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伽马能谱测量在铀矿找矿中的应用

2014-03-17 08:13权开珠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4年7期
关键词:伽马硅化能谱

权开珠

(青海省核工业地质局 青海西宁 810008)

1 普查区地质

普查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上泥盆统牦牛山组砂砾岩和火山岩,局部出露寒武—奥陶纪滩间山群砂岩;侵入岩以华力西期斑状二长花岗岩为主。区内构造应力主方向呈北东—南西向,形成了多条北西向、近东西向节理密集带,规模均较大[6]。

1.1 地层

普查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寒武—奥陶系滩间山群(OT)、晚泥盆系牦牛山组(D3m)、早石炭系大干沟组(C1dg)、第四系(Q)。

1.2 构造

受柴南缘隐伏断裂带的影响,普查区内构造发育,构造应力主体方向为北西向。

1.3 岩浆岩

普查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华力西期侵入的浅肉红色—灰白色花岗岩、灰白色斑状二长花岗岩发育,出露面积约10km2[4]。

2 地球物理特征

2.1 1/1 万伽马能谱异常特征

2009年和2010年共完成1/1万地面伽马能谱测量50.01km2,测点25498个。在普查区内发现铀含量大于15×10-6的异常点260个,大于100×10-6的高异常点28个。U×K/Th>3的测量点150个(下庄铀矿田U×K/Th≥0.7的地段为铀矿赋存部位)[2]。

2.2 各铀异常晕、异常带的特征

普查区通过1/1万地面伽马能谱测量,共圈定了5条铀异常晕、6条铀异常带[5](见图2-1)。各异常晕的特征见表2-1。

图2 -1 小灶火地区1/1 万地面伽马能谱铀异常等值线图

表2 -1 小灶火地区地面伽马能谱异常晕特征一览表

2.2.1 YC-1和YC-2异常晕均位于普查区北侧,出露岩性为华力西期二长花岗岩体,岩石蚀变较弱,铀含量低,未发现铀异常带。YC-1异常晕内含7个异常点,平均值10.3×10-6,峰值45×10-6,面积为0.23km2;YC-2异常晕内含17个异常点,平均值11.8×10-6,峰值49×10-6,面积为0.54km2。2.2.2 YC-3异常晕位于普查区中东部,呈近东西向展布,分为东、中、西三段。东段和中段异常主体出露岩性为华力西期二长花岗岩,岩石硅化、赤铁矿化蚀变强烈,铀含量较高;西段异常出露岩性为上泥盆统牦牛山组流纹岩、安山岩,岩石蚀变较弱,铀含量偏低。异常晕内含119个异常点,平均值70.8×10-6,峰值599×10-6,面积为1.12km2,异常晕内发现3条铀异常带。

a、γ-1铀异常带长约120m、宽100m,面积约0.001km2。异常带内含6个异常点,铀含量为18-72×10-6不等,铀平均含量51.5×10-6。带内eTh含量小于其背景含量,且eTh/eU<1,故γ-1异常为铀异常。带内岩石破碎,硅化、赤铁矿化蚀变强烈,经探测揭露发现M1矿体。

b、γ-2铀异常带长约590m、宽150-245m,走向近东西,面积约0.1km2。异常带内含55个异常点,铀含量为15-363×10-6不等,铀平均含量65×10-6,异常规模大、强度高,铀含量大于100×10-6的点有10个。其中35个为铀异常点,20个为铀钍混合异常点。

c、γ-3铀异常带长约185m、宽150m,面积约0.02km2。异常带内含21个异常点,铀含量为15-599×10-6不等,铀平均含量86×10-6。异常强度高,铀含量大于300×10-6的点有2个。其中17个为铀异常点,4个为铀钍混合异常点。带内岩石硅化、赤铁矿化蚀变强烈,经探测揭露发现M2、M3矿体。

2.2.3 YC-4异常晕位于普查区东南角,呈近东西向展布,异常主体出露岩性为华力西期二长花岗岩,岩石硅化、赤铁矿化蚀变强烈,铀含量较高。异常晕内含71个异常点,平均值137.2×10-6,峰值969×10-6,面积为0.19km2,异常晕内发现2条铀异常带。

(1)γ-4铀异常带长约150m、宽140m,近圆状,面积约0.016km2。异常带内含16个异常点,铀含量为17-600×10-6不等,铀平均含量149×10-6。异常强度高,铀含量大于100×10-6的点有8个,铀含量大于300×10-6的点有2个。其中14个为铀异常点,2个为铀钍混合异常点。带内岩石硅化、赤铁矿化蚀变强烈,经探测揭露发现M4矿体。

(2)γ-5铀异常带呈近椭圆状,面积约0.016km2。异常带内含4个异常点,铀含量为23-969×10-6不等,铀平均含量248×10-6。异常强度高,其中2个为铀异常点,2个为铀钍混合异常点。带内岩石硅化、赤铁矿化蚀变强烈,经探测揭露发现M5矿体。

2.2.4 YC-5异常晕位于普查区西南角,呈北北西向展布,异常主体出露岩性为寒武-奥陶系滩涧山群灰绿色细粒砂岩,岩石硅化、赤铁矿化蚀变强烈,铀含量较高。异常晕内含9个异常点,平均值319×10-6,峰值1385×10-6,面积为0.06km2,异常晕内发现1条铀异常带。

