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重点高中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2014-03-19 01:43吴永芳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备课组全校县域

吴永芳

近十年来,宜丰中学和其他许多曾经辉煌的县域重点高中一样,遇到了很多困难,主要是生源困难。第一阶段困难是在十年前,省、市城市重点中学为了自身的发展,向县域招收尖子学生,使县域重点高中在几年后高考中,没有了有“广告”效应的高考尖子生;第二阶段困难是在六七年前,各地出现了可以称为“生源大战”的生源争夺。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困难,可以说,很多县域重点高中的学校领导和教师都“看傻了眼”,但他们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有的选择了“强强合并”组成大型“航母”,以抵御省、市城市重点中学“吞噬”;有的选择了走“内涵发展”的自强之路,苦练内功,终于实现了绝境重生。这些年来,我校和许多县域重点高中一样,走出了一条从迷茫到自救、重生的崛起之路。

一、推进内部精细化管理,树立正面的校风形象

县域尖子学生和普通学生大量流失的原因有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家长、学生对我们缺少信任。因此,我们把“重塑形象,重建信任”作为突破口。我们“善待每一个走进我们学校的学生”,力争“让每一个走进我们学校的学生都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我们不再把培养考取北大、清华的学生作为突破方向,而是寻求大幅度提高一、二本,甚至三本上线率,让大量百姓子弟得到实惠。

1.选择“重塑形象,重建信任”的突破口

选择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和高考成绩作为“重塑形象,重建信任”的突破口是不现实的。因为,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和高考成绩要有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所以,我们选择了以“推进内部精细化管理”为学校“重塑形象,重建信任”的突破口。

(1)一所学校的兴衰有很多原因,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我们要引导全校教职员工正确归因。不能把主要原因甚至一切原因归咎于外因,而应该把主要原因归咎于内因。内因有可能是我们学校教学质量确实下降,高考成绩也没有可圈可点的亮点;部分老师责任心不强,缺乏敬业精神,令家长、学生不满,损害了学校的整体形像;学校内部管理,如寝室、安全、食堂、环境等方面,与其他省、市城市重点中学相比,确实存在明显不足,以至于我们自己教育的学生都成为了我们学校的“反面宣传员”。

(2)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群体对事业和目标的认同,在这种认同的基础上形成一种共同的思想境界,形成对一个目标的追求。要重振一所学校就要培育一个全校教职员工都认同的核心价值观,以统领全校教职员工的行动。我校致力于构建以“责任”为核心的价值观:管理者为学校的科学发展负责,教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学生为自己的人生幸福负责。引导教师充分认识到“教书”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角色。社会、家长、学生对教师这个群体的要求,比对其他任何群体的要求都更严格。为人师表,把心放在教学上,把教学放在心上是我们的职业要求。

2.全方位改善学校常规管理工作

(1)为推进内部精细化管理,学校首先对纪律、寝室、安全、食堂、环境等方面,从管理的内容和范围、管理的标准、管理的实施和评价作出精细要求。我校梳理出学生必须每天严格遵守的“二十条常规”,向学生、家长广泛宣传,并严格执行;推出了“德育关注每一个方面,教学关注每一个环节,安全关注每一个时段”的管理要求。刚开始,学校执行严格的管理制度,比如门卫管理制度,很多学生、家长都觉得很不方便也不习惯,但很快地,严格遵守这些管理制度就成了学生和家长的自觉行为。每一个走进我校的学生和每一个把孩子送到学校的家长,都确实感觉到学校领导和教师都在积极行动,确实感觉到学校各个方面正在发生着良好而深刻的变革。

(2)狠抓“三支队伍”建设,打造学校的中坚力量。我校的“三支队伍”是指领导班子队伍、班主任队伍、备课组长队伍。在学校困难的时候,学校领导及中层干部带头管理精细化,带头上课,带头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一名合格的学校干部,其职责应该是既教好书又管好事。班主任队伍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但班主任工作的内涵不是仅停留在管“吃、穿、住、行、学”这些事上,还必须在培养学生优良习惯这项系统工程上下功夫,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一个优秀的备课组长等于一个优秀的备课组。”我们要求每一位备课组长,每届高一时就要将本学科三年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作出详细计划,学校教学教研部门要对各备课组的教学进度和计划进行检查。通过对备课组长精细化的培养,我们的备课组长成长为了课堂教学和教学规划的行家里手。

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解放思想共同行动

任何改革都是有阻力和风险的,课堂教学改革也不例外。很多县域重点中学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办学历史,有自己的教学传统惯性,又怕改革不能取得成功,因此懒得改革,不愿意改革,甚至抵制改革。所以,学校领导首先要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只有自上而下的改革,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就是领导亲自顶层设计,领导提供理论支持,领导带头实践,全体师生参与的课堂教学改革。

(1)开宗明义开展课堂教学改革。2007年8月,在我校的校本培训班上,校长亲自宣布,开始实施“10+35有效课堂教学改革”。校长在校本培训班上作了题为“必须跨过这道坎”的主题报告,报告就进行“10+35有效课堂教学改革”的紧迫性、理论和实践意义、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达到的目标和研究方法作了深刻而全面的阐述。

(2)课堂教学改革要进行不断的诊断和调整。在课堂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校领导亲自听课,亲自召开学生教师座谈会,亲自诊断调整课改思想与方法。经过近两年的摸索调整改革,逐步形成了“以‘教·学·练案为载体,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为理念,基于学生‘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了让教师深刻理解、掌握这种教学模式,校长在两次校本培训班上分别作了题为“我们的选择”和“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的主题报告,使“教学就是‘教学生‘学”的理念植入到每一个教师的思想和课堂中。

2.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关键是要强力推进

(1)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要请进来走出去。为了开拓教师视野,我们请省内外专家到学校讲学。每学期请省教研室专家到我校听课、评课、讲学3到5天;我们派教改做得比较好、有一定见解的教师,去省内外课改名校听课学习,并回校作学习体会报告。

(2)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开展校内课堂教学比赛。为了及时检验推广课改成果,我们每年进行从备课组到学科组,再到全校的校内教学比赛,比赛一、二等奖获得者,分别等同市级讲课一、二等奖获得者,在职称评聘时计分。我们每学年都评选“课改先锋”,被评为“课改先锋”的教师享受与优秀班主任同等待遇。

(3)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行随堂听课制度。为了促进教师相互学习,也为了避免教师课堂教学搞“两张皮”,我们实行推门随堂听课制度。年轻教师、中层干部、校级领导分别有每学期20节、40节、60节的听课任务,有的校级领导每学期听课100多节。每个备课组每周都要组织一堂教学研讨课,学校科研处每天进行实时检查。

(4)鼓励开展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了促进全校课堂教学改革,学校鼓励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学校领导亲自主持了全国教育科学教育部规划课题“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内涵式发展研究”子课题——“构建以‘责任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和“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已结题并被评为优秀课题。学校鼓励教师开展针对性更强的,贴近课堂、贴近课改的“微观课题”研究。三年来,全校已有30多位教师的“微观课题”结题,学校给每个参加“微观课题”教师以精神和物质奖励。教师真真切切地研究了课改中的问题,确实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

任何一所学校不可能无缘无故地兴旺,也不可能无缘无故地衰落。一所学校必须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坚特精细化管理,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才能赢得社会、家长、学生的信任,才能保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 关燕云】

猜你喜欢
备课组全校县域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备课组长的定位
延安市高中学科备课组建设与提升实践研究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基于开设全校《法国时尚文化》公选课的几点思考
开会
周仕达(山西文科状元):从全校200名上升到全省第一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