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规模化的前提是城镇化

2014-03-19 02:39万广华
支点 2014年3期
关键词:工业用地城镇化率种粮

农业规模化的前提是城镇化

解决中国收入差距和贫困问题,出路在城镇化。但中国的城镇化进程跟其他国家不一样,有自己独特的推动力。

国内城镇化研究风风火火,解决中国收入差距和贫困问题,出路无疑是在城镇化。但在城镇化的研究中,要避免进入误区。

中国城镇化的速度是否太快了?

2010年,我曾提出到203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80%,当时社会上的反应基本是负面的,认为我推算的速度太快。之所以认为太快,是因为他们参照了国外标准。城市化进程从10%发展到50%,拉丁美洲用了210年,欧洲用了150年,而中国只用了60多年。

有人说城镇化率超过50%增速就会降下来。其实未必,国际经验并不完全可靠。一是时代不同,200多年前的城镇化、150年前的城镇化,包括50年前的城镇化跟现在是不同的,物质成本、通讯成本等等都大不一样了;二是中国有自己城镇化的推动力,比如人多地少、高度开放等等。

中国还有一个现象也跟其他国家不一样,即进城移民存量问题。国外很多的城镇化是没有障碍的,就像水流一样自然,但中国不一样,有户籍制度,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口的流动。不过,改革开放后,中国城镇化进程就明显加快,出现了跟国外不同的轨迹。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城镇化平均增速约为0.7%,2006年至2009年平均增速为1.4%,近三年的速度甚至还超过1.4%,呈现出上升趋势。

实际上,中国城镇化率还有很大上涨空间。目前,城市化进程到了52%,但中国独有的“存量移民”现象至少会使城镇化增加10%。按现在的情况估算,到203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5%左右。

城镇化是否会过度占用耕地?

在同等条件下(如同样收入和消费水平),肯定是在农村比在城市用地更多。首先,移民进城在占用非农用地的同时,也会腾出数量可观的宅基地和农用土地。当农村土地流转和转让问题妥善解决后,城镇化可以带来土地细碎化的逆转和粮食生产规模经济的上升,而规模农场的投资力度和技术进步速度都比分散经营强。

做一个简单的推算,假设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能够到位,假如城镇化进程比较顺利,大概到2030年左右达到75%-80%的城镇化率时,中国可以挪出1.2亿亩耕地。

可能有人会说城镇化会导致工业用地面积增加,工业用地当然也有提高用地效率的问题,但是工业用地不能算在城镇化头上,这是经济发展本身所需,是经济转型、结构转型,这是全世界都要做的。

城镇化会不会威胁粮食安全?

有人说那么多人进城了,不种田了,粮食问题该怎么保障?

粮食安全首先要人有积极性去种粮,当前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人均耕地少,只有2至3亩,农民靠这点土地当然不会生活得很好,所以需要到城市里谋生。有人提出可以用补贴的方式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但实际上补贴的额度将远远超出中国的财政能力,因为城乡收入差距较大,想用财政手段将农村人均收入补得跟城市市民差不多,这基本不现实。

要想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要让他们基本上过上和城市差不多的生活水平,农业必须得规模化生产。农业实现规模化,就必须得有大量人口进城。

猜你喜欢
工业用地城镇化率种粮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工业用地供应市场化和地区经济增长
——以杭州为例的实证研究
画画就如种粮
新发展理念下常州市工业用地的形势与任务
安徽省生态足迹与城镇化率关系实证研究
2011年全省城镇化率达45.6%
河道整治工程对沿江(河)工业用地地价影响的量化方法与实证研究
中国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的发展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