(3)γ-6铀异常带长约250m、宽200m,近圆状,面积约0.04km2。异常带内铀含量大于100×10-6的点有5个,铀含量大于300×10-6的点有2个。带内eTh含量小于其背景含量,且eTh/eU<1,故γ-6异常为铀异常。带内岩石破碎,硅化、赤铁矿化蚀变强烈,经探测揭露发现M6矿体。

3 伽马能谱剖面测量成果

3.1 1/1 万伽马能谱剖面异常特征

普查区内岩石基本已遭受变质作用,岩石蚀变较弱。为了查明普查区外围各种岩性的放射性特征,寻找新的异常信息,在普查区西南角外围地段布设了4条1/1万伽马能谱剖面(见图3-1),具体情况如下:

图3 -1 小灶火地区1/1 万地面伽马能谱剖面测量曲线图

3.1.1 UP1长1700m,剖面基岩出露较好,岩性主要为浅肉红色二长花岗岩、鄂拉山组流纹岩。剖面上铀含量普遍较低,剖面南西端铀含量最高值仅为10×10-6,位于20m处;钍含量最高为28×10-6,位于140m处,未发现放射性异常点。

3.1.2 UP2长2700m,剖面出露岩性主要为二长花岗岩、鄂拉山组流纹岩,剖面西南端受第四系风成砂覆盖较浅。整条剖面铀平均4.8×10-6、钍平均15.7×10-6,含量均较低,未发现放射性异常点。3.1.3 UP3长2200m,剖面位于小灶火河河岸,出露岩性主要为寒武-奥陶系滩间山群砂岩,鄂拉山组安山岩,基岩风化较严重。在1456m-1663m第四系风成砂覆盖较厚。整条剖面铀平均4.6×10-6、钍平均13.3×10-6,北西端约1300m处铀含量最高值为26×10-6。3.1.4 UP4长4300m,剖面出露岩性主要为二长花岗岩、牦牛山组流纹岩、寒武-奥陶系滩间山群砂岩。剖面2000~2060m处发现一条能谱异常带,长大于300m,宽40m,铀含量最高为16×10-6,钍含量最高为49×10-6。异常带位于上泥盆统牦牛山组流纹岩中,岩石硅化蚀变发育,显示出较好的找矿前景。因该带处于普查区范围以外,没有开展进一步工作。

3.2 1/2 千伽马能谱剖面异常特征

为了检查普查区北侧1/1万地面伽马能谱测量中圈出的零星铀异常,查明引起异常的因素。在普查区北侧二长花岗岩体中布设了2条1/2千伽马能谱剖面(见图3-2-UP5—UP6)。两条剖面出露岩性均为华力西期二长花岗岩。

图3 -2 小灶火地区1/2 千地面伽马能谱剖面测量曲线图

测量结果发现UP5剖面中存在铀含量高点3个,铀含量最高为51.8×10-6;UP6剖面中发现铀含量高点2个,铀含量最高为71.2×10-6。铀含量高点处岩石硅化蚀变强烈。但从剖面测量总体成果分析发现:区内二长花岗岩体Th/U≥6、Th/K≥8、U/K≤4,表明岩体放射性异常高值主要由Th和K引起,且铀含量高点不连续,零星分布,异常主要为钍或铀钍混合异常。

4 结论及建议

本次工作面上通过开展1/2千伽马能谱剖面测量、1/1万伽马能谱剖面测量、1/1万地面伽马能谱测量工作大致查明了区内各种地质体的放射性特征。点上通过开展槽探工作及少量的钻探工作,大致查明了区内各种地质体的铀含量及矿(化)体的分布情况,对圈定的矿化蚀变带、矿(化)体走向上进行揭露、控制,并探索其在倾向上的延深情况。对矿床的成因、控矿因素、成矿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

[1]刘青华,王祝文,等.地面伽马能谱测量在浅覆盖区地质填图中的应用.地质与勘探,2003(02).

[2]罗鑫,齐星星,等.地面伽马能谱测量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02).

[3]姜文华,涂彧,等.地面γ 能谱法测量苏州市地面介质中天然放射性水平.核安全,2011(04).

[4]鲁挑建,姜启明.放射性地球物理勘查.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9(7).

[5]刘菁华,王祝文,等.大兴安岭地区浅覆盖层对地面伽马能谱测量的影响.物探与化探,2004(02).

[6]赵希刚,贺建国,等.坑内伽马能谱测量在红山2地区铀矿找矿中的应用.物探与化探,2009(03).

猜你喜欢
伽马硅化能谱
能谱CT在术前预测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安徽省宣城市溪口—鲍坑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中子伽马曲线受到自然伽马污染影响分析及消除原理
CT能谱成像在鉴别肾上腺意外瘤:乏脂性腺瘤及嗜铬细胞瘤中的价值
三大抽样分布的理解与具体性质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东山湾地区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潜力综合评价
能谱CT对肺内占位良恶性鉴别及诊断价值
东宁暖泉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关系探讨
Understanding Gamma 充分理解伽马
瓦斯科·达·伽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