引种到吉林、辽宁、陕西、山东等烟区试种;2009年参加黑龙江省烤烟品种生产示范试验;2010年4月通过黑龙江省烟草品种审评委员会审评,定名为龙江237;2010~2011年参加全国烤烟品种区域试验;2012年参加全国烤烟品种生产试验,并通过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农业评审。主要选育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龙江237的选育过程

2 特征特性

2.1主要植物学与农艺性状

2.1.1主要植物学性状。 据历年试验结果,龙江237田间表现整齐一致,主要植物学性状遗传稳定。移栽后至团棵期,地下部根系生长快,地上部发育健壮,节距均匀,节间略大,起身早,耐旱、耐瘠薄,生长势强,株式筒形,叶椭圆形,叶色绿,茎叶角度中等,主脉粗细中等,田间落黄成熟特性较好,较耐成熟,易烘烤,大田生育期126.5 d,与对照品种NC89相差不大。

2.1.2主要农艺性状。由表1可知,2010~2011年全国烤

烟品种区域试验和2012年全国烤烟品种生产试验平均结果表明,龙江237的株高较高,平均为134.07 cm,比对照NC89高约26 cm;有效叶数19.89片,与对照品种NC89相当;茎围较粗,为10.54 cm,节距较大,为6.92 cm,腰叶长67.61 cm,腰叶宽35.15 cm,腰叶略大于对照品种NC89。

表1 龙江237的主要农艺性状

注:表中数据为2010~2011年全国烤烟品种区域试验(北方区)各试点及2012年全国烤烟品种生产试验(北方区)宁安、昌图、莒县、洛南、洛宁5个试验点平均值。

2.2主要经济性状由表2可知,在2010年全国区试中,龙江237的产量略低于对照品种NC89,产值略高于NC89,差异不显著,但该品系的均价和上等烟比例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品种NC89;2011年全国区试北方区结果,龙江237各主要经济性状均极显著优于对照品种NC89;在2012年全国烤烟生产试验中,产量、均价、产值和上等烟比例分别比对照品种NC89提高7.59%、13.98%、22.94%和3.24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性状均优于对照品种。

综合3年的全国烤烟品种试验结果,龙江237平均产量2 619.60 kg/hm2,比对照NC89提高8.65%;平均均价14.45元/kg,比对照NC89提高12.36%;产值37 378.65元/hm2,比对照NC89提高20.68%;上等烟比例25.77%,比对照NC89增加8.65个百分点。

表2 龙江237的主要经济性状

注:表中2010年数据为北方区8个试验点平均值;2011年数据为邓州、陕县、延边、牡丹江、昌图、诸城、费县共7个试验点平均值;2012年数据为黑龙江宁安、陕西洛南、河南洛宁、山东莒县和辽宁昌图5个试验点数据平均值;“**”达表示达1%显著差异水平。

2.3原烟质量

2.3.1原烟外观质量。 郑州烟草研究院鉴定结果表明,龙江237中部叶颜色多在金黄范围,烟叶成熟度较好,叶片结构多为疏松,身份中等,油分有,色度多为中,少部分烟叶色度强,在颜色、成熟度、叶片结构、身份、油分、色度等指标上均优于对照品种NC89,整体外观质量明显优于对照品种NC89;龙江237上部叶(14~17叶位)颜色以金黄为主,稍有微带青烟,成熟度、叶片结构和色度略优于NC89,身份中等偏厚,油分有,原烟外观质量略优于或与对照NC89相当(表3)。

2.3.2物理特性。郑州烟草研究院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NC89比较,龙江237烟叶伸长率和岀丝率略低,中部烟叶略厚,叶面密度偏大,上部烟叶厚度适中,叶面密度和单叶质量适宜,其他物理特性指标相当。龙江237中部和上部烟叶物理特性综合评价平均分值分别为90.38和91.72分,对照NC89分别为89.78和93.83分,龙江237物理特性与对照品种NC89相当(表4)。

2.3.3原烟化学成分。郑州烟草研究院检测结果表明,龙江237烤后中部烟叶总植物碱含量2.73%,还原糖含量23.04%,总糖含量26.92%,钾含量1.35%,总氮含量2.00%,氮碱比0.73,糖碱比8.55。龙江237的总植物碱、总氮、氯、淀粉含量均低于对照NC89。还原糖、总糖和钾含量均高于对照NC89。综合来看,龙江237的化学成分含量较适宜,协调性较对照NC89好(表5)。

表3 全国烤烟品种试验原烟外观质量鉴定结果

注:表中2010~2011数据为辽宁昌图、吉林延边、黑龙江牡丹江、河南邓州和郏县、山东诸城和费县7点平均值;2012数据为黑龙江宁安、陕西洛南、河南禹州和山东莒县4个试验点数据平均值;表中数据为样本数率。

表4 原烟物理特性检测结果

注:表中数据为2012年黑龙江宁安、陕西洛南、河南禹州3个全国烤烟生产试验点数据平均值。

表5 原烟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注:表中2010年数据为北方区邓州、陕县、延边、牡丹江、昌图、诸城、费县共7个试验点平均值;2011年数据为北方区8个试验点平均值;2012年数据为黑龙江宁安、陕西洛南、河南禹州和山东莒县4个试验点数据平均值。

2.3.4原烟感官质量。 郑州烟草研究院对2010~2011年全国烤烟品种区域试验9~13叶位原烟样品感官质量进行了评吸鉴定,总体结果显示,龙江237香气质中等~中偏上,香气量有~尚足,浓度中等~较浓,劲头中等,余味尚舒适,杂气和刺激性有,燃烧性较强,灰色灰白。在15个点次的结果中,龙江237质量档次中偏上有5个点次,中等有10个点次;对照NC89中偏上、中等、中偏下各有5个点次。龙江237整体感官质量优于对照品种NC89。

