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家访的特点及实施策略

2014-03-19 17:55王中华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学生家长交流家长

王中华

“家访是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一体化的重要纽带。”[1]因此,家访一直受到学校重视,并被列入教育内容。传统的家访,主要是指教师亲自到学生家里去进行查看和访问,对学生的监护人包括父母、祖辈、兄弟姐妹等进行调查和访谈,从而了解学生在家学习、生活等思想状况和生活状态。然而,传统家访逐渐“式微”,逐渐被电子家访所“替代”。电子家访的兴起突破了时空的局限,使老师与家长的沟通形式更加多样化和多元化,他们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更快捷和频繁。但是,在电子家访受到欢迎的同时,家长与教师也感到其不足与缺陷。所以,需要进一步采取对策,使电子家访与传统家访结合,凸显电子家访的优势,弥补传统家访的不足,从而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一、电子家访的意蕴

1.含义

家访,有家庭采访、家庭访问、家庭拜访等意思。从教育学意义上来理解,家庭访问是教师进行个别家庭教育指导的一种比较常用的有效方式,简称为“家访”,其主旨在于解决学校教育过程中儿童和青少年的个别家庭教育问题。家访主要是指学校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到学生家庭进行访问,主要是班主任与学生家长沟通情况、交流感情、密切关系以及商讨如何共同教育儿童和青少年的方式与方法。那么,电子家访是学校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依靠电话、短信、微信、微博、QQ群、E-mail等一系列电子通讯与网络交流工具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以便商量出共同教育儿童和青少年的方式的一种教育工作形式。

2.背景

第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电子家访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根据相关统计,我国手机用户的数量已达到11.46亿。全国家庭电脑普及率也达到15%,而处于发达地区的杭州、北京、上海的电脑普及率分别达到41.1%、38.1%和36.7%[2]。第二,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交流观念的改变。在新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在逐步改变,当然,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方式也在相应地发生变化,打电话、发短信、QQ聊天等已经不是什么时髦的东西,而是非常普通的交流方式。学校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也以打电话、发短信等作为主要联系方式。第三,生活节奏加快也是一个重要背景。在当今时代,学校教师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以及教育科研等方面的工作,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更加需要学习,教师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学生家中与学生家长直接见面。同时,学生家长也忙于工作和学习,在高速的生活工作节奏下,电子家访成为一种不错的选择。第四,教师登门造访不便。由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等原因,农村学校出现集中化的局面,离学生的家比较远,而在城镇中小学中,学生家庭分布在城镇的各个社区,往往距离学校也有一定的距离,在家校距离较大的局面下,电子家访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家访方式。总之,由于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电子家访应运而生,成为当前家访的一种重要形式。

3.分类

第一,在线电子家访。教师与学生家长通过打电话、QQ聊天、班级网页、家校通平台等在线的交流方式,来进行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动态等多方面的交流与沟通,这种形式可以视为在线的电子家访。第二,离线电子家访。通过QQ留言、MSN留言、E-mail、手机飞信、微博、微信等方式,学校教师就学生在学校中的情况反应给学生家长,而学生家长也通过同样的方式进行信息反馈,实现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此种家访可以称之为离线的电子家访。

4.优点

第一,节约教师和家长的时间。同传统家访相比,电子家访通过网上聊天或手机电话等形式来进行,其速度较快,能充分节约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宝贵时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的工作压力。第二,能及时反映问题和反馈信息。一旦教师发现有什么问题需要跟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就能及时将这些问题反映给学生家长,同时也能让学生家长迅速作出反馈。第三,扩大了家访的范围。一方面,电子家访能让家长“走进学校”和“走进班级”,让家长能在“家校通”、“班级博客”、“学校网页”、“班级QQ群”等网络平台更加全面地了解孩子学习与生活状况,扩大了传统家访所不具备的平台和范围。另一方面,电子家访使家长“看到”班级和学校其他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状况,能更加立体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况,从而扩大了传统家访的范围。第四,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尴尬。一方面,部分学生家长在外地工作或工作时间忙,电子家访能有效解决教师与家长在时间上的冲突。同时,一些学生家长注重隐私,教师登门拜访与他们的作息时间相冲突,导致部分家长抵触上门的家访,而电子家访可以避免这一尴尬。另一方面,有些学生家长不善于与人交流,甚至部分家长在与教师的面对面沟通中有一种紧张感,那么,电子家访可以避免这个尴尬。

5.缺点

第一,电子家访的“冷漠”与“生疏”。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早就指出,教育是一种交流,是心与心的沟通和对话。但是,电子家访没有“面对面促膝谈心的交流”,也没有“教师和家长之间的直接沟通”,所以使得电子家访让学生家长感觉“陌生”与“疏远”,以至于一些学者喊出了“传统家访无法替代”[3]。第二,家访信息不够客观。电子家访不能有效及时、客观、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家庭和生活环境,不容易了解孩子家庭的真实情况。同时,电子家访中的时空差也会导致出现信息沟通不畅以及信息反馈不及时等问题,容易造成家访信息失真,使得家访的信息不够客观和精确。第三,部分偏远地区、落后农村地区的学生家长缺乏能够支持电子家访的基础设施,使得电子家访具有一定的地域局限。第四,电子家访客观上要求学生家长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沟通能力。但是,一些学生家长素质不高,缺乏上网、发短信等方面的能力,将导致家访不能进行。

