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朋友肝胆相照

2014-03-20 20:35九歌
癌症康复 2014年1期
关键词:六腑传化水谷

□九歌

真心朋友肝胆相照

□九歌

“肝胆相照”比喻以真心相见,形容对人忠诚。宋代文天祥《与陈察院文龙书》:“所恃知己,肝胆相照,临书不惮倾倒。”《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古人为什么要用人身体上的脏器来做比喻呢?现在给大家讲一讲中医理论中关于脏腑之间的关系,你就会明白了。

我们总是“五脏六腑”连着说,之前已经讲了关于五脏方面的中医知识,下面就说说六腑以及各脏腑之间的关系。

六腑包括: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六个脏器。中医认为六腑的生理特性如下:

1.泻而不藏,实而不满。

《黄帝内经》:“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六腑的功能特点是传导变化之物而不蓄藏,所以只能为水谷充实,而不能为精气充满。其原因为,饮食物从口进入胃后,胃是充实的而肠道是空虚的;当饮食物从胃下行到肠道以后,胃是空虚的而肠道是充实的。六腑主司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排泄,传化物而不藏。六腑传化水谷、糟粕,不贮藏精气,只能被水谷充实,而不被精气充满,所以说六腑是“实而不满”。

2.六腑以降为顺,以通为用。

六腑中每一腑必经适时排空,宜动不宜滞,功在走而不守,若腑气不通,气机不得下降,则导致水谷、糟粕停滞或积聚,故有“腑病多实”之说。

3.治腑病“以通为补”。

攻下派张从正认为:“《内经》之所谓下者,乃所谓补也。陈莝去而肠胃洁,癥瘕尽而营卫昌,不补之中,有真补存焉”,即“邪去则正安”。

清代林佩琴的《类证治裁》:“六腑传化不藏,实而不能满,故以通为补焉”。六腑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在古代,腑写作“府”,“府”是中空的,是盛放物品之处,有出有入。六腑的生理功能主要是“传化”,有传导变化之意,说明六腑的功能主要是将饮食物受纳、腐熟、消化、传化,处于连续不断的虚实交替之中。

从饮食物进入人体,至排出体外,要通过七个重要关口,《难经》称之为“七冲门”,即口唇、牙齿、会厌、贲门、幽门、阑门、魄门。口唇为飞门,“飞门”指口唇像门扇一样可以自由开合;牙齿为户门,“户门”指牙齿能把守消化道的上端,并能咀嚼食物;会厌为吸门,“吸门”指食道和气道的交会处,是气体出入体内外的门户;胃上口为贲门,“贲”与“奔”相通,食物由此奔入胃中;幽门指胃下口,是胃与小肠相接部位;大肠与小肠之会称为阑门,此处能阻止小肠内的精微物质流入大肠;下极又称魄门,下极即消化道的最末端,即肛门,能排泄粪便。因此,七冲门的任何一个部位发生病变,都会影响到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和排泄。

脏与腑的关系,实际上就是阴阳表里关系。由于脏属阴,腑属阳,脏为里,腑为表,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一里一表相互配合,并有经脉相互络属,从而构成了脏腑之间的密切联系。

1.胆

胆附于肝,是一中空囊性器官。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贮存和排泄胆汁。胆汁是在肝内生成,由肝化生分泌。胆汁生成后,则流入胆囊,由胆囊贮存。胆汁又称精汁,故胆又称“中精之府”。

胆汁呈黄绿色,味极苦,有重要的消化作用。在进食后,通过肝的疏泄作用,胆汁排入肠道,协助脾胃,维持正常消化。由于肝胆关系密切,肝的功能正常,则胆汁化生有源,胆汁的排泄通畅,消化才能正常。若肝有病,则影响到胆汁的生成、排泄,使消化功能失常。例如,胆气上逆,胆汁上泛,则口苦;胆汁排泄障碍,不能顺利排入肠道,则出现厌食、腹胀、便溏等症状;胆病及胃,又可引起恶心、呕吐;若肝胆疏泄失职,胆汁不循常道,反而溢于肌肤,则可发为黄疸;若胆汁滞留,蕴而化热,湿热蕴结,进一步煎熬胆汁,又可形成砂石。

胆虽为六腑之一,但主藏精汁,为清净之府,不直接接受水谷糟粕,与其他腑有异,所以胆又属“奇恒之腑”。

肝与胆

肝居右胁,胆附于肝之短叶间。肝胆经络互相络属,故相互为表里。胆汁来源于肝,肝主疏泄,肝之余气生成胆汁,而胆贮藏并排泄胆汁。因此,肝与胆在胆汁的分泌、贮藏和排泄方面,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并都与消化功能有关。

肝与胆不但在生理上互相配合,而且在病理上常相互影响。例如,肝病时疏泄功能失常,可致胆道不利,胆汁的排泄受到影响。如果胆腑疏泄失职,胆汁排泄不畅,可致肝的气机不畅,产生胸胁胀痛,口苦等肝郁病症。在临床上,肝胆的辨证往往不能完全分开,二者临床表现常同时出现,如表现为黄疸、口苦的肝胆湿热证。

2.胃

胃位于膈下,其上口名贲门,与食道相接,下口为幽门,通于小肠。胃又称胃脘,分上、中、下三部,上部为“上脘”,包括贲门;下部为“下脘”,包括幽门;上、下脘之间名“中脘”,即胃体部分。

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概括为以下二个方面:

(一)主受纳腐熟水谷

饮食物从口而入,经过食道,进入胃中,由胃容纳之,故又称胃为“水谷之海”,因机体的生理活动和气血津液的化生都需依靠饮食物的营养,故胃又称为“水谷气血之海”。因此,如胃有病变,就容易影响到胃的受纳水谷功能,出现纳呆、厌食等症状。

“腐熟”,有初步加工消化的含义。饮食物在胃内,经过揉磨和消化作用,使之变为食糜,并下移于小肠,为进一步消化打下基础。

胃的受纳、腐熟与脾的运化功能综合,称为“胃气”。“人以胃气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二)主通降,以降为和

饮食物入胃,经过胃的腐熟作用后,进入小肠,进一步消化和吸收,其浊者下移大肠,形成大便,排出体外,所以说胃主通降,以降为和。

降浊是胃继续受纳的前提。若胃不和降,饮食物滞留于胃,可出现胃脘胀痛、不欲饮食等症。若胃气上逆,则发生恶心、呕吐、嗳气、呃逆等症。另外,胃气不降,还会影响脾气的升清作用。

脾与胃

脾与胃同居中焦,有经络互相络属,从而构成脏腑相合的关系。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主降浊,脾主升清;胃属燥,脾属湿;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湿。脾胃两者相反相成,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精微的输布,从而滋养全身,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

如果脾为湿困,运化失职,清气不升,即可影响胃的受纳与和降,出现食少、呕吐、恶心、脘腹胀满等症。反之,若饮食失节,食滞胃脘,胃失和降,常可影响脾的升清与运化,出现腹胀泄泻等症。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六腑传化水谷
浙江传化华洋化工有限公司
徐传化:发展“小家”,不忘“大家”
中医名言拾粹
小儿推拿“六腑”穴位考
水谷隼接抢段技战术分析
浅谈“六腑以通为用”理论在慢性胃肠病中的应用
漫画
水谷雅子的草根儿“驻颜术”
孩子气急是生病了吗?