全国烟草新品种工业评价评吸专家组评吸结果表明,龙江237与对照品种NC89的香味风格特征在黑龙江宁安、陕西洛南和山东莒县为中间香型,在河南禹州为浓香型;口感特征在黑龙江宁安、陕西洛南和山东莒县为回甜,在河南禹州为焦甜。龙江237的中部烟叶刺激性和余味的得分略低于对照NC89,香气质的得分与对照NC89相同,其他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NC89;龙江237的上部烟叶刺激性和劲头的得分略低于对照NC89,香气质和余味的得分与对照NC89相同,其他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NC89。综合来看,龙江237的感官评吸质量略优于对照NC89(表6)。

表6 2012年北方区生产试验感官质量汇总表

注:资料来源于全国烤烟品种试验2012年年度总结,表中数据为2012年黑龙江宁安、陕西洛南、河南禹州和山东莒县4个全国烤烟生产试验点数据(NC89上部叶为陕西洛南、河南禹州和山东莒县3点数据)。

2.4品种抗病性2010~2012年病害人工诱发鉴定和抗性评价结果列于表7。从表7可以看出,龙江237对TMV免疫,中抗黑胫病和青枯病,中感根结线虫病、赤星病、CMV和PVY,其综合抗病性能优于对照NC89。

表7 抗病性鉴定结果

注:资料来源于全国烤烟品种试验2012年年度总结。黑胫病、赤星病、南方根结线虫病、TMV由青州烟草研究所、云南烟草农业研究院鉴定,CMV由青州烟草研究所、贵州烟草研究院鉴定,PVY由青州烟草研究所、牡丹江烟草科学研究所鉴定,青枯病由贵州烟草研究院、福建烟草研究所鉴定。抗性划分,I(免疫);R(抗病);MR(中抗);MS(中感);S(感病)。

3 栽培调制技术要点

龙江237适应性较广,在黄淮和东北烟区均表现较好,适宜在中等或中等偏下肥力地块种植;在生产管理上应以中等偏低肥力水平为宜,在东北烟区施纯氮量比NC89减少7.5~15.0 kg/hm2,在黄淮烟区施纯氮量与NC89相当;同时应适当增加氮肥中的硝态氮比例,使硝态氮比例达到75%左右,氮磷钾比例1∶2∶3。该品种生育期与对照品种NC89相近,应适时早栽,地膜覆盖。种植密度以16 500株/hm2左右为宜。视田间长相和营养状况于中心花开放前后打顶,留叶数18~20片,留叶数以植株平顶后株型呈筒形或腰鼓形为宜。

龙江237落黄较慢,分层落黄好,较耐成熟。下部叶适熟采收,中部叶成熟采收,上部叶4~6片宜充分成熟后一次采收。该品种(系)烘烤过程中叶片失水变黄速度慢,烘烤时宜适当延长36~38 ℃变黄时间,定色期慢升温,定色温度52~54 ℃,干筋期温度不超过68 ℃,其他按三段式烘烤技术烘烤即可,易烘烤。

[1] 刘洪祥,贾兴华,王元英,等.烤烟新品种中烟98的选育及评价利用[J].中国烟草学报,2000,6(3):7-13.

[2] 陈荣平,邱恩建,宋宝刚,等.烤烟新品种龙江911 的选育及特征特性[J].中国烟草科学,2002(4):22-26.

[3] 李永平,卢秀萍,王颖宽.烤烟新品种云烟202 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J].中国烟草科学,2005(4):16-18.

[4] 卢秀萍,李永平,等.烤烟新品种云烟201 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32(4):378-381.

[5] 焦芳婵,肖炳光,李永平,等.烤烟新品种“云烟203 ”的选育及特征特性[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3):625-628.

[6] 于海芹,卢秀萍,肖炳光,等.烤烟新品种YH05 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27(2):203-209.

[7] 刘添毅,陈文韬,黄一兰,等.烤烟新品种蓝玉一号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J].中国烟草科学,2010,31(5):19-24.

[8] 梁美萍,王岩,申艳霞,等.烤烟新品种辽烟17的选育及特征特性[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1):130-134.

[9] 贾兴华,冯全福,王元英,等.烤烟新品种中烟202(CF202)的选育及其主要性状鉴定[J].中国烟草科学,2012,33(1):1-7.

[10] 马维广,姜洪甲,邢世东,等.烤烟雄性不育辽烟16的选育[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157-160.

[11] 王春军,陈荣平,邱恩建,等.烤烟新品种龙江912 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J].中国烟草科学,2010,31(5):19-24.

[12] 崔昌范,吴国贺,金妍姬,等.烤烟新品种吉烟九号 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J].中国烟草科学,2009,30(2):7-14.

[13] 佟道儒.烟草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188-215.

[14] 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中国烟草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10-211.

[15] 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中国烟草品种志[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7:56-57.

[16] 杨铁钊.七个烤烟品种产质的稳定性分析[J].中国烟草,1988(2):18-22.

[17] 冉法芬,王海涛,许自成.不同移栽期和土壤类型对烤烟品种NC89品质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1):24-26.

猜你喜欢
原烟中国烟草龙江
"中国烟草科教网"平台简介
龙江少年爱冰
龙江剧《弘治私勘》
基于平库条件的配方打叶复烤均质化技术
勇于担当 主动作为 积极打造龙江人民调解工作升级版
基于完全垄断体制下的中国烟草企业伦理管理浅析
原烟入库过程微波灭菌和调节水分试验研究
图读龙江经济
《中国烟草科学》2017年征订启事
中国烟草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