二、电子家访的特点

1.家访的操作方式更加便捷

伴随信息技术的网络化与家庭化,让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方式与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般来说,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学校教师可以就某些学生的教育问题方便地与家长沟通联系。只要教师或班主任打开电脑,在网上打上所需的内容或插上形象的照片、图片,就能在短时间内传发给学生家长,而且可以是图文并茂。可见,电子家访能更加方便,不受时间、空间等条件的限制,实现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便捷性沟通,这是电子家访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endprint

2.家访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通常以“一对一”的方式呈现,对学生的教育问题实现个性化的阐述和个别化的说明。同时,对家长家庭教育行为和方式的指导往往渗透在个别的联系之中,而且教师对家长的指导内容也实现“因人而异”的个别化和个性化,因此,电子家访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随机性。

3.家访形式显得灵活和多元

由于电子家访不受时间的约束和限制,即使在学生家长的单位里,学生家长也能自由选择合适的家访时间,对那些需要同学校教师交流的问题进行沟通和联系,因此,显得非常地灵活、方便、多元化。当然,E-mail、QQ等网络交流工具没有固定的模式与内容,所以,学生家长与学校教师都具有较强的自主选择权,即他们不但可以自由地选择时间,而且可以选择各自喜欢的方式和途径,既可以选择邮件方式如给学校教师邮箱发邮件,也可以选择家教论坛形式如BBS之类的论坛,还可以选择微信、QQ之类的网络聊天形式,从而实现家访形式的多元化。

4.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更加民主和平等

电子家访的指导,缩短了家长与学校的距离,延长了家长了解孩子学习情况的时间。家长与教师是平等的一对主体,更具有亲和力。这样无形之中淡化了教师的指导者形象,而是以你说、我说、大家说的一种交流式、分享式、讨论式的形式出现,使家长和老师在互抛、互接球的过程中改变老师讲,家长听的被动式指导方式,从而增进彼此的情感,使教师与家长积极参与到互动式指导、教育工作中。

三、电子家访的实施策略

1.深刻领会电子家访的精神实质

家访是一项系统工程,家访系统化管理在促进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沟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助推剂[4]。可见,家访是一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之间协同教育的表现,也是“三位一体”教育的重要表征和实现途径。那么,电子家访是家访形式中的一种,也包含在协同教育之内,因此,电子家访的实质也是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一种教育合作,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协同,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学生在学校学习愉快,在家庭获得更好的成长,同时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2.掌握电子家访相关的操作技术

前面已经提到了电子家访需要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那么,在电子家访中就需要改变那种信息素养落后的面貌和局面,掌握电子家访相关的操作技术。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根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提到的“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创新”、“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要求以及《教师专业标准》中提到的“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学生为本”、“终身学习”等基本理念,中小学教师需要进一步学习电子家访的相关操作技术,提高自身的教育技术能力。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家长的教育信息素养。家访不是教师单一方面的教育工作,而是家长和教师共同完成的,因此,学生家长需要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不断学习信息技术,从而为电子家访提供更加迅速、快捷的交流平台。

3.精心做好电子家访的准备工作

第一,做好电子家访的计划。为了进一步让学生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教师需要做好一定的家访计划,如一个学期家访的人数和家访的频率等方面,教师需要做好精心的计划和规划。第二,准备好电子家访的时间。在执行家访计划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选择好家访的时间,尽管电子家访具有时空上的优势,但是,教师还是需要选择恰当的家访时间和时机,避免信息反馈不及时和信息反馈不客观等问题的出现。第三,选择好电子家访的通讯工具。当前的通讯工具比较发达,电话、网络等都是重要的电子家访工具,但是,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家长采取差异性和个性化的沟通方式,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实现电子家访的高效性,达到家访的主旨和目标。最后,教师需要做好电子家访的总结和反思,从而提高家访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电子家访时,需要进行电子家访的系统化设计和规划,如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前川五小黄崇飞老师所采取的“访前五评”、“访时四介”、“访后三思”等系统化的家访设计,从而实现电子家访更好地为联系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服务。

4.实现家访的多元化

电子家访成为一种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家访的实践中去。但是,我们需要认识到:电子家访不是家访的唯一途径,也不是绝对最有效的方式,我们需要实现电子家访与传统家访的结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凸显家访方式的多元化。在进行电子家访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学会选择性地进行电子家访,正如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毛乃佳老师指出的,“通讯发达后,家访其实变得更加便捷,一定程度上是加强了家校联系。但是,只通过打电话、发短信等方式实现家校联系,相当于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弱化了情感交流”。因此,需要实现家访的多元化,采取“一概而论”、“一刀切”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5.加强电子家访的研究

当前,尽管电子家访被广泛运用到家访中去,但是关于电子家访的研究却不多,从中国知网上来看,主要是一些一线的中小学教师在思考电子家访的问题。对于电子家访的研究,目前来说,在中国知网上找不到10篇,可见,其研究还是比较缺乏的。因此,为了进一步推进电子家访,提高电子家访的实效性,有必要加强其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总之,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电子家访在不断超越传统家访成为一种时代潮流。但是,虽然电子家访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其缺点也是不言而喻的,因而不是唯一的家访方式,需进一步去研究和改进。

参考文献

[1] 赵文华,马国彦.教师家访的教育功能探析.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3(4).

[2] 何彬.小学电子家访应用现状调查研究.兰州: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3] 孙理.教师传统家访缘何渐行渐远.兰州日报,2010-10-13.

[4] 胡长春.家访是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助推剂.中国校外教育,2013(6).

【见习编辑 郑雪凌】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生家长交流家长
如此交流,太暖!
家长错了
交流平台
人兽表演
家长对学校满意度调查研究
交流平台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教育方式研究
北京市小学武术教学的现状